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虚假疲劳

文/  时间:2016年6月16日  浏览数: 下载

  美国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已经去世的教务长蒲理斯,生前最受学生的爱戴。有一次,他问一个学生为什么没把指定的功课做好?

  “我觉得有点不舒服,教务长。”学生答。

  “史密斯同学,”教务长说。“我想,你总有一天,会发现世界上有许多工作,都是那些觉得并不太舒服的人完成的。”我时常想起蒲理斯这句话,他是一个身体不大好的人,说这话的时候,难道自己也有点儿不舒服吗?或者,那天早晨,他虽觉得不舒服,但为了责任,仍然来到了办公室吗?

  蒲理斯固然知道一个人随时得留意自己的身体,但也知道“疲劳”与“懒惰”常表现出相同的症状,“觉得不舒服”和“懒得去做这件艰难的工作”之间的差异,是很难用言语来说清楚的;他又知道,一个聪明人,遇着一件星期五必须完成的工作,会在星期二和星期三做好一大部分,到了头痛的星期四,就不致手忙脚乱了。有一种人,先计划好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再把娱乐填入工作的夹缝里;另一种人,一开头就想到娱乐。然后才是责任。当然,这两种人,蒲理斯知道得清清楚楚。

  每逢严寒酷暑,难免打不起精神,但一想起蒲理斯教务长的训言,不觉霍然而起,赶快去完成那件必须完成的工作。

  ※注:李敖:《虚假疲劳》,载《意林》,2010(15)。

  【引领点】

  虚假疲劳,实际上就是逃避心理作祟,也就是拖延症的近亲。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可以准时的按照计划去做事情,能够把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完美的执行下来。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这一切都变得很难。纸上谈兵确实很容易,谁都可以做出一个很好的计划。但是,真正要去做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从脑中产生,周围的诱惑干扰也被无形的放大。于是,开始畏惧,不敢去做,种种借口让把本该昨天就完成的任务拖延到了今天,此刻的你是否还在忙着寻找和编织着下一个借口呢?难道说拖延真的不能被战胜么?为何要输给自己呢?

  当找借口推脱和逃避当下要做的事情成为一种习惯,那理智将会被惰性战胜,进而成为自己走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与“拖延症”的战斗,其实就是与自身懒惰的习性相抗衡。所谓“今日事,今日毕”,就是要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才能克服拖延的困扰,让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将惰性丢到一边。以全新的姿态与心情来面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那么你将品尝到的是“无事一身轻”的成就感和来自成功的喜悦!

  故事推荐:孙晓晖

  引领点撰写:张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