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世上没有白吃的苦
大漠上,某位王公有大量的马匹和羊群。一个牧童显然不够,于是他又找来两个穷人家的孩子。
主人安排瘦弱一点的那个孩子放羊,另一个强壮一点的孩子牧马。可是,当主人离开后,强壮的孩子逼迫瘦弱的孩子跟自己交换工作。因为马的食量大得惊人,牧马要跑很远的路,而且马的性子又暴烈,牧马显然要比放羊艰难。瘦孩子迫于压力只好答应了。
回家后,满腹委屈的瘦弱孩子把事情对母亲讲了。身为宗教徒的母亲安慰说:“孩子,你可能从此要比同伴多吃一些苦。可是,一个人吃苦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有的人因为前世享了太多的福,今生要受苦作为补偿;而有的人却是在为今后的幸福付出。所以,你不要为吃苦而抱怨。”
懵懂的少年对补偿前世所得的说法一知半解,因而不以为然,但对现在吃苦是为了今后的幸福却兴趣十足。他不再为自己的工作烦恼。
从此,他每天要跑近百里的路到草原牧马。为了看好马群,他曾经被马踩伤过,从马背上摔下过,被暴雨淋湿过,饿肚子更是家常便饭。
与此同时,他的同伴只要将羊群赶到离住处不远的地方,就可以躲在草地上晒晒太阳,或者睡大觉。就在这样艰辛的日子里,瘦孩子一天天健壮起来,骑马的技能也越来越炉火纯青。
日子飞快流逝,牧马的孩子因为在马背上身手矫健,被主人相中做了护卫。再后来,他投身军旅,成为闻名一时的纵马驰骋的将军。瘦孩子以前吃的苦终于换来了好收成。他放羊的同伴,到死都只是一个为主子做事的羊倌。
瘦孩子就是成吉思汗的御前虎将——哲别。
世上没有白吃的苦。每吃一份苦,你就为自己未来的成功和辉煌积攒了一点儿本钱。
注:赵功强:《世上没有白吃的苦》,载《思维与智慧》,2007(14)
【引领点】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强者。在逆境中更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就像哲别一样,他小时候是一个瘦弱的孩子,受到其他人的欺负,只能忍气吞声。但他能力所能及的做好份外之事,练就本领,想要爬起来,必先习惯摔倒时的疼痛。正如我们的班歌《倔强》歌词: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被火烧过才能出现凤凰。
世上没有白吃的苦,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回报通常不会立竿见影,有时我们需要等待很长时间。牧马的孩子哲别,虽受到屈辱,但他还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无法改变的境遇,并从中学习、磨砺,最终将“苦”变成了“甜”。我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又何尝不应该是如此呢?古人云:十年寒窗无人问。而我们如今的学习,资料丰富,手段多样,环境幽静,还有无数的同窗好友相伴,想来学习应该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收获知识,结交朋友,也能为自己谋划一个美好的将来,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世上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享的福。人们常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没有痛苦的痛,哪来快乐的快。牧马的哲别越来越强壮,终成大业;而好逸恶劳的牧羊的孩子至死也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小小的哲别,在碰到问题及不公时,能及时与母亲沟通,寻求帮助。虽然妈妈的宗教理念哲别当时还不能理解,但有了妈妈的鼓励,他也能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家人的爱渡过难关。哲别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希望青春期的孩子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能与父母和老师毫无保留的分享任何事,让父母和老师能在你们通往成功的路途中助你们一臂之力。
故事推荐:徐文基
引领点撰写: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