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班会课课程介绍
本课程介绍节选自本校《修身班会课校本课程标准》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修身班会课教师用书》。关于修身班会课的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部分可详见《修身班会课教师用书》。
课程的性质
“修身班会课”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跟踪学生成长过程,以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和教师故事法(德育叙事)引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对国家德育课程的一种补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本课程的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正确的价值取向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教育共性和不同班级的教育个性对中学生进行既具系统性,又具针对性和及时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突出的人文关怀性
遵循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注他们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和生命体验,用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精神去怡情动心陶冶学生心灵,让学生在体验中,在同辈群体的感召影响下修正或强化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重要的生活实践性
将道德教育扎根于学生生活,开展学生的自主管理与自我教育,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与德育紧密相联。让学生在管理中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锻造品格,在自我生活体验和对他人生活故事的体验和感悟中建构良好品质。
(四)强烈的情感浸润性
用鲜活的德育故事和教师动情的讲述,实现道德的“唤醒”与道德的“共情”,引发学生心灵的体验、感动与觉悟。克服传统德育的“说教”、“指令”的教育手段,克服逆反,让学生在发至内心的感化、体悟中重建或强化自我的良好道德品德。
课程的课型分类与功能界定
按班级品德教育功能的差异,将“修身班会课”划分为两种课型:主题班会课和常态班会课。两种课型在“修身班会课”的实施中,主题班会课属于依据成长共性,定规划、定数量的非经常性课型,常态班会课属于跟踪学生发展过程,每周必上的经常性课型。两种课型的教育功能界定如下:
1.主题班会课: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在成长中共同的思想行为教育和价值引领需要,由各班主任遵照学校政教处统一规划的主题方向,选择适合本班实际的主题内容,在学校规定的学期主题教育任务要求下,开展具有预设充分、主题鲜明、共性突出的阶段性专题思品教育。
2.常态班会课:是跟踪学生近期日常行为表现(如寝室纪律、饮食卫生、勤奋自律、为人处事等),由学生主持下的学生担当紧扣班级最近情况开展自主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活动。班主任根据班级突出问题展开以“故事(案例)法”为载体的价值引领教育。它是一种具有教育及时、浸染触心、生成无痕的针对性跟踪品德教育。
课程的课型教育目标
“修身班会课”分为两种课型,不同课型承载不同的培养目标,现就两种课型的培养目标分别阐述如下:
一、主题班会课课型的课程目标与主题规划
(一)主题班会课课程目标
“主题班会课”课型是班级教育的阶段活动,它有很强的目标主题意识和德育的共性指向,因此,它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该学段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展开教育。其课型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教师主导创设的课堂教育形式,集中所有资源和教育时间,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展开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澄清学生有关德育某方面的模糊认识,增强学生的价值是非感和行为自觉性,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以实现对学生的认识提高、价值引领和行为导向。
(二)主题班会课的主题规划
为了保证主题班会课的实施,各政教处(德育处)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和价值引领需要,设计出本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主题教育规划。主题教育规划应包含预设的:学期教育重点、主题方向和参考主题内容三部分。由各班主任按照学校各政教处的统一规划主题和主题班会课教学要求,灵活开展实施。
以中学八年级的主题班会主题规划为例:(主题规划详见《修身班会课校本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期教育重点: 调控不良情绪,平稳度过青春期
八年级上期大部分学生进入青春期,是性格形成和自我的独立意识增强的时期,为了突出自我的独立性和存在价值,学生往往表现出对成人的抵触、反抗和对立,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求得自我肯定,他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身体及心理变化大为不同,发展趋势呈跳跃式,是人生的“危险期” 。如何让这个“事故多发阶段”平稳度过,成为初二班主任的重要任务。
主题方向: 一、青春逆反 二、异性交往 三、尊重他人 四、学会拒绝
参考主题内容:
一、关于“青春逆反”
1.《阳光更加灿烂——直面逆反青春》
2.《优秀的孩子未必逆反》
3.《青春不烦恼》
4.《拨开青春的迷雾》
5.《拥有阳光心态,让青春不逆反》
二、关于“ 异性交往”
1.《别让青春闪了腰》
2.《你对他(她)了解多少》
3.《悄悄话大声说出来》
4.《让成长的天空永远纯净》
5.《带刺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6.《中学生谈恋爱到底好不好》
7.《早开的花儿不结果》
……
二、常态班会课课型的课程目标
“常态班会课”课型是班级教育的常态化活动。它具有很强的教育生活化理念和问题处理的及时性意识,以及教育无痕的效果。它通过学生的责任担当,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同辈群体的特殊影响和重要他人的评价引领。以及通过针对性的“故事法”为主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促使学生经验重构,道德内化,从而有效地引领学生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常态班会课课型是班会课的常态化课程,由班主任按课表实施。
课程的实施要求
一、课程的实施保证
(一)实施组织保障
为了真正实现常态班会课中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各班级必须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
1.构建班级全员“担当”制度——人人有“担当”,个个有责任。
以教师指导和学生提议相结合,将班级各种活动细化,创造性地设置出学生学习和生活各个重要环节的负责人,如:宿舍、教室、食堂、卫生、安全、节能……各类“担当”。担当负责评价、建议和处理学生日常活动中的各类现象,让学生成为学校和班级文化的建构者和管理的参与者,以及学生操行情况的评价者。
2.组成班级“自主管理核心团队”,负责在教师指导下对全班各项活动的自我组织、协调管理和督促评价。
3.班级各项“担当”和“自我管理核心团队”成员的聘任,可由学生自主申请,教师批准,竞争上岗,定期轮换,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以上组织工作是为实现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组织基础和组织保证。
(二)设置教研机构——“修身班会课研究室”
仿照学科教研组的教研组织模式,设置“修身班会课研究室”,长期开展“修身班会课”的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工作。
(三)创建课程资源——“修身班会课”资源库
不断吸纳具有时代性、感染力、震撼力的教育叙事,按“文字、图片、视频、课件”等分类建设动态资源,让德育工作者广泛参与、交流共享。
二、课型实施的基本要求
(一)主题班会课实施的基本要求
1.学校鼓励班主任积极开展主题班会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主题班会课学期基本任务,即初中、高中每学期3~5次。班主任在学期之内根据课标中主题班会课规划和本班实际情况,选择主题内容自主安排实施主题班会,并在《班主任手册》上完成教案记录,作为班主任完成主题班会课教学的考核依据。
2.主题班会课的实施虽然是预设的主题方向和主题内容,但在具体实施中务必注意切忌将主题班会课上成“说教”式的“政治课”,应在课堂教育形态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主题班会课更多地融入生活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建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常态班会课实施的基本要求
1.常态班会课的两大核心内容:担当法和故事法
常态班会课的两大核心内容“担当法”和“故事法”是围绕班级近期暴露问题展开的常态教育活动。它与主题班会课课型差异的在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德育时效性。两大环节是环环紧扣的教育活动,其教育活动要求如下:
(1)“担当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主导下的班级活动,教师只是配角,只在必须引导时适时、适度地介入。本环节由学生主持,组织同学对近期班级各项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展开批评、自我批评,表扬、自我表扬。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以关注、倾听为主,只有当主持人评价欠妥或问题较为重要时,教师才给予适时的更正或适度的引导、强化。学生总结完后,教师针对学生总结中呈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性评价。
(2)“故事法”是以教师主导下的“德育叙事”活动,通俗的讲就是讲故事。“常态班会课”中的讲故事有以下要求:①故事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小故事组。②故事一定是针对“担当法”环节学生总结呈现的问题展开教育的内容。③故事的讲述必须是教师富有情感,紧扣学生实际的讲述。④故事德育引领点的讲述切忌生硬的“说教”似讲授,可教师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引导,也可师生、生生交互式讨论、辩论,如若学生已经完全沉浸、感动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时,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心灵的“顿悟”有时胜过教师的评说效果。(具体的实施建议详见修身班会课课程标准)
2.两大核心环节的实施四个基本流程
两大核心内容衍生出“常态班会课”的四个基本流程。班主任可根据学段和班级学生差异,在保证两大核心内容落实的前提条件下,对四个流程的时间长短和具体形式,在实施中灵活处置。
(1)学生总结。由学生干部主持,各种“担当”(或班委干部)总结全班同学近期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情况,开展表扬和自我表扬、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对相应同学给予德育操行分的奖惩建议。本环节的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15至20分钟的时间内进行,特殊时期(如新建班级、问题较多时期)例外。
(2)教师评价。在学生总结结束后,将课堂让位给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总结进行及时总结评价。上述两环节的时间控制大约占“常态班会课”课时的1/2时间。
(3)故事案例讲述。在对学生总结进行评价以后,教师根据现场总结暴露出来的或班级近期出现的问题,提炼确定一个德育引领点,并选择适合的故事案例(1个或多个)展开情理相融的讲述。
(4)教师引领。教师的引领不是教师站在道德高地的评说与讲授。应当是充分利用故事讲述后学生情绪的激昂、动情,适时地将他们从故事的情境中引导到现实生活的场景,去发掘,去展示学生自我的、学生身边、现实社会的正能量故事,引发它们内心的深度思考与深度感动。这种巧妙的引领才是“常态班会课”的教育魅力之所在。
常态班会课实施后,班主任应在《班主任手册》上做有关“修身班会课”的备忘记录和课后反思,以此作为考核依据。
以上四个基本流程,其时间长短和具体形式,可在实施中灵活安排。其中“学生总结”和“故事讲述”是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