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落实素质教育对策浅谈
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从这个意义看,素质教育并不是新鲜事物——教育,天经地义就应该是素质教育。目前全国上下之所以疾呼“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教育必须从“以应试为根本目的”的歧途回归到“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正轨上来。近年来,人们对“应试教育”弊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去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声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和面对的一个客观事实是:时至今日,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的多,落实到行动上的少,甚至素质教育的新瓶里装的是“应试教育”的陈酒;“应试教育”依然大有市场,还在大行其道,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众所周知的。不少高(完)中的校长和教师面对现实的境况,很多时候的确有些顾此失彼、左右为难。但是,素质教育如果不突破高中阶段这个最艰难的环节,“全面推进”就成了一纸空文。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在基础教育中担负着重大的使命,有责任以对民族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如何才能在高中阶段落实素质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谈以下四点意见。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世纪之交,知识对经济的贡献率在发达国家已达80%以上,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是人的创造性产物,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以人为本”。高中教育工作者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才能真正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
就落实素质教育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眼前的分数和升学,而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一生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对象是若干年后才进入社会的青少年,因此一定要把培养所有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基本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
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可以分为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智力素质即知识和知识创新能力,非智力素质包括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能力、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一是只面向升学有望的学生,二是割裂了学生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不但忽略或无暇顾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状况和成功与否有着重大影响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而且因为完全是在应付升学考试,使得智力教育也发生了畸变。所以,高中教育工作者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高中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首要前提。
二、狠抓教师素质的提高,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素质整体偏低、教学效益不高是制约素质教育落实的重要内部因素。“专制式”、“填鸭式”、“题海式”的教育方式,不但是“应试”的利器,而且相对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民主的、启发的、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艺术来说,要简单得多。业务素质偏低的教师,哪怕转变了教育观念,也难以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即便是优秀教师,在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时代背景下,也不能停留于既有的学识和经验上。因此,高(完)中必须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目前,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欠缺或落后于它们的更新发展造成的。因此,尽快更新、提高高中教师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水平,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学科教学的特长和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加快高中教师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能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因为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网络多媒体教学将成为现代化背景下,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教学方式——它汲取知识的方式是自由的,学生可凭借自己的理解、需要去获取人类无限大的知识库中的信息资源。同时,网络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兴趣爱好和潜能的广阔空间。在这里,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民主平等的交互方式来开展教与学,更有利于学生主动、生动、创造性地吸收知识,获得能力。而且网络在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自由和便利外,还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条件。这种学习过程的实践化,能使学习更趋深刻。
三、大力进行课程改革
现行高中教材体系的突出问题,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旧、多、深。有专家认为,我国的教材对将来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比较有用,但却使大多数学生不堪重负,备受挫折,丧失了学习的原始动力——兴趣,导致厌学现象。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授人以渔”尤为重要和紧迫,加大教材容量、加深教材难度的“授人以鱼”的做法太不合时宜了。因此,改革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已是当务之急。
国家统编的必修课程的调整和改革只能由国家来进行,但高(完)中可以按照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来改革、改进高中必修课的课堂教学。同时,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高(完)中应该通过开设适应时代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选修课和活动课来大力进行课程改革,以弥补现行统编教材的缺陷。值得警惕的是,如果把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设、教学仅仅当作培养特长生和高校音体美生源的途径,则仍旧是“应试教育”。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应该既有与必修课相关的,也有与必修课无关的;在设置的程序上,既可由教师根据其特长申报,又可由一定数量的学生联名提出,然后由学校审核;在层次上,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与必修课相关的选修课,可以开设一些教学要求较高的,供在必修课上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在学生选择课程上,应该充分尊重其自由,保证其主动、生动地学习。
四、实行科学的评价制度
教育评价是影响教育行为的重要因素。“应试教育”就是由于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造成的。要真正在高中阶段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实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评价高中教育质量和高中教师业绩的制度,以此引导和促使高中阶段的教育,回归到素质教育的正轨上来。评价和奖励高(完)中学校和高中教师的标准,要着重向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科学方法、有效途径上倾斜,向师德师风上倾斜,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上倾斜。
高中阶段的教育是联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如果素质教育不能在高中阶段得到有效的落实,将难以巩固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也给进入社会的高中毕业生造成素质缺陷,还会给高等教育埋下隐患。高中阶段落实素质教育虽然困难很大,但是刻不容缓。只要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改革课程,实行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是可以得到落实的。
1999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