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冶性,以美启智,以美正德

——在首届“全国学校美育校长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的两项决定,明确了美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棠外”)作为一所寄宿制民办学校,办学之初就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棠外的生存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棠外的优势必须是素质教育下的优质教育。美育应当是棠外着力打造的亮点和特色,是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为此,在近八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改革、思品教育探索和课外活动开展等等,其育人环境与实施过程,都融入了美育,力争使棠外的素质教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前列。

一、春风化雨,融汇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

棠外是一所在改革大潮中新建的学校,在摇篮里就孕染了新时代精神特质。这所学校本身就是我们棠外人创业精神、开拓精神、主体意识、开阔视野的产儿。同时,我们还以这种新型的时代精神为基点,凝聚和整合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现代生命力的因素,形成了以“仁、德、志、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涵盖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四个方面,我们从美育的角度着力打造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器物文化。

棠外校园的观念文化,特别重视注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以国学、书法、国画、剪纸、中国象棋、围棋、抖空竹等课程,以活动、表演和比赛等课外活动为载体,始终坚持以“仁、德、志、譞”校训为根本,以“忠、孝、礼、仪”的中华传统美德为准则。我校强化观念文化,就是为了让学生体悟到中华文化的精神魅力,进而将他们塑造成具有中华美德的新一代青少年。

棠外的行为文化体现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上。我校教师主要来源于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的成熟教师和国内著名高校优秀毕业学生,可谓精英荟萃。学校是一所全国少有的教师股份制学校,教师就是学校的主人,在共担市场风险中,提升了职业道德,强化了敬业精神,并逐渐形成了爱生、敬业、博学、善教的鲜明教风。本校学生来至全国各地,具有丰富的成长背景、多样的成功路径,带着强烈的成才愿望来到棠外,逐渐养成勤学、善问、明理、致用的优良学风。经过近八年的孜孜以求,棠外人逐渐形成儒雅智慧、积极向上、敢为天下先的良好校风。

棠外的器物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园布局的开阔大气、庭院长廊的赏心悦目、园林花草的优美和谐,并与名联警句、名人字画相映成趣。营造出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校园环境,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室一角都发挥着感染、熏陶的育人的气氛与功能。

二、潜滋暗长,渗透美育激发动力的课堂教学

美育有三大特征,即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趣味性是指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人,其过程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感染性是指以情感人,其过程是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而其中情感是起核心作用的动力因素;多样性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由,在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2]这正是我们需要,也能够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寻找到的美育切合点。

目前全国正推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课改的核心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在教学三维目标中还包含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目标。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一直是中小学教改面临的问题。我校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原创出“3+1”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出与学科知识紧密联系,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应当是充满美育理念的,能体现本学科内在的美感和趣味的,是能感染学生心灵的。在这种美的感召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其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学科文化,不同的学科文化包孕不同的学科思想和思维,焕发出不同的学科魅力。例如:语文的魅力在于语音的抑扬顿挫、文字的象形意会、词语的丰富多彩、话语的妙趣横生;数学的魅力则表现在它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的美妙,表现在它追求破解难题的成就感与创意革新的趣味性之中;物理的魅力在于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于发现规律、体验创造的美;化学的魅力是感悟魔幻变化、体验实验探究的美……等等。这些学科的魅力就是学科的美。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学科的美,挖掘学科的美,展示学科的美,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科文化的美妙,使他们热爱所学的学科,进而痴迷于学科学习。这种对学科的热爱与痴迷必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内动力,从而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地刻苦学习。最终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的育人境界。

同时,我们提倡教师不断修炼自己的教学艺术,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极具美感的板书和教态,创生出一堂堂带来审美愉悦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不是索然无味的痛苦地狱,而应成为学生感受美、发掘美和享受美的快乐天堂。将美育融入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追求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必要途经。

三、丰富多彩,智育与美育相得益彰的校本课程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应该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发挥美育以情动人的功能。力求使教学过程成为审美过程,力求挖掘学科内容中的美育资源,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我们的学生都应该在课堂学习中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为此我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美育校本课程。

(一)形成校本课程体系

棠外属于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它给学校美育创造了较大的教育时空。我们创设了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体系。这些课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重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激情与美趣的校园生活。

宏观地看,我校的美育校本课程与活动可分为三类:诗化课程、健康课程和艺术课程。

诗化课程是以构建诗意文化的书香校园,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和儒雅气质为目标,其主要课程有:书法、国画、国学诵读、经典名著鉴赏、演讲与朗诵、电影配音等10多门课程。

健康课程是以健康和健美、健体和育心为目标的课程,其中主要有:啦啦操、健美操、围棋、国际象棋、抖空竹、武术、心理等近10门课程。

艺术课程是以激发艺术兴趣,培养艺术特长,奠基艺术专业为目标的课程,侧重于培养良好的审美想象力和丰富的审美创造力。其主要课程有:家政(包括刺绣、针织)、摄影、器乐演奏、播音主持、电视节目制作、科技制作、网页设计、动漫、广告设计等10多门课程。

(二)开展课外美育活动

前苏联美学家德廖莫夫在《美育原理》一书中说:“课外的美育活动促使儿童个性的确定和自我表现,表达自己对美、对艺术和周围世界的认识,显示自己的创造积极性。”[3]所以,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和谐的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还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更是学生创造美、鉴赏美、感受美的重要阵地。

中学课外美育活动,就是通过学生参与富有审美价值的具体形象,如在艺体活动、自然风景、社会生活中等,获取美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审美活动,进而陶冶其情操。尤其是学生通过美感性的行为体验,受到美的感染、感动和感悟,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了美的发现力和创造力,进而丰富其他知识,综合发展其他技能,使他们成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棠外的课外活动五彩斑斓,它们有全校性的“魅力宝贝风采展示”,“魅力校园文艺晚会”,“英语狂欢之夜”,“师生田径趣味运动会”,“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爱心义卖、义演”,“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艺术节、科技节、夏令营等20多种)课外活动;也有分学部、分年级或分学科的“英语文化节系列活动”、“游园活动”、绘画比赛、作文竞赛、书法大赛、故事大王比赛、“课本剧表演”、“英语剧汇演”、速算比赛、网页创作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师生辩论和师生摄影大赛等活动;还有学生会和团委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如演讲与口才协会、文学社、创意社、爱乐社、爱心社、动漫社、街舞社、摄影社、话剧社、广播社、魔术社等11个学生社团。社团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拓宽了学校美育的内容和途径。

所有这些校园活动,促进了全校师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情操的升华,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同时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探索人生、展示才华、丰富心灵,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最具特色的语文课本剧表演和英语话剧汇演,就是选择富有美感的课程内容,组织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用对话、音乐、舞蹈等形式,塑造形象的美,表现语言的美,营造意境的美。让学生从中感受真善美,获得心智和技能的提高,同时摆脱了课堂教学的紧张和疲劳,获得身心舒畅愉快,又在美的意识传递之中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三)创办别具特色的棠外“科艺班”

美育与智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一个侧重于引导人审美地、想象地体验世界,一个侧重于引导人科学地、客观地理解世界。它们似乎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活动。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世界上不少的大师级人物如:达﹒芬奇、罗蒙诺索夫、顾毓秀、钱学森等,在科学和艺术上都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整合科学与艺术是我们开办科艺班的切入点。我们希望根据初中学生的个性特征,设置出美育和智育相结合的合理课程,开辟一条培养兼有艺术特长和科学素质的教育途径,利用美育去丰富学生的情感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利用科学去丰富学生的学识,催化他们的创造力。我校从开办以来一直在初中年级开办“科艺班”,具体分为民乐科艺班、舞蹈科艺班和啦啦操科艺班等。科艺班的课程将常规的文化课与特色的艺术课巧妙结合,合理搭配,为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之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怡情动心,整合美育与德育重视体验的思品课

德育与美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前者是用以理服人的方法培养道德,提升品质,端正思想,它重于“说服”;后者是从情感方面熏陶心灵,使其具有健全人格,它重于“动情”。但我们当下的德育偏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道德情感体验,存在着“空泛、僵化、低效”的弊端,缺乏情感教育的介入和辅佐。“不动情”难以“晓之理”,只有受教育者感兴趣、被感染、被感动、被震撼,他才可能接受教育,才会不断反思修正,接受引领,感受品质高尚的幸福,从内心深处形成信服道德的信仰,所谓怡情动心方能美德。棠外找到了美育和德育的契合点,那就是通过体验、经验达到体悟,利用“思品课”阵地进行的德育。

棠外一直坚持每周三节思品课(即班会课)的课程设置,坚持德育与美育的结合,这是棠外的独创。棠外的思品课采取“故事(案例)引入”“教师点拨引导”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价值取向引领和行为习惯培养。教师们精心收集整理了针对性强、富含哲理的、鲜活的故事案例两百多个,在思品课上用这些故事案例变空洞的说教为生动的叙事,化知识的传授为震撼心灵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一定的情景中感受到道德的熏陶,使道德观和价值观伴随着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引导内化。这样的思品课,让学生入情入境,加深体验,从而实现经验重构、道德内化和行为引领,这样循序渐进,由情入理,以知情意行结合地践行思品教育。学生、教师和家长对我校思品课教育模式好评如潮。如初中2011届学生刘阳对思品课的评价是:“老师动人的小故事,缓缓诉说生命刹那的芳华,隽永深刻。向真、向善、向美。”教师范莉对思品课的感受是:“每听过某老师的思品课,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静。那是一节节精彩的师生对话,是一遍遍细腻的情感滋润,是一次次高尚的精神洗礼。” 初2011届熊韵尧的父亲熊伟对思品课教育后孩子变化的感慨是:“看着儿子这两年来的变化,我内心一直被感动着,感动着他从一个叛逆、不懂事、成绩差的孩子变成一个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不断上升的孩子。”

那些充满情感色彩和内含睿智哲理的故事,让学生唤醒经历,体验生活,欣赏美好,品味传统,师法榜样。这样的品德教育必然会激发学生内心的价值共鸣,必然会促进他们自我价值的重构,较之简单的“说服”式的德育来说,更具有无与伦比的感召力与生命力。

总之,棠外的美育渗透在学校各个领域。早在办学之初,学校就将育人目标确定为“六会一长”(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有特长),并将美育贯穿在“六会一长”的整个培养之中。为此建校近八年来,学校参加各级文艺展演比赛,383人次获国家级比赛奖、411人次获省级比赛奖、713人次获市级比赛奖、400多人次获县级比赛奖;83名文艺特长生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的特招资格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政府全额奖学金)、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等国际名校的留学资格。

在学校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中,38人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235人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110多人次获国家级比赛奖、310多人次获省级比赛奖、480多人次获市级比赛奖、170多人次获县级比赛奖;高中健美操队2009年、2010年获省中学生健美操比赛冠军,附小啦啦操队2010年获韩国首尔国际健美操比赛冠军;棋艺队2008年至今110多人获省级中学生比赛奖,2010年、2011年获中国象棋高中成人组团体第一名;男足队连续6年获成都市中学生比赛冠军,2009年、2010年、2011年获四川省中学生比赛冠军,2009年代表四川省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获男足乙组比赛第六名。

斐然的办学成绩证明:棠外在中小学教育中实施美育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成功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美育不仅仅是艺术的教育,它更应当体现教育的艺术。只有将美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才可能真正培养出学业优秀、人格健全、体格健康、创造卓绝的全面发展人才。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