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德育“三字经”,创新德育新思路


引子:

教育,“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学校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现代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四川双流棠中外语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由自然人(教师)作为股东组建的现代化、寄宿制、股份制学校,在德育实践中逐步建立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机制,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理念引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突出一个“厚”字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校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抓好学校德育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能让学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大中华文化底蕴,激励他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因此,棠中外语学校从建校时起就确立了“仁、德、志、譞”校训,以“培养勤劳、智慧的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中国人,培养立志高远、意志坚定、勇于攀登的世界公民”为办学宗旨,秉承“开放、民主、求实、创新”的办学思想,坚持“大众教育”和“多元办学”特色,把“六会(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一长(有特长)”作为育人目标,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教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教育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展新路子。

尽管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越来越多元化,但我校始终如一地、毫不动摇地、理直气壮地坚持“仁、德、志、譞”、“忠、孝、礼、仪”和“勤奋、勤劳”等传统文化教育、国学经典教育,编印《仁、德、志、譞故事集(上、下册)》德育校本教材,突出校园文化建设,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活动渗透:创新德育活动内容——突出一个“实”字

对中学生而言,成功的德育教育过程应该是能够尽量地提供真实的生活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生活中产生德育动机和德育情感,进行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德育知识和德育情感的内化,引发他们对宽容、理解、真诚、信任、尊重等优秀品质的深刻体会,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实现知、情、意、行地逐步统一。

为此,学校改变了传统德育的说教方式,根据形势需要和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力求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贴近生活、趣味性强,使学生获得道德体验,提高思想素质,养成文明习惯。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以“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同学帮助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祖国培养我”教育主题开展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开放式家长会和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观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开展社会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恩”的内涵。

纯洁的心灵能够促进亲情的交流和深化,在活动开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初2011届18班严晓雪同学在给父母的留言中说:“妈妈,感谢你用那温暖、舒适的怀抱孕育我成长。爸爸,感谢你用那宽大的胸襟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总之,千言万语,比不上一句话,我爱你们,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严晓雪父母的留言中则说:“短短20天的时间,感受孩子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得开朗了,健谈了,有礼貌了,勤快了,能干了,善解人意了,看到孩子的这些变化,心里由衷感到幸福。”

二、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对全校的部分区域进行卫生清扫和保洁、对校园内的乱丢乱扔行为进行监督,对学生中的违纪行为进行制止等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一切、感受一切、学会一切”。

杨颖钰同学说,“……一天下来,挺累的,就那条道来回都不知走了几十次,上百次,脚也肿了,腰也站痛了,可是当我们看到食堂外没有一处有垃圾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第二天,情况明显比第一天好多了,丢垃圾的人少了,地面也变得更干净了。如果每个班都能继续坚持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校园一定会变得更美。此次劳动与管理实践,不仅锻炼了我们劳动与管理的能力,而且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当别人丢了垃圾,我们让别人捡的时候,需要的是和美的表情和规劝的语言,一种别人很乐意去捡自己丢的垃圾,让别人接受你的建议方式、行为去行使自己的权利。”

一位家长来信说:施老师、陈老师:谢谢你们!我今天感动得快哭了!虽然我是一个大男人。我和我儿子是单亲家庭,每天我都很辛苦地工作。今天,我儿子竟然主动帮我把家中的地板一间间地拖干净,把电视柜、茶几上,书桌的灰尘一点点地擦掉…… 老师,我真的很感动,谢谢你们的教诲,谢谢你们把我的儿子教育得这么懂事。我真的感动了,看到儿子的成长,我一个七尺男儿差点流下欣慰的幸福的泪水。谢谢你们!谢谢棠外!你们学生的家长:秦新鹏的爸爸

三、开展“爱心”义卖、义演和游园活动。学校政教处、校团委、学生会每一年都会积极开展“心连心•献爱心”校园义卖、义演和游园活动。同学们把从家里带来的精美的图书、崭新的文具、可爱的玩具、各式各样的小饰品、亲手制作的鲜花、亲手炮制的奶茶、各种精致的小笔记本、动手绘制的文化衫等拿来叫卖,亲自设计多样的游园项目让同学们广泛参与,亲自编排一台大型的文娱节目进行义演。在“5.12”大地震后,我校师生捐款一百多万,援建都江堰北街小学。开展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身边同学,也能让他们从中认识爱、懂得爱、奉献爱;并不是仅仅为贫困学生捐款献爱心,更多是使同学们能深入地体验生活,感受奉献的真谛。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举办专题讲座,结合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卫生知识,使其学会做事做人的方法,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是在单亲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上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活动,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父母,正视自己的家庭使他们超出 了心理的阴影。二是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普遍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少数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中碰到的一般心理问题给予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对付挫折和不良情绪的应付策略,形成良好的人格。

此外,学校还经常进行法制教育、“理想与成才”教育、励志教育、理财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崇尚人文理念,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把德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形成与一个学校文化氛围相融洽的德育特色,使德育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构建:搭建互动联系平台——突出一个“细”字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一所现代化的寄宿制高端民办学校而言,学校适应办学竞争最重要的条件莫过于“品牌”效应了。学校品牌的塑造,不是靠广告,不是靠说教,而是靠全校上下开展扎扎实实的工作、靠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效果、靠家长对学校办学思想的接纳和认同来精心打造。我们构建的德育网络,不是学校的“一厢情愿”,而是家校间的“两情相依”;不是班主任的“单枪匹马”,而是全体教师的“众志成城”。

一.横向——搭建家校联系平台,实现家校间的互动。

德育应是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大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开通了家校热线电话,制作家长学校专题网页,举办专题讲座、教育经验交流会等,较为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心理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传播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学校的办学思想,使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真正地统一起来,形成贯通一气、互动互利的德育体系。

二.纵向——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实现全体师生间的互动。

针对我校来自全国各地5600多名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生活能力、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校坚持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这样,每位科任教师都要担任学生的育人导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品德等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生常态生活的细微之处,将德育目标分解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使教师在课堂内外自然而然地走近学生。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首先,改变了仅仅依靠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其次,改变了以往任课教师只“教”不“导”的不良状况,增强了全体教师的育人责任意识,促使教师们积极主动的读书学习,去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的自我完善,努力实现了教师专业和学生成长的同步发展。再次,它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也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这种良好的氛围充分地激发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自觉做到了 “我要学”、“我会学”、“主动学”。一位家长满怀欣喜地在网上留言说:

我是棠外初2011届11班的一位家长,当初孩子从棠中转到棠外时心中顾疑重重。但是孩子进入棠外后才短短的两个多月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懂事多了,学习积极性特别高。特别是11班的向英、徐笑兰、段吉珍、李毅芝几位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深受我们家长的尊敬,她们是几位十分优秀的教师。我们为孩子能在这样优秀教师的班级学习而感到高兴。几位老师的敬业精神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孩子在棠外学习我们放心,衷心地祝愿几位老师健康快乐!永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