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教师节特刊】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你我爱上了学习
文/池金凤 肖笛  时间:2011年9月17日 浏览数: 打印

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你我爱上了学习
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你我爱上了学习

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你我爱上了学习
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你我爱上了学习

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你我爱上了学习
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你我爱上了学习

  “老师您好!我真切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好老师,不是社会对你的评价,也不是家长对你的评价,而最重要的是自己教过的学生随时在不经意间谈到自己的成长时,以这个老师是他的老师而感到骄傲,感到由衷的自豪!”第27个教师节,四川省双流县棠 中外语学校教师收到家长这样的信息。

  这不是对一位老师的描写,而是对一个群体的写照。 昨日,记者走进这所学校听听那些教师代表的故事,领悟学生和家长们对教师的敬意。

  “文哥”让我们爱上历史

  高中教师代表:兰元文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创造性人才人生座右铭:以爱己之心爱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兰元文老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近27年。他在每一堂课前都下足了功夫、备足了课,“每次花3到4个小时阅读课本及课外相关知识来备课,让上课时能信手拈来”。

  讲故事教历史

  很多学生都觉得历史枯燥,可在兰老师课上,这种现象几乎不存在。大家兴致勃勃探讨历史,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兰老师把枯燥的知识用通俗化语言表达出来,像平时摆龙门阵一样。“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庄子》栏目,几乎每期我都不落下,课堂上就学习他们风格,只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可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学以致用、以身作则,兰元文带的2011级历史成绩一直居全双流县前三名。

  兰元文从大学到现在都在练习王羲之的书法。“书法是我们的国粹,多学习、继承、发扬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同学们,你们看这个‘草’字像不像王羲之的写法?”“像,太像了!”“这哪是王羲之的字,分明是兰羲之的字!”历史课上,经常听到兰元文与学生这样对话,因为喜欢王羲之的字,他也被学生称为“兰羲之”。

  兰元文告诉学生:“学习,不能只为考试,要从各方面武装自己。”他喜欢阅读人生、人文类的

  书籍,最喜欢余华的《活着》,“在人的一生要经历各种曲折、磨难,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还为了家庭、身边的朋友等等。在他看来,活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活着意味着责任与坚强。

  赏识学生的“文哥”

  记者采访兰元文时,恰好看到去年刚考入清华大学的罗婷婷发给老师的邮件:文哥,谢谢你,是你的包容、对我们的因材施教,才培养了我们对历史的浓厚兴趣。我的专业虽然不是历史,但我一定会将自己这个兴趣坚持下去。

  兰老师介绍,这名同学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尤其喜欢历史,不满足课堂上学的知识,他就指导她课前做好预习,不懂的标注出来,如果上课都弄懂了,就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阅读一些课外的历史书籍,“不必所有的学生都按照老师的进度,有能力的可以走在前面”。

  被称为“文哥”的兰老师赞赏学生们付出的努力、表现的善良、取得的点滴进步,“无论成绩优秀,还是学习上暂有困难,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学生口中交相赞誉的“文哥”说,“每一个孩子都如同我的骨肉,看到亲人的进步当然会很开心了。”

  育人和科研两手都要抓

  “我家的孩子来成都读书前,基础不是很好,班主任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辅导,让他找到学习的乐趣。现在孩子每次打电话都会叮嘱我和他爸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太累。向老师,你不知道第一次听见他这样说,我都高兴得哭了,谢谢您!”这是家长给初中英语教师向英写的感谢信。

  昨日,记者走进棠外采访了这位承担了国家级课题《语感阅读教学》研究工作的省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

  学生口中的“向妈妈”

  “她是老师,更是妈妈”,“我以前成绩不好,在原来的学校,老师同学都看不起我,向妈妈不但不排斥我,还帮助我,我真诚的想说谢谢您”……采访中,学生们争先恐后爆料向妈妈的各种好。

  向老师之前带的班有一位偏远地区孩子,由于家长忙于工作,从小管得少,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面对这样的学困生,向老师没有放弃或者只是简单的批评教育。相反,她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与其展开“攻心战”。“针对这个孩子的特点,我先尝试‘冷处理’——批评次数减少,严厉程度降低,但目光和情感里依然传递着对他的信任和期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虽然学习成绩还没赶上来,但行为习惯已经有了较大改变。”

  有一次,这个学生犯错引起学生家长一怒之下扬言“武力解决”,她冲在前面保护学生。一番付出换来了孩子的诚挚歉意:“向老师,给您添麻烦了,谢谢。”如今,那名学生对老师很懂礼貌,课堂上一改以前毛病,积极配合、

  认真听课,成绩由进校时年级1000名进步到600多名,两次获得年级“进步奖”。

  徒弟口中的“教科研能手”

  很多人觉得作为老师,教好课就不错了,搞科研还太遥远。向英却不这样认为:现在学校大力提倡创新、科研,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有那么多活生生的案例,这么好的资源怎么能浪费呢?

  确定了教学、科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用”的思想后,每天上完课她就扑在科研上“探索科研方法、研究其他学校甚至国外的英语教学”。1998年她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激发兴趣突出交际——浅谈初一英语对话教学》,以后又陆续承担起英语科研团队、棠外“3+1”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国家级课题《语感阅读教学》研究工作、成都市骨干教师培训等相关重任……

  “我这个师傅可好了,不仅用心指点我,还以身作则和其他师傅一起充分发挥‘传、帮、带’,缩短了我们新教师的成长、探索周期,她还教育我们,自己不以身作则搞科研,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习惯呢?”提起自己的师傅,一名徒弟赞不绝口。

  就是在自我的严格要求下,向英在2009-2010年度的“成都市初中英语集体备课展评活动”中荣获市级二等奖,并于2009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基础教育课题组的带领下,参加了“英语语感阅读”课题实验研究,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向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论什么,先尝试一下再说。”

  耕耘与辛劳同在感动与幸福永存

  “我有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愿望,就是长大后回宜宾办一所像棠外一样的学校。让所有宜宾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这是一个宜宾孩子在棠外入学一个月后在家长会上的深情告白,他噙着泪水讲述在棠外一个月的学习和生活——到棠外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孤独和伤感不请自来,沉浸在思念之中。

  “我在棠外不孤独”

  “第一天晚上我还忍不住以泪洗面,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李老师仿佛洞穿了整个过程,她拉着我的手,和我聊了一个小时之久,让我明白了男人志在四方,不要为短暂的分离而哭泣。李老师还经常带我回她家,给我家的温馨,让我全心全意扑在学习上。和以前比起来,我学习兴趣更浓了、效率高更了、成绩也大幅提高……一个月的时间证明我对棠外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这里我感受到李老师慈母般的关爱,如沐春风的教育,棠外是我的另一个家,李老师就是我的妈妈。

  这个是首次远离父母到外地读书的孩子心中的故事,心中流露出的真情让人动容。据了解,由于李老师的贴心,班上的孩子都亲切地称她“妈妈”。一到中秋、端午等节假日,这些外地的孩子都不会孤单,因为李妈妈老早就邀请他们去家中做客,学生说:“妈妈不仅人好,厨艺也很棒呢。”

  遵循着教育理想前行

  2007年来到棠外的李春花,格外

  注重教育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能力,收获成长、感动。

  “我数学好,同桌英语好,我们俩互相帮助,班上还成立了各种帮扶小组呢,大家在一起更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班可以说是棠外最团结的班,因为李老师平时就是以身作则要求我们的”、“学校每次举行活动,李老师都尽心尽力组织我们进行刻苦训练,并反复纠正不足,对每个小演员的服装、发型以及动作都要进行指导,还做幕后、台前、音响、灯光、摄影、摄像等工作呢。”

  据了解,小到日常生活的小事,大到班级建设,李春花老师注重以集体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用团队的力量来教育个体,形成“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从而建立了一个个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班集体。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还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在棠外5年的时间里执教了3个毕业班并担任班主任的李春花,所任教班级教学成绩优异,连续4年获双流县教育教学优秀奖,个人获双流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所带的2012届1班获双流县“优秀班集体”称号。

  5个春秋,李春花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的忧思与愁苦,付出了“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努力与求索,收获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和兴奋。未来的春秋,她将继续循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前行……

  

  

〖信息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