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优秀党员表彰大会”上,棠中外语学校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校长黄光成荣获“双流县优秀共产党员”。
这一殊荣是对黄校长“宁静致远无所求,献身教育写春秋”的人生理想以及“桃李满天辉宇宙,人生最美是教书”的高尚情怀的充分肯定。在接过证书和鲜花那一刻,黄校长表示:我是一名老党员,我将继续做好教育工作,为党和祖国的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接班人。
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黄光成校长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代表,他先后两次应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作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十佳高中校长,他把教育作为毕生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精力;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他对党的教育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热忱。他,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对基础教育的诸多方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他把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践行了“共产党员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的价值观。
临危受命
天道酬勤成就棠中辉煌
一名好校长,能铸就教育奇迹。1991年春,在棠湖中学建立之初,受中共双流县委、双流县人民政府委派,时任黄甲中学校长的黄光成成为棠湖中学第一任校长。面对着仅有两万元办学经费和一栋尚在修建的教学楼的学校,黄光成迎难而上,一边抓基础设施建设,一边提出了棠中办学思路,即三年基础设施、人员到位建完合格高中,又三年建成省重,再三年建成中华名校(即如今的国家级示范中学)。
办学之初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教师的衣食住行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黄校长秉承一名党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精神,带领棠中教师团结一心负债办学,事事身先士卒。在最为艰苦的日子,他写下这样一句诗勉励自己:淡泊一生办实事,不兴棠中誓不休。在他的带领下,“艰苦奋斗、团结进取、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的棠中精神形成并得以发扬光大,全体教职工戮力同心,成功沿着他提出的办学思路,创造出三年成为省合格高中、五年成为重点高中、十年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十五年成为“首届中国百强中学”的跨越发展的奇迹,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棠中效应”。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教育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等殊荣,先后成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北京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实验学校、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幼苗基地”、国防生生源基地等。“棠中效应”迅速蜚声国内,一时间,全国不同地方前来“取经”的学校、专家团队接踵而至,全国中小学争相效仿……
一个教育界的奇迹至此诞生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它不断发展壮大,早已成为巴蜀大地上一张靓丽的教育名片。这是黄
光成校长数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辛苦操劳的结果。在学校取得非凡成就时,黄光成校长却因劳累过度患上多种疾病。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曾钉着一颗钉子,这是专门用来挂输液瓶的钉子。每当医生劝他住院治疗时,他总是说:把药开给我就是了。于是,他时常在办公室边输液边伏案工作。熟悉他的人都说:“在黄校长的时间表上,从来就没有过寒暑假和双休日。”正是这样一名朴实的共产党员,始终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带领一支志同道合、道德高尚的团队在祖国教育一线上辛勤耕耘,他是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之一。
棠中的建设和发展是黄光成校长在教育管理方面改革创新的具体实践。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黄校长切实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髓,以创新的思维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全面彻底的“三包一制”(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经费包干),教师全部面向省内外招聘,校内教学岗位三年一聘,非教学岗位一年一聘,形成动态优化,职称评、聘分开,既可高评低聘,也可低评高聘,打破“铁饭碗”和平均分配。这种有利于竞争、有利于发展的机制创新,为学校的高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建立与传统方式迥异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学校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形成了在工作上你追我敢、相互学习、共同进取的喜人局面,在教育、教学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改革实践中,学校逐渐提炼出了“仁、德、志、譞”的校训、形成了“开放、民主、求实、创新”的办学思想,沉淀出“以人为本,为师生的发展创设和谐环境,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六会一长”(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有特长)的育人目标,为棠中未来的发展和棠外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自强不息
仁德智譞书写棠外成就
2003年,当棠湖中学成为国家示范性高中以后,锐意进取的黄校长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创办全国第一所现代化股份制学校棠中外语学校,探索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
在黄校长开拓创新的精神感召下,棠中外语学校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横空出世:它是由教师以“自然人”身份入股、由教师股东组建的股份制学校。零商业资本介入让教师真正当家做了主人,为棠外发展提供了纯净的内部环境。学校从法律上、机制上保障教师主人翁地位,用“高起点、高标准”的办学目标统一全校教职工思想,凝聚人心。学校利益和教师切身利益的紧密结合使每一个教师把学校当做家,把学生当做家的成员,像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对待学生。棠外成为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这是一个兼具优美生态环境和深刻人文内涵的家园。国旗下一方巨大的“棠外精神石”,携刻着黄光成校长手书的“仁德志譞”四字校训,它已成为秉承棠中精神、弘扬中华文明的棠外之魂。黄校长把校训中的“德”作为治校的根本。他认为,德是教师育人之本,是学生为学之本,把“做人首位,德才兼备”作为教师师培与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目标,始终致力践行胡锦涛总书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在他乐此不疲实行“全员导师制”把学生“承包”给教师时,他将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品德、心理等与“成人”休戚相关的重要因素与“入口成绩”(入学成绩)、“出口成绩”(毕业成绩)一起作为检验承包结果的标准。
在黄校长“以德治校”的思想指导下,棠外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积极探索德育形式,将思品课(班会课)
的常态化授课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校内推广,形成了每周三节常态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美好高尚的品德,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美好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成立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三组有机协作的教学机制,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集体评课等教研活动;大力推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育多元化发展等一系列开拓创新的举措,普及艺术教育、推广体育锻炼,打造科学艺术班、足球班,探索教育国际化发展,尝试中外联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力求个性化发展。既强调全面发展又注重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方式,使棠外在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上硕果累累,先后成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上海交通大学生源基地、国防生生源基地,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四川外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广州外国语大学小语种提前单独招生生源学校。学校还同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古巴等国的数十个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开办了“中美高中国际高中课程班”,学生毕业后,既可选择在国内升入高等学府深造,也可通过学校的国际合作伙伴出国留学。这为棠外实现“国际知晓、国内知名、川内领军”这一宏伟蓝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黄光成校长不仅在教育教学上精益求精,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校长黄光成认为,作为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学校应该感到温馨、快乐、自由、安全。因此,棠外自建校以来就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理念,以人本化情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校感受到家的温暖,使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精细化管理,是花甲之年的黄校长生活作风的深刻体现。他严格而不失宽容,刚强而不失温情,豪爽而不失细致,是师生员工心目中“具有人格魅力”的校长。他提出的“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他随时都做到以身作则,教育中突出“六心”:爱心、关心、热心、细心、耐心、尽心。在他看来“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比培养博学多识的人更重要。”为此,棠外始终把“培养勤劳、智慧的具有华夏传统美德的现代中国人;培养立志高远、意志坚定、勇于攀登的世界公民”作为办学宗旨。当棠外教学楼一幢幢矗立、教学设施一批批完善,当教师生活越来越好、学生前途一片光明,黄校长的黑发也渐渐霜尘尽染。但他依旧精神矍铄,挺立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让“宁静致远无所求,献身教育写春秋”成为人生的真实写照。
厚德载物
大爱无私谱写民族壮歌
5·12汶川特大地震,似一场噩梦撕裂了国人的心。在大灾难面前,黄校长怀着兼济天下之心,秉承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古训,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筹集善款100余万元,对口援建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同时学校无偿接收127名灾区学生在棠外接受优质教育,先后组织接待六批灾区学生赴国外疗养团。
在黄校长心中永远坚守着一句:大难面前,我们有大爱。在大地震颤的时候,他的心也在震颤;当哀号悲鸣的时候,他的心也在悲鸣。
黄校长在组织筹备援救灾区的同时,“手电筒女孩”邓清清时时刻刻牵动着他的心。他被这个女孩在黑暗中独处三天三夜的坚强
感动着,被她那种在废墟中用手电筒读书的生命动力震撼着。6月10日晚上10点,他强忍着高血压、糖尿病带来的病痛,亲自开车前往蓥华镇,把邓清清接到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就读,并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呵护与照顾。
2010年,西南地区爆发百年一遇的旱灾,作为一名心系祖国下一代、心存大爱的共产党员,灾难再一次牵动他的心。带领全校师生筹集善款206370.40元,远赴云南捐赠给了最需要救援的群众。
厚德载物,心忧苍生,兼济天下,他拥有一名党员最坚定的信念、一名教师最无私的情怀。
后记>>>
一位智者续写棠外瑰丽明天
弹指间,六十四载春秋在黄校长的努力奋斗与无私奉献中悄然流逝。六十四年,他勤勤恳恳,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甘当教育改革拓荒的孺子牛。在教育这方厚重的土地里,他辛勤耕耘,无怨无悔,将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献给孩子、家
长、教师和社会。他用汗水播撒祖国未来的希望,把赤诚奉献给党的事业,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他用忠诚书写着党性,书写着教育,也书写了不凡的人生。他感动着中国基础教育,也感动着身边每一位师生。
【华西都市报】挥洒赤诚书写教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