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棠外信息技术教师在全国赛课中屡获殊荣——探秘棠外信息技术教师成长途径
文/成都商报  时间:2011年12月29日 浏览数: 打印

  2011年12月3—6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1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直辖市共计112名教师通过第一轮基本功竞赛的基础知识笔试、专业技能测试、说课与答辩三次考验,评选出48名教师参加第二轮展示课的角逐,最后由组委会所有专家评委一致认定推选出2名教师进入第三轮示范课展示。

  四川省经层层选拔,由棠中外语学校(后称棠外)、成都七中、南充高中、宜宾一中、自贡富顺二中参赛。棠外教师苏君作为四川唯一进入第二、三轮的参赛教师,以绝对的优势,技压群雄,荣获“2011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特等奖(示范课)”,指导教师张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示范课)”。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最高规格的全国性学术活动,除了要求教师个人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身后强大的团队支持。

  赛后,苏君揭示了成功的秘诀,“在此,感谢学校和信息技术处给予的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孕育着年轻人的成长。”

  棠外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张旭坦言:“苏君老师的获奖,其实是偶然中的必然。偶然是棠外和苏君同样优秀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必然是棠外信息技术教研组从2003年建校起,就始终贯彻学校‘以人为本,为师生的发展创造和谐环境,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落实师培政策,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培养德才兼备的成功教师,为师生的成长发展搭建了平台,使得苏君这样的青年教师都出类拔萃。”

  面对同样实力不凡的112名全国优秀教师,工作仅4年的苏君究竟有着怎样卓尔不凡的表现,让他在在如此高规格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呢?

   任务驱动,让课堂学习成为自觉

  苏君老师仅4年教龄,但是在课堂上却以独到的教学技术,幽默的课堂艺术赢得了专家组评委和参赛教师的一致认可。内容把握上,深入领会教材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大胆调整信息资源;课程设计上,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衔接。加上他幽默的语言,亲和的动作,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教学中以任务的问题为导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与手段,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利用学生的思想与力量激发求知欲与探究欲,促进“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综合达成。当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就可以自主地浏览信息、查阅资料。棠外的信息技术课,不再是漫无目的,而是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老师,怎么去除音乐当中人的声音,只留下伴奏。”在讲“多媒体的处理信息”中不同的音乐片段组成一个音乐时,一个高一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向老师讨教。

  面对学生的疑问,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明确的答案,而是进行引导性的回答:“对这些问题,老师不可能把每个地方都讲得面面俱到,你在课后可以利用网络来查询相关的信息。”

  “老师,我昨天晚上在网上搜索与学习,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第二天,这位高一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告诉老师。

  在棠外老师看来,获得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自我探索中激起强烈的进取心与后继学习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上,老师通过课堂的掌控,结合课后的电子作业评阅,将结果公布于“过程性评价表”中。这样,通过反馈评价与课后延伸,既促进了学生学习,也让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有更多的思考,为新课的突破与创新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渐渐地,由模糊到清晰,棠外信息技术教研组形成了“明确任务→独立体验→过程指导→反馈调整→拓展延伸”的信息技术五步教学法。

  这五步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线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益。

  “老师,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现在,学生一到课堂,就会主动寻求任务。渐渐地,问题意识已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心间,自觉学习、主动完成任务已成了棠外学生的一种自觉。

   内引外联,让教师成长成为愉悦

  2008年11月18日,来自全县30多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见证了一场棠外信息技术青年教师葛玉梅与双流县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以“挑战名师同课异构” 为主题的挑战赛。挑战赛结束后,双流县研培中心教研员对两位教师的授课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详细的点评,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真正体会到了做一名优秀教师,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赛后,青年教师葛玉梅感慨万端。

  此外,棠外信息技术教研组每期都要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校级公开课展示。如棠外信息技术教研组苏君、徐林、刘金莲、张蓉、何英、张俊、贺俊杰、葛玉梅等青年教师,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和教学内容授课,进行组内青年教师大PK,在竞技中明白差距,在交流中共同提高,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进步。

  明白问题之后,棠外信息技术教研组落实学校“导师制”,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有的放矢的师培。在师徒的选择上,学校打破了传统的行政任命制,而是尊重双方的意愿,采取“双向选择”;为了保证指导的效果,徒弟能否顺利出师,还要上过关合格课。在不断落实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明确问题师徒结对竞技反思”的长效机制,有效地培养青年教师,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

  在本次比赛中,这种长效机制就为苏君老师获得最后的胜利提供了最坚实的堡垒。当苏君老师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一课获得市、县教研专家的肯定后,双流县学科带头人、棠外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张旭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本次获奖后,张旭老师依旧要求苏君老师进行反思,继续深入思考与细心揣摩,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卓有成效。在张旭老师的带领下,棠外信息技术教研组新秀跃起,青年教师在市、县公开课比赛中捷报频传。

  张旭老师和棠外所有“师徒结对”的导师一样,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疑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建议,毫无保留的向青年教师畅谈教学心得,交流处事方法,指导青年教师的进步与成长。

  这样,棠外师培以“师徒结对、校内公开课、教师大PK”为内引,以“同课异构、市县级献课、专题讲座”为外联,以赛促练,在交流中碰撞,在学习中成长,进而让棠外教师踏上了成长的快车道。

   文化培植,让师生成才成为自然

  每6台计算机为1组,每间机房分成8个小组,在计算机机房的布置上,所采取的物理布局,给人一种对称的美感;建立“文件服务器”,把学生的课堂练习及电子作业统一放在专用的学生服务器上;在信息技术教学网站中,专门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下载、模块分类教学、过程评价查询以及优秀学生作品赏析等。为了给信息技术课营造良好的氛围,信息技术教研组在硬件的环境布置上更加温馨、人文,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学习的环境。

  为了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氛围,彻底纠正学生的认识误区,棠外老师们喊响“让计算机成为工具,而不是玩具”的口号,多措并举,不断培植学生辨识信息的意识。

  在开学第一课上,老师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牵头,开展小组的学习活动。同时,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创建了帐号,每个小组有单独的密码,如初2014级5班第3组,其帐号为C20140503。当然,为了更好地规范小组的学习活动,教研组专门制定了组长的职责,即协助教师管理好课堂,对小组学习进行监督以及任务分工职责。自由的组合方式,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健全的制度,潜移默化地规范着师生,让师生逐渐地从他觉走向自觉。

  配合每年一次的全国、省、市、县各级学生竞赛,全校统一组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高中的必修课中,结合程序设计的优势,专门成立“奥赛程序班”;在科技创新、小发明、航模等饶有兴趣的科技活动中,激发学生科技的兴趣;开掘学生学习的时空,充分利用学生周末或假期等自主的休息时间以及常规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自主时间”……棠外信息教研组所组织的每项活动、每种方式,都秉承了“立足长远,发挥人才、设备的优势,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程整合理念,不断孕育着生命的成长。

  优秀的学生背后,定会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优秀的教师团队背后,也定会有一个优秀的团队管理者。信息技术处主任樊永红以“以团队精神塑造共同理想,以责任意识护航共同理想,以执行能力实现共同理想”为座右铭,时时鼓励、关心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

  “张蓉,你是幸运的,好好干!”进入棠外信息技术教研组后,信息中心的樊永红主任给予了适时的鼓励,进而扬起了年轻教师前进的风帆。“我幸运自己成为信息中心的一员,更幸运自己成了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领导的关心,犹如一股春风,吹拂着、温暖着像张蓉这样年轻教师的心。

  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在师徒之间,互帮互助,共生共长;在研讨现场,大家各抒己见,大胆争鸣;在活动展示中,老师们同舟共济……在棠外信息技术教研组,一种良好的教研氛围正孕育着年轻教师的成长。

  一项项荣誉的接踵而至,昭示着棠外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造血机制”业已形成,更意味着棠外已成为青年教师高位发展的平台。

【成都商报】棠外信息技术教师在全国级赛课中屡获最高荣誉 棠外为教师成长“搭台”探秘
【成都商报】棠外信息技术教师在全国级赛课中屡获最高荣誉 棠外为教师成长“搭台”探秘
〖信息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