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漫游 漫谈(一)
文/周永孝  时间:2012年2月27日 浏览数: 打印

  去年用了几个月来看这本书,一直想为此写一篇感想,因为它实在让人放舍不下。

  看这本书的缘起是某个深夜看央视9的“读书”栏目,1主持和2嘉宾共同推荐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条,一是这本书首版是1981年(定价1.90元),至今30年了,已再版4次,印数共几十万,并有英文、德文、日文和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对一本“专业”“学术”书籍,这算一个不错的成绩了。时间的淘洗、空间的流布和市场的筛滤,是价值最好的证明。二是它属专业学术书籍,有独特的专业理论和见解;但同时又是美学的通俗读物,可对大众进行美学常识普及。三是其文笔也很“美”,既没有学术专著的艰涩无趣,也毫无通俗读物的寡淡无味。

  我首先在意的恰是第3条,这可让读书成饱满的享受而不是难受。而我最感兴趣的却是第2条。虽然大学中文时也学了“美学”一科,略略知道中国50年代曾发生一场难得友好而异常激烈的美学论战,朱光潜、李泽厚和蔡仪当时号称美学三派,而李泽厚先生即从此成名。但知当时己学肤浅,甚而20年后的今天连这也悉数归还,自己早该补一补脑白了。

  漫游《美的历程》16万字,257幅插图,很享受。李先生的文笔很独特,既有理论文的厚实,又有散文化的轻灵,偶有诗歌般的激越飞扬。很多地方让我钟爱有加,并反复吟哦,试举几例:

  “如果说,战国秦汉的艺术,表现的是人对世界的铺陈和征服;魏晋六朝的艺术,突出的是人的风神和思辨;盛唐是人的意气和功业;那么,这里(中唐以后)呈现的则是人的心境和意绪。”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它(万里长城)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做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书中说魏晋时期冷漠的佛像雕塑时:“似乎肉体越摧残,心灵越丰满;身体越瘦削,精神越高妙;现实越悲惨,神像越美丽;人世越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越睿智、高超。”

  评点《桃花扇》传奇结尾的一套《哀江南》:“这固然是家国大恨,也正是人生悲伤。沧海桑田,如同幻梦;朱楼玉宇,瓦砾颓场。前景何在?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一切都是没有答案的渺茫,也不可能找到答案。于是最后归结于隐逸渔樵,寄托于山水花鸟。”

  拜读这样的文字,感动惊叹之余,忍不住思究原因,除了一般所说,作者的理论见识、知识积淀和文字历练之外,我更愿意相信,是作者饱满充盈的激情——而这对文字成为文学是至关首要。常见一些学者专家教授之流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僵硬呆板枯燥无趣,味同嚼蜡不堪卒读,归根结底,是没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当作活物。他们在研究木乃伊的同时把自己也变成了木乃伊。心已死,文字还能活起来吗?反之,一旦把历史的遗产作为鲜活的对象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它就成了活生生的东西,也就不会有尸臭了。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zyxzheju

  (审/付全中)

〖信息来源:棠中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