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报道黄光成 儒风雅韵 用“心”育英才
文/华西都市报  时间:2012年9月26日 浏览数: 打印

【华西都市报】黄光成 儒风雅韵 用“心”育英才
【华西都市报】黄光成 儒风雅韵 用“心”育英才

  师生同练书法,在磨墨提笔间凝神静心,一笔一划间感受传统文化的悠远与厚重……

  每个年级每周都会有3节“修身班会课”,在引人入胜的情景中,学生不禁怡情动心,让青春随品格一起成长……

  一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一天20分钟的经典书写……在沁入人心的国学经典浸润中,奠定远大人生的根基……

  以德育真,以行动践行爱心。“修身养德”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躬行实践,付诸于行动,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在这“静心”、“动心”、“爱心”、“沁入人心”之间,是校长黄光成的“心”文化儒学精神世界和卓越的办学成就。

  黄光成 :儒风雅韵 用“心”育英才(主)

  

  2012年9月13日上午,四川双流棠中外语学校草地上,鼓乐齐鸣、彩球飘扬……在礼炮声声中,双流棠外实验幼稚园迎来了隆重的开园仪式。四川省人民政府总督学刘东、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吉文昌、双流县教育局局长刘伟等领导莅临庆典现场。

  四川省人民政府总督学刘东致辞说,幼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棠外建立实验幼稚园,既充分整合发挥了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又为更多幼儿提供了新的教育机会。双流县教育局局长刘伟表示,棠外实验幼稚园的顺利开办,将增加双流县学前教育的实力,为双流县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发挥带动性作用。

  棠外校总支书记、董事长、校长黄光成表示,棠外实验幼稚园的开办,使棠外实现了让孩子从1岁到18岁教育的无缝对接,标志着棠外教育集团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一体化的基教服务链。

  棠湖中学五年建成“省重”,十年跻身“国重”,“棠中效应”辐射全川,蜚声全国。在2003年,建立了以教职工为股东的现代化股份制学校——棠中外语学校;2009年,在宜宾创办宜宾翠屏棠湖外国语学校。仅用短短几年的时间,棠中外语学校便从默默无闻一跃而跻身于 “全国先进民办学校”、“中国民办十大知名品牌学校”,变身成为民校教育航母,一直在创造四川省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典范……

  缔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背后,是校长黄光成的目光和视野。

  他,有中学校长少有的众多光环和成就:成都市优秀中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首届全国中小学百名优秀明星校长、全国杰出民办校长、全国突出贡献教育专家。2004年国庆,应邀赴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国庆观礼活动,作为全国劳模的5名优秀代表之一,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05年10月,被聘为四川省首届督学。2008年1月,在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特殊的年头,荣膺“中国改革优秀人物”(国家发改委评选);2009年国庆再次应邀赴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庆典系列活动。

  他,用符合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教育改革观、发展观、育人观,提出了“仁(仁爱)、德(道德)、志(意志)、譞(智慧)”儒学治校思路,让棠外形成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15年一体化教育,让孩子们减轻因换校带来的过渡期震荡,减少“择校”带来的不便。

  他,率风气之先,创建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修身工作体系”,提出了“养善益智”(幼稚园阶段)、“明礼行孝”(小学阶段)、“厚德持义”(初中阶段)、“育贤培元”(高中阶段)循序渐进的德育系统,构建了“修身班会课”的德育课程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修正自身、领悟人生,完成心性的提炼升华。

  他,富有前瞻性地提出“六会一长”(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审美、会健体、会创造、有特长)育人目标,寄望学子“仁爱”(仁者爱人)、“德行”(克己复礼)、心存高远、拥有远大人生志向。

  近日,记者走进棠中外语学校,走近校长黄光成,领略他那积淀馥郁、翰墨飘香的“心”文化儒学精神世界。

  凝神静心

  书法课浸润学子心灵(小)

  走在棠外的校园,一草一木、一室一角皆散发着感染人、熏陶人的文化之风。镌刻于石头上的校训和励志名言俯首可见;由黄光成亲自书写的“仁、德、志、譞”和“修身养德”石碑集中体现了棠外以传统文化育人的理念;师生书画作品或见于长廊、花丛、绿化带,或见于教室墙,浓浓书香拂袖可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与园林花草相映成趣,学子们说,这里是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首善之地。

  校长黄光成的办公室古朴典雅,毛笔、砚台等文房四宝陈设于古风古味的书桌之上。中式对襟长短褂,是黄校长最喜欢的服饰,无论是练习书法、还是出席重大活动,他都经常穿在身上。

  练习书法,是黄光成校长每日必做的“功课”,不仅如此,四年前他还要求全校教师每周练习书法。“希望师生们通过勤练书法以静心,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品位的目的。”学校还聘请包括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协会会员等专职书法老师授课;拥有写字书法专用教室3间,共计400多平方米,每间教室均有专用的书法桌、毛毡、毛笔、纸笔等文房四宝。近年来,棠外书法教育也取得了良好成绩:77人获国家级比赛奖、33人获省级比赛奖、86人获市级比赛奖、56人获县级比赛奖;2010年11月,省文化厅在《书法导报》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的专版对棠外书法教师郭彦飞进行了专版推介。

  即便在棠外幼稚园这种拥有全地热系统、全中央空调,在线视频……各种高端、现代化设施的地方,对“善”的追求,对美好的品德的塑造也处处体现。幼稚园设有书法课,书墨飘香;国学馆有《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供孩子们阅读;绘本赏析课上,老师讲述着“孔融让梨”的故事;传递着关爱、互助、平等、谦让的“仁爱”精神,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浸润着孩子的心灵,给孩子们带来无限学习乐趣的同时,沉淀着“智”的成长。

  “养善益智”,并非个别现象。崇尚儒学的黄光成说,“周礼曰:儒家得道以民。所谓得道,一曰礼乐,二曰仁义。”回望棠外办学成功,得益于将“以德育人”理念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 “修身养德”的德育总纲引领下,幼儿阶段以“养善益智”为主,培养儿童善良的天性、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充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儿童勇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知识的渴求;小学阶段以“明礼行孝”为主,培养儿童明事理、懂规范、守孝悌的人格;初中阶段以“厚德持义”为主,培养青少年修养品德、守护道义的君子之道和自省、进取、诚实守信的自强不息的精神;高中阶段以“育贤培元”为主,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怡情动心

  “修身班会课”塑造良好品格(小)

  以爱育仁、以知育知。校长黄光成认为,儒学在培养人的心性方面,以推崇人的道德品质为先,惟此,人的个性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我们当前的教育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抓成绩、抓升学率,而忽视道德不足造成的无法补偿的育人缺陷。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棠外,每位学子要求成为“六会一长”的人。其中,会做人,排第一位。为此,棠外定期开设“修身班会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交之于心,导之以行,以培养学生会“做人”。为了让孩子们有梦、有爱,黄光成要求全校教师深入孩子心灵,探究他们的想法,通过科学、心理教育和他们对话,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靠真理去说服学生,靠情感去打动学生,靠示范去带动学生,帮助他们打开“心结”。

  “修身班会课”不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去年,黄光成在全校推广“修身班会课”,让学生感兴趣、被感染,最终接受引领。在棠外,每个年级每周都会开设3节“修身班会课”,包括学生自主管理下的自我教育(总结)、教师点评、故事析理、老师引领等程序。在“修身班会课”上,同学们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在同辈群体影响下的自我批评与自我表扬,同时教师通过情景叙事的故事讲述,让学生动心、移情、析理,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这是一个“修身班会课”的镜头,2011年11月23日晚,初2012届7班副班主任,青年教师张海燕在第一阶梯教室上了题为“学会欣赏”的“修身班会课”。张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一条项链的图片并把班级比作一条项链,并问同学们:“你们是项链中的哪一颗?”随后学生展开了激烈的发言。一位同学说:“我和某某同学互相帮助,朋友的闪光点,虽小,但不可缺少,因为他,也因为我,我们可以并肩前行,做哪一颗,都是最平凡而又闪亮的一颗。”张老师在同学发言后,不失时机地送给了同学们一句话,“自我欣赏是一种睿智”。接着张老师开展了一个“欣赏他人”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毫不吝啬地赞美了班里的同学,这时张老师又送给了同学们第二句话“学会欣赏他人是一种境界”,并告诉学生::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要想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自己心中得有阳光!

  研培处主任孙晓辉老师点评说,这堂常态“修身班会课”有效地解决了班级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作出行之有效地引领,精彩不断,意义深远。而棠外的另一种“修身班会课”模式,即主题班会课在于选择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深层次引领。无论那种,棠外的“修身班会课”课程化教学模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学生和家长对这种“修身班会课”教育模式也好评如潮。初中2011届学生刘阳说:“老师动人的小故事,缓缓诉说生命刹那的芳华,隽永深刻,让人向真、向善、向美” 。初2011届熊韵尧的父亲熊伟说:“看着儿子这两年来的变化,我内心一直被感动着,感动于他从一个叛逆、不懂事、成绩差的孩子变成一个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不断上升的孩子。”

  沁入人心

  国学奠基人生发展(小)

  九年来,学校始终将国学作为“会做人”的教育载体之一,通过课程渗透、环境营造、活动承载多管齐下,让中华传统文化沁入人心。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黄光成认为,国学魅力需要通过课程设置、环境营造、活动承载等方式渗透。学校设置“六个一工程”:一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一天20分钟的经典书写,每周一节的经典学习课,每周一次的集体诵读,每学期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和每周星期一全校师生集体学习“每周一礼”。

  “这还不够!”学校聘请大学知名教授、课程专家为本校的国学教育量身定制国学教学标准,对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作出规范。学生现有两套教材,一套由成都市教育局统一编写,另一套则是由学校聘请的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玉林等知名学者编撰的校本教材。12本教材深入浅出,涵盖了小学到高中的课程,荟萃了“经、史、子、集”中的精华。

  “吟咏背诵诗歌,积累诗歌底蕴;品味领悟国学,感受国学魅力;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创新欲望”,黄光成认为,国学内容博大精深,不仅要求授课老师有耐心,而且有爱心,有较强的专业素养。现在的大学师范专业没有国学专业,于是,根据孩子心理特征、认知能力、知识结构不同,制订了国学内容的校本标准。

  在棠外附小,低段推行“春晖工程”、高段采用“德育手册”,拥有“中华经典集萃”、《周易名言故事》等校本课程,让学生接触《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一类朗朗上口的简单科目,通过经典诵读,口耳相传、躬行践履,达到“培其根,固其本”;在初中,开设了“儒家经典名篇诵读”等校本课程,注重修身修德,达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而高中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达到一定成熟度,又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将学习楹联、诗歌一类相对较深的内容。

  在棠外,还开设有中华传统技艺课:每周一节书法课致力于学生软、硬笔书法技能的提高;美术教学中国画、篆刻、传统工艺的多元涵盖;体育教学中研习中华武术等强身健体之术。学校承担的“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子课题《中华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荣获一等奖。

  践行爱心

  社团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小)

  以德育真,以行动践行爱心。在校长黄光成看来,“修身养德”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躬行实践,付诸于行动,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仁德”爱心社、“修身”礼仪社、“红心”红十字爱心救助社、“孝心社”……不同于一般学校的英语社、体育社、美术社、围棋社、十字绣社、动漫社、羽毛球社等等,棠外的社团活动所有环节都渗透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修身仁孝社”,借助各种重要节日(中秋、重阳、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国庆节)等在校园内外发起形式多样的倡议、主题展示活动,在活动中用实际行动体现对国家、社会、学校,对亲人、恩师的爱戴和感激。“仁德爱心社”,到永丰乡敬老院,为离家的老人们带去了早春特有的温暖;校园义卖活动,资助学校部分学习成绩优异但生活暂时困难的同学;国际部“爱心捐书分社”,收集图书捐给云南五星苗寨;并在今后继续努力,建成更多的山村图书馆。“修身礼仪社”,用舞台剧《文明礼仪伴我行》、配乐诗朗诵、小品《请说普通话》、模拟课《闻名棠外 赢在文明》等形式将国学精髓和文明礼仪完美地融合。

  高一学生蒋匀熙说,在社团活动中,大家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令人开心。每一个参与的人,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段经历,终生受用。

  儒学兴校,创新发展之路!

  儒风沐浴,用心培育英才!

  棠外,在校长黄光成的带领下,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朝着“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国际化名校目标,劈波斩浪的前行。

  

〖信息来源:棠中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