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隐雅居 棠外写丹心——记棠外高中支部党员暨高中部栋梁工程学员活动
文/邵培德 图/邓思海  时间:2012年10月31日 浏览数: 打印

  “一重天台一重天,重重天台上九天。”天台山在邛崃市,古时为邛族生息繁衍之地。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状若冲天高台,因而得名。

  2012年10月27日——28日,在学校党总支的组织下,棠外高中部党员暨高中部栋梁工程学员会选址天台山,取当地民谚“台上九重”之意,可谓用心良苦,心有愿焉。

天台隐雅居 棠外写丹心——记棠外高中支部党员暨高中部栋梁工程学员活动
天台隐雅居 棠外写丹心——记棠外高中支部党员暨高中部栋梁工程学员活动

  27日午后一点,在学校党总支委员、高中部党支部书记、研培处周永孝主任,学校党总支委员、高三年级组长邓思海、高中支部委员李治君老师的组织带领下,高中支部党员及高中部栋梁工程学员一行乘大巴直往天台山而去。

天台隐雅居 棠外写丹心——记棠外高中支部党员暨高中部栋梁工程学员活动
天台隐雅居 棠外写丹心——记棠外高中支部党员暨高中部栋梁工程学员活动

  成都平原四围皆山。峨眉秀,青城幽,剑门险,而以天台为奇。天台山古名东蒙山,相传大禹治水过蜀选此山登高祭天,汉末道教于是在此筑坛祭神,蜀汉诸葛亮临邛又开火井于斯,两宋儒、释、道三教并存,天台山遂为百姓的祭祀之所,而今盛世天台山又以山奇、石怪、水美、林幽成为人们的旅游之地。

  但棠外高中部党员教师与栋梁工程学员们,并不为旅游而来。不过借此宝地,求思以往,谋其将来而已。明白地讲,棠外办学仅十年,在成都这块教育勃兴的地方,已由小而大,名誉川蜀,毕竟还需由大到强,引领教坛,这才能屹立神州,走向世界。

  大巴车由成都环行高速上道,直奔邛崃地界。沿途只见秋收已过,水田放干,正待小春播种。农谚所谓“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不得“小雪大雪,煮饭不歇”,一年四季劳作的农民,不得稍作休息。

  汽车经火井镇驰过台地,山路蜿蜒,林茂沟深。到了半山腰,大车无法通行,改由旅游小车绕盘山公路,九弯十八拐,在午后五点多,终于达到目的地——山隐雅居。

  居所依高山下,临涧溪畔,绿树红叶错杂,茶林野花映衬,随形而起数十间小巧房屋,的确雅致而具风韵。

  棠外老师们下车伊始,便在凉亭聚会。栋梁工程学员苏君、张琴和文孝斌老师先后发言,汇报了学习心得与体会。棠外学校年轻,棠外教师也以年轻人居多,学校的栋梁工程,正是为年轻教师搭建起了快速成长的平台。三位学员,相继在省内乃至全国竞教中获奖,他们共同感言,正是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才使得他们脱颖而出,今后成为研究型、智慧型的优秀教师已经是他们矢志不渝的终身信念。

  高中支部书记周永孝总结发言道,这是一次分享成才经验、共谋专业发展的聚会,三位年轻教师的成长经验,可资老师们借鉴,以使棠外迅速由大变强,在教育界引领四川,驰名中外。

  晚饭后已是夜阑时分,大家游兴犹高,难得出校来此与大自然亲近,不约而同山间小路闲步观景。路隐隐而现,得用手机微光导引。天空黒而高远,秋虫鸣而声轻。路边林丛中时而透出一点两点、三点四点、星星点点萤火虫的光亮,亮点舞动飘逸,好似在编织悠闲人的梦。不是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山林深处,哪儿能看到久违的童年幻境呢?

  28日一早,老师们踏露迎风,登上山隐雅居对面的小山头,仰高峰,俯深涧,赏茶树,乐野菊,吐故纳新,真舍不得离开这幽静的地方。

  9点多钟,下山原路返回,途经火井镇想起诸葛武侯屯兵火井事。蜀中盐来自火井,民间所谓“一两盐,二两力”,人无盐不行。红四方面军长征从巴中出发,在邛崃开辟苏维埃政权,一为传播革命,二为井盐食用,可谓战略必行之事。

  由此可见,优秀的政治家,行事必有共通处。联想到棠外的发展前景,联系此次活动的内容,也可以用一句话讲:天台隐雅居,棠外写丹心;“隐”是为的招来客旅,“写”则是真正表达丹心——天台能上,九霄可登,祝棠外的明天更加红红火火。

  (审/付全中)

  

〖信息来源:棠中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