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映三江 外通四海
文/邵培德  时间:2013年4月9日 浏览数: 打印

  蛇年二月,正是惠风和畅的日子。阳光柔和的像天女的手,软软地一伸,一路散花,茫茫大地,到处便都布满了无限生机。

  公历2013年3月26日晌午,太阳高悬天宇,也是柔柔的一轮,暖暖的,给人生命的畅想。

  午后一点多,我们一行六人到宜宾翠外校听课,近四小时的车程,吃罢晚饭已是华灯初放。趁夜,正好赏长江东去第一城。

  旧城市,依旧是那几条已经忘却而看见又记起的路。45年前,我还是红卫兵、造反派,其实不过十六七岁,武斗派仗在此。那游行示威唱的歌,仍然记得:

  嗨!说打就打,说干就干,

  手握冲锋枪、刺刀手榴弹。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不打倒谢家祥不是好汉,

  打他个稀巴烂给老保看。

  谢家祥当时是中国王牌军之一的54军军长,支持我们所谓的保皇派“八•一五”。而我们山城反到底是要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毛主席的革命派,当然要与之血战到底。可1968年翻到1969年,红卫兵下乡成了知青,对武斗的那一幕,无论哪派会合到农村,都分不清了是非曲直,思来只觉好笑而又可怜。

  如今的红卫兵知青们都已年过花甲,成了老人。经历过在荒年饿肚皮,经历过文攻武卫打派仗,经历过上山下乡修地球,又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对新中国60余年的变迁,我们的认识尤其深刻。

  高楼代替了平房,地砖铺掩了泥道,花花绿绿,闪闪烁烁,是人的靓丽,是灯的璀璨,在争奇斗艳。哪还看得见过去黑不溜秋的门面,斑斑驳驳;哪还看得见灰不溜秋的人面,憔悴不堪?清一色的土布衣衫,莫说人,连街道两旁的树,也零零落落,显得孤孤单单。如今的街道,漂亮大气的门面映衬着成行成排的街道树,这里灯,那里虹,到处繁荣一片,顾不过来眼。

  我们顺河街到达三江汇合处,滨江路东如流,绿荫下穿梭;三江静似睡,巨轮下缓流。没看到沙滩,没看见小船,连水也变得看不见了过去的奔涌,唯显而可见的是灿烂辉煌的宜宾城,倒映在静悄悄的水里,无论岷江、长江、金沙江,都一律地摇动着高楼灯火,醉人的眼。

  是夜,睡在设施齐全的叙府宾馆,想起少年时的地板草席稀饭咸菜都热血沸腾的往事,恍如隔世,说不出的滋味在心头翻转。

  27日在翠外听了一天的课,年轻的老师们都很敬业。虽在教法上稍显粗疏,但精神昂扬,斗志满满,建校仅三年的翠外便名震川南,中高考齐获佳绩,让人振奋。

  28日上午顺便游了翠屏山公园。园中“赵一曼纪念馆”为朱德手书,有联“身似梅花心永洁,品如翠竹格自高”,正是赵一曼烈士的写照,永远激励后人奋发有为。

  翠屏山不高,果真林木碧翠。从山上看三江水流,翠映宜宾,又是一番景致,让人遐思。长江滔滔,东入大海,宜宾名副其实,川南重镇,水连东西,路通南北,将大千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翠映三江,外通四海。宜宾的繁荣带来了翠外的发展。而翠外也必将回报于宜宾,写出别样的风景。

  作为棠外教师,故去的红卫兵、知青,此番到来,二重天地,真个心潮激荡了。

  下午回到棠外校,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遂叙之于文。

  

〖信息来源:棠中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