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实现“课堂高效”。我校初三物理备课组在黄学强老师的带领下,暑期提前上班,于8月13号到16号对基于备课指南研究下的“学案”进行了深入的集体研讨。
棠外初三物理备课组暑期提前进行 “学案”研讨
初三物理备课组经过两年时间,完成了较高质量“备课指南”研讨。计划再用一年时间完成“学案”的编写。在上期放假时,备课组结合每一个教师的特点布置了假期作业,每人负责编写2到3个课时的学案。8月13号到16号进行集体研讨。
备课组9位成员对学案一篇一篇地修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斟酌,一道题一道题地讨论,很多次推倒重来,甚至出现大分歧大争论,比如在编写“比热容”学案时,在如何提问从而引出比热容的概念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异常激烈,场面“火药味”十足:洪映怀老师提出“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说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由此可顺利引出比热容的概念;而苟树林老师和刁敏老师则认为,应该利用相关数据,通过推理等数学方法在问题和结论之间无缝推导出比热容。但涉及到使用者为学生的这一特点,该处究竟直截了当还是稍显繁琐的耐心引导?众老师各执一词,争论不下,最后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最终选择第二种方案,毕竟学生需要一定的情景创设来帮助理解。
棠外初三物理备课组暑期提前进行 “学案”研讨
又如在编写“测量电阻”时,王智老师的设计思想是通过测量电阻实验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得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即伏安法,随后解决只有电压表或者电流表的特殊测量方法。但黄学强老师提出:在测量电阻时,应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把电阻测量分成两种:一是定值电阻的测量;二是小灯泡电阻的测量。在此之间要提问到要点上,如定值电阻的测量为什么要多次测量?而小灯泡电阻的测量不能多次测量?原因是什么?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要有归纳总结。经过老师们的激烈讨论,大家形成共识,明确了学案的编写原则和学案所起的作用。
这样激烈的探讨在暑期夏日里热情上演,有时要吃饭时因为刚刚讨论到关键之处,干脆带上资料,边吃边议,甚至连午觉都不睡。集体研讨后,又要求教师两两结对在17号到19号再次研究修改所负责的学案,力求达到高质量。
经过几天辛勤劳动,学案编写已初步告罄。更可贵的是:大家不仅对学案的认识更加深刻科学,同时深深体会到讨论过程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尤其对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可谓立竿见影。
学案的编写过程给所有老师如下启示:编写一份好的导学案,首先要认清导学案的作用,其次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参,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做题,尤其是学生用的练习册和其它资料。二是在编写好学案之后仍然需要进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利用团队力量来研究“如何用好导学案”,只有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实现课堂高效。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备课中不断发挥集体的智慧,在研究中共同成长!
(审/付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