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共同绘就教育宏伟蓝图系列报道之(一)
文/乔明秀  时间:2013年9月14日 浏览数: 打印

  2013年4月9-10日连载于《中国教育报》第六版

【中国教育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共同绘就教育宏伟蓝图系列报道之(一)
【中国教育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共同绘就教育宏伟蓝图系列报道之(一)

【中国教育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共同绘就教育宏伟蓝图系列报道之(一)
【中国教育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共同绘就教育宏伟蓝图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在浩繁的汉语世界里,有些曾经风靡过无数个年代、也倾倒过无数仁人志士的词汇,随着时序流转、沧桑递嬗,已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当重新将它们从时间的深处翻拣出来,我们却无法不为它们在寂寞的狭小天地依然坚守着经典的魅力而深怀感动。修身——一个几近消失的话语形式,一个从智慧的长河中淘洗了千年而今却倏然缄默起来的词汇。什么样的沉钩能钓出它昔日的风华?什么样的呼唤才能使它从所栖息的字典、古籍中回到鲜活的现实之中?地处天府之国的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从建校之初就提出了“仁、德、志、譞”的校训,建立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根基,充分汲取儒家文化的营养和精华,摒弃其不适应时代的部分,再融合现代教育的办学精神。岁月流转,时代更替,当历史的车轮驶过新千年的又一个十年,以黄光成校长为核心的棠外人深入贯彻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棠外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基,健全并创新德育工作体系,积极创建“修身课”,用体验和故事,不间断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动而有实效的品德教育。于是我们欣喜地发现:“修身”这一充满中国古典神韵的崇德之举在当代校园璀璨绽放,如同永恒的钻石般,任凭多少个世纪风雨的剥蚀,依然以其深藏的纯洁和光华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共同绘就教育宏伟蓝图——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系列报道之(一)

   创新“修身课”,让品格同青春一起成长

   ——棠外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德育工程体系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深刻领会纲要精神,认清教育发展方向,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在此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屡次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尤其强调了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总书记对德育工作“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科学论述高屋建瓴、振奋人心。这一重要论述为广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小学德育工作,积极促进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自建校以来,就坚定不移地将德育摆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改革创新德育形式,逐步形成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使每一个棠外学子成为了具有“孝敬心、诚信心、自信心、责任心、同情心和感恩心”的有心之人,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黄光成校长的带领和感召下,棠外教育人勇于向空泛、僵化、低效的传统德育“宣战”。他们通过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等举措,构建了“厚、实、细”的“棠外修身工作体系”。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为将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做活做实,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晓晖老师在学校的积极支持下,在北京师范大学金盛华教师的指导下,苦心探索十年,从道德品质的基本结构和核心内涵追根溯源,构建并开设了简单高效的“修身课”,使德育课程化,启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良知,开德育创新之先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环境渲染,营造德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创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是棠外德育工作的显著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黄光成校长和全体棠外人历来都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自棠外创办以来,学校逐步确立了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两项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和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三个环境——营造能够使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每个教师聪明才智的工作环境,应在能够使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共进的校园人文环境。

  徐步走入棠外精致的校园,你会发现这里楼馆整齐,规划科学合理。亭台池榭,假山喷泉,交相映辉;小桥流水,鸟语鱼戏,相映成趣。漫步校园的林荫大道,道路两旁的标语牌、警示牌、宣传栏不仅昭示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时刻教诲、引导着棠外的每一个学生。校园内芳草如茵,百花争艳,四季常春;在醒目的位置,一块浑然天成的太湖石上,黄光成校长亲笔手书的“修身”两字遒劲有力,与遥相对应的“养德”共同引导着棠外人以锐意变革和开拓进取的浩然气魄,书写闪烁时代风采的道德新篇。在棠外教学楼大厅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种景观:大厅一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旗、党旗等的介绍;而另一侧则是世界地图、联合国标志、国际红十字会标志、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等的介绍,激励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严格操守、勇攀科学高峰。读报栏天天变换新内容,不断更新的宣传标语、条幅、展板,让学生时时了解学校、国家、世界大事,关心时事政治,触摸时代脉搏;黑板报、学习园地和橱窗则展示着棠外学子的风采和成果;校广播站每天播出学校新闻、新人新事……栖息在这样的校园环境里,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受到陶冶,德育、美育的渗透作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文化熏陶,夯实德育之基

  文化弥漫于我们生活的周围,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社会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文化打交道,不自觉地接受着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文化生活。积极、健康的文化催人奋进,消极、低级的文化令人消沉。文化既有形也无形,有形的物质文化在供人享受的同时,作用于人的生活;无形的精神文化在令人回味的同时,作用于人的灵魂。文化与学校师生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与之水乳交融。黄光成校长一直强调,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抓好学校德育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校有责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激励他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基于此,棠外自建校以来,始终如一地坚持“仁、德、智、譞”“忠、孝、礼、仪”等传统文化教育和国学经典教育: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名言警句,使广大师生时时沐浴经典文化的熏染;编印《仁、德、智、譞故事集(上、下册)》等德育校本教材,充分发挥其“小、近、实、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同时,棠外还开设了国学课程,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突出校园文化建设,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等问题,达到了“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之目的。

  活动渗透,拓展德育实效

  棠外根据形势需要和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力求内容鲜活、形势新颖、贴近生活、趣味性强,使学生获得道德体验,提高思想素质,养成文明习惯。

  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学校以“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同学帮助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他人服务我,感谢祖国培养我”为主题开展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开放式家长会和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活动,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恩”的内涵。

  校园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对学校的部分区域进行卫生清扫和保洁,对校园内的乱丢乱扔行为进行监督,对学生中的违纪行为进行制止等,以此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一切、感受一切、学会一切”。

  “爱心”义卖、义演和游园活动。学校政教处、校团委、学生会每年都会开展“心连心•献爱心”校园义卖、义演和游园活动。同学们把从家里带来的图书、文具、玩具、小饰品等拿来叫卖、此外,学校还设计了丰富的游园项目,让同学们广泛参与,编排了大型的文娱节目进行义演,以此筹集爱心基金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也让孩子们从中认识爱、懂得爱、奉献爱。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对其碰到的一般心理问题给予辅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的自控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学校还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励志教育、理财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体现时代特征,贴近学生实际,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多维渗透,优化德育队伍

  德育工作是中学生教育的奠基工程,为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学校形成了以政教处、团委、班主任为骨干,教师为主体,党、政、群、团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管理格局。校长通过各处室、年级部、班主任、任课老师抓德育工作,党委通过发挥全体党员的作用,通过党支部、团委、工会抓德育工作,明确职责,层层落实,齐抓共管。政教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实施德育目标管理,负责学校德育工作设计、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指导年级部主任、班主任工作,负责宣传、纪律的常规管理工作,负责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的具体事务等。

  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长期以来,棠外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师德教育工作计划,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要求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时时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树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德育工作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棠外,学校会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例会和研讨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同时布置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从而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理清工作思路。同时还努力加强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德育大纲》等相关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此期间还强调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因为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提高班主任素质是搞好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相互交流经验,每学期举办一次德育内容的“主题班会”,组织师生观摩,共同提高德育工作管理水平;鼓励班主任老师积极实践,参加德育理论的研究,撰写德育工作论文,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对提交的德育论文进行评选表彰,并择优结集出版。

  创新超越,丰富德育内涵

  “时代在变化,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的时代,如果我们只进行传统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没有任何的创新,就会和我们的教育对象产生代沟。他们会认为我们的教育太传统、太陈旧,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我们的德育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一定要有所创新,要把传统德育与创新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黄光成校长如是说。为了切实改变目前德育内容空泛、途径僵化、效果低效的现状,真正把德育做活、做实,棠外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晓晖提炼出了极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习惯培养的“三三教育模式”和简单高效的“常态班会课教育模式”,奠定了棠外原创的班主任“修身课”中的基础课型,德育实践成效显著。

  所谓常态班会课是棠外原创的班主任“修身课”中的一种课型,学校创建之初叫“思品课”,每周2-3节,由班主任老师任教,为了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相区别,后由黄光成校长提议改名为“修身课”。修身课课型主要分为“主题班会”和“常态班会”两种,倡导以“常态班会课”为主,“主题班会课”为辅。区别于一般的班会课,常态班会课是一种不间断、持续进行的品德教育课,是班主任跟踪学生成长过程和个性化特征,开展及时的、有针对性和持久性的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为了使我们对于“修身课”有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孙老师主动提出,带我们去听一节袁成老师主讲的“常态班会课”。作为孙老师得意弟子的袁成老师,被教育部教师基金会授予“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他授课的风格幽默风趣且不失严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步入教室的那一刻,我们就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地吸引了。笑容可掬的袁老师用简洁的三言两语就点燃了全班同学的热情,孩子们真诚踊跃的发言和落落大方的行为举止,让我们感到由衷地欣喜,此时此刻,在课堂上涌动的是师生间亲密无间的浓浓暖意。合理、真实、公平是棠外的常态班会课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原因,在棠外常态班会课教育模式有相对较为固定的四个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学生总结”,从教室到宿舍到操场,从花卉、图书的管理到饮食、作息时间的安排,从自觉关灯到课间活动……都由不同的负责学生进行真实全面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每个孩子积极参与的热情,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真诚而深刻的,表扬与自我表扬是乐观而自信的,每个人都是评价者,同时也是被评价者,所有的实践都来自和自己有关的真实生活。

  棠外的“修身课”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每一位学生在班级的管理和学校管理中都成为了有职责、有担当的责任人,他们既是生活、学习的主人,也都是集体的管理者,更是各种行为的评价者。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悟,真正实现了同辈群体的影响力大于教师和家长们的说教式教育,并且对孩子们优良习惯和正确价值观的行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一(21)班钟雨崇同学的家长告诉我们:孩子自从小学三年级转到棠外以来,身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方面,让家长感到最大的改变来自于孩子的行为习惯,以前的任性、自我彻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诚实、孝敬父母和关怀他人。孩子身上这些可喜的改变,使家长们越发深信:选择棠外是一个英明的选择,是一个对于孩子将来的人生有积极意义的决定。

  常态班会课的第二个环节是教师点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袁老师的幽默风趣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对孩子们一周来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对他们还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具体的改正意见,诚恳的态度和诙谐的语言,使孩子们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收获了人生的又一笔财富。接下来就是讲故事环节,孙晓晖老师为棠外的“修身课资料库”提供了几百个极具针对性的、鲜活的故事案例。在孙老师看来,学生因为生活空间和经验的限制,不可能都通过直接经验体悟、成长。因此在常态班会课上,班主任就要善于从学生总结环节发现问题,进行相应的点评后,就需要用讲故事的方式,给予孩子们间接经验,以促使经验重构,从而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引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袁老师用一则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合作互助之门:

  一位一生行善无数的基督徙,他临终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来接引他上天堂。天使说:“大善人,由于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临终前我可以答应你实现一个你最想实现的愿望。”

  大善人说:“谢谢你这么仁慈,我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却从来没见过天堂与地狱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在我死之前,您可不可以带我到这两个地方参观参观?”

  天使说:“没问题,因为你即将上天堂,因此我先带你到地狱去吧。”大善人跟随天使来到了地狱。

  他们面前有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佳肴。

  “地狱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嘛!没有想像中的悲惨嘛!”大善人很疑惑地问天使。“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

  过了一会,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瘦骨如柴的饿鬼鱼贯地入座。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每个人用尽了各种方法,尝试用他们手中的筷子去夹菜吃。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吃不到东西。

  “实在是太悲惨了,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这些人呢?给他们食物的诱惑,却又不给他们吃。”

  “你真觉得很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看看。”

  到了天堂,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也都同样手持一双长十几尺的长筷子。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吃饭的是一群洋溢欢笑,长得白白胖胖的可爱的人们。他们用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而对方也喂他吃。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于人与人相处的态度。

  你会和别人合作与相处,就可以生活得很愉快,不会和别人合作,只想着自己和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生活得痛苦。

  故事结束后,袁老师给同学们留出了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鼓励孩子们谈谈感受,课堂上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各抒己见,纷纷畅谈自己在故事中的收获。袁老师则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一样的环境条件,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体现了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合作共赢、助人者助己。”棠外的“修身课”正是这样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培养、锻炼着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自主能力。如今,许多班级都实行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孩子们集思广益,创造出了许多精彩纷呈的班级管理办法,给老师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孩子们用灵动快乐的神情、大方自然的谈吐以及缜密细致的论述向世人宣告:棠外学生的能力和美德,正与青春一同茁壮成长、璀璨绽放!

  除了“修身课”的创新外,棠外在德育方面的创举还有许多,如以心理手抄报、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兴趣小组为代表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囊括了学习、生活、心理、家访等各个方面的“心理导师制度”等等。高擎着创新、实效的旗帜,棠外人在德育征程上洒下一路汗水,收获一路花香。学校所做的种种探索,不仅帮助孩子们构建起坚实、丰富、光明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品格同青春一同成长;更走在了国内德育领域的前沿,为广大的教育同仁树立了一个德育创新的标杆!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形成性格要靠习惯,习惯又是由不断重复的行为而形成的,归根到底在于行为。这就说明,塑造品性绝不能靠传统的学习,只能靠修炼。如今在棠外,简单高效的“修身课”已经成为了德育的深厚土壤和有效载体,成为了一座“挖掘不尽”的金矿,成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一条心灵沟通的纽带。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上,富有创新开拓精神的棠外人,定能使“修身”这一崇德之举散发出迷人的时代光芒,让德育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孕育出美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之花。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