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显本领 诗解文本见真知——棠外初中部语文教师素质大赛之文本诗解与图示比赛
文/赵璐 图/刘波  时间:2013年12月26日 浏览数: 打印

  古人常说:“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展示语文教师特有的“诗书之气”,棠中外语学校初中部语文组在2013年12月19日举办了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师素质大赛”。

板书设计显本领 诗解文本见真知——棠外初中部语文教师素质大赛之文本诗解与图示比赛
板书设计显本领 诗解文本见真知——棠外初中部语文教师素质大赛之文本诗解与图示比赛

  本次大赛以语文课本为载体,以“诗解文本”为主要形式,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用自己的创意对相应的课文进行板书设计,并写一首小诗来阐述自己对本文的解读,其新颖的形式和较高的挑战难度都让每一位初中部语文老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最终,从所有参赛的老师中选取了十名综合最优秀的老师参加现场决赛。

板书设计显本领 诗解文本见真知——棠外初中部语文教师素质大赛之文本诗解与图示比赛
板书设计显本领 诗解文本见真知——棠外初中部语文教师素质大赛之文本诗解与图示比赛

  大家在决赛阶段的比赛中,以文会友,各展其才,让比赛既激烈又有趣。决赛阶段除了展示板书及诗歌作品外,教师们的现场表现力和诗歌朗诵也成为了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因素,老师们的朗诵时而高亢有力,时而低沉忧伤,时而委婉动人,时而幽泣如诉,他们用倾注在诗歌中的真心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用自己的实力展示了棠外语文教师的风采。

板书设计显本领 诗解文本见真知——棠外初中部语文教师素质大赛之文本诗解与图示比赛
板书设计显本领 诗解文本见真知——棠外初中部语文教师素质大赛之文本诗解与图示比赛

  比赛之后,教务处主任刘勇老师和研培处主任孙晓辉老师代表评委对比赛中的每一位老师进行了点评,他们认为这样的比赛让人兴奋和惊喜,也同样能引起大家的反思:我们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语文老师,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语文课堂,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这样的反思发人深省又让人醍醐灌顶。

  最后,本次大赛在初二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张利军老师和初中部语文教研组长杨开清老师 “诗解文本”的作品朗诵中结束,但老师们低缓而深情的吟诵声却依旧环绕在一阶的每一个角落,久久不能散去,颇有些“余音绕梁”之感。

  注:本次大赛共决出

  一等奖(2人):张飞艳 陈豪

  二等奖:袁榕蔓 汤斯嘉 周小舒

  三等奖:何柳蓉 汤敏 赵璐 张维 昌瑄

  板书设计创意奖:

  朱丽 董文文 张利军 汤敏 袁榕蔓 周小舒

  优秀诗解:

  刘勇 曾亚 王庆梅 蒲轶 杨冬梅 余秀彬 田安均 宋云秀 何曼 高露 

  附:

  中语文组文本解读表

  《音乐巨人贝多芬》 初二年级  第三单元 第13课

  作者:陈豪

  板书设计

  板书解读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繁星的闪耀,我们不会知道黑夜的美丽。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借助星空的照耀才能在夜幕来临之时走的更加坚定。

  从题目来看,“巨人“二字是全文的中心,文章前半部分是贝多芬在客人眼中的形象,后半部分是贝多芬自己内心的倾诉。很明显,客人眼中的贝多芬是有很多我们学生所认为的缺点,比如邋遢,不拘小节,脾气暴躁不耐烦等,那作者写巨人和这部分有什么关系呢?这正是全文的切入点和连接点。

  正是这样一个鲜活且丰满的生命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真实,他的触手可及,他是一个和我们一样身上有一些不防大碍的缺点的凡人,在苦难面前有着同样的叹息甚至是绝望,但他又和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他身上熠熠生辉的优点,那就是面对苦难他能重新义无反顾的执着追求他的梦想。他是心的英雄,音乐是他英雄心的体现。这也正是他“巨”的表现,这一个“巨”是由他的精神所支撑起来的,这一个“巨”的前提首先是他是一个凡人而不是十全十美的神。

  曾经,我们是带着学生在对其仰望和膜拜,朝圣一样的肃穆。而今我们应该和他平视,走进他的喜怒哀乐,去学习他如何笑对苦难,因为这个他---这个巨人曾经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诗解文本

  搬家——诗解文本之《音乐巨人贝多芬》

  曾经

  你如天上星辰

  我偶尔仰望

  而今

  你似身边风景

  我时常凝望

  曾经

  奉你若神灵

  熟悉而陌生

  而今

  视你为友人

  尊重而亲近

  岁月的洗礼

  磨难的锤炼

  你异常刚毅

  虽然

  你暴躁

  你邋遢

  你哀愁

  但正因为此

  我们的距离才得以缩进

  我才知道你如我

  曾经挣扎和拼命

  从此我要为你搬家

  把你从神龛搬到孩子们的心里

  在黑暗的日子里

  将前路为他们照亮

  我仰望你如初

  但从此以后是在心里

  初中语文组文本解读表

  《信客》 八年级年级 (下) 第二单元 第10课

  作者:张飞艳

  板书设计

  信客(善)

  板书解读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善良是最温柔的征服

   ——解读《信客》

  张飞艳

  《信客》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长途跋涉三十年的老信客因为一次小贪毁了名声,找了年轻信客做接班人,后者在饱受路途劳累之苦、收入低微之苦、他人猜忌、冤枉、撒气之苦后,难以为继,选择退离。结局是,乡人感恩回报,信客受到尊重,并风光终老。

  而此文,用它质朴而典雅,警譬而畅达的语言传递着这样的一份情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善良是最温柔的征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1、信客

  他无疑摊上了一份吃力不讨好的职业。这份看似轻松悠闲的工作,却因为地域的广远,乡村知识水平的低下,让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段路变成风尘苦旅。他不单收发信件,还代读代写信代办后事。这段长达几十年的路程给他带来的不是高额的收入,而是胃病和风湿病,还有精神的折磨——村民的撒气、质疑、颠倒黑白的冤枉……一个弱小而卑微的生命,怎么能承受这绵长而沉重的负荷?身心折磨终于击垮了这个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善解人意、宅心仁厚的渐渐老去的信客。这条送信的道路他再也走不下去,于是他选择了退离。

  2、乡人

  信客代办后事反受气,为同乡遮丑反遭冤,乍一看,这似乎是一群无情无义,无理取闹的刁蛮之民。可是,在我们为信客抱不平,痛斥乡民的小肚鸡肠、饶舌多事、自私自利、粗暴无礼、见识浅薄的时候,我们会很悲凉地发现,隐藏在背后的,是他们那份由贫穷、落后、闭塞的山村带来的辛酸境遇,是他们为自己重重的生活压力找到的一个情绪的出口,是他们苦难人生里的一次次无助而悲愤的呐喊!

  那一群群外出打工的乡民,为谋生计,抛家弃子,而又胸无点墨,自然徒卖苦力,颠沛流离。偶有发达之人,也是万中之一。更多的人在生存线上挣扎,甚至难以立足于城市,只好像文中的那两个信客一样落魄而归。更有甚者,客死他乡,孤独凄凉而去。这些卑微如蝼蚁的生命,在城市里只是悲凉的点缀,即便离世,也掀不起半点涟漪。但是,对于那在遥远的村庄里苦苦守候的家人来说,这就是他们整个世界的倒塌。亲人离世、未来生计堪忧,悲痛无以复加,他们的生命承受不了如此之重,只能用极端的形式转嫁给信客,转嫁给一个同样苦撑的生命。

   善良是最温柔的征服

  所幸的是,尽管信客无力支撑下去,但他在做信客期间,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去理解、去承受,去挑起生死祸福的重担,独自吞下所有的苦水,以最大的善意去包容那些饱受苦难的生命。终于,当一切都尘埃落定,冷静下来的村庄恢复平静,那份最淳朴的善良终被唤醒。乡民感恩送礼、道歉回报,在他死后,乡人吊唁,不惜远道而来。至此,这位种下善因结得善果的信客,用他的美满结局告诉我们:

  生命虽不能承受之重,善良却是最温柔的征服。生活几多酸辛,几多磨难,但是当“善良”这朵人性之花照进现实,多少给那些卑微强撑的生命以温暖,以勇气,以希望!

  

  诗解文本

  最温柔的征服——写给信客

  张飞艳

  本是用落魄的人生

  去迎接一场尴尬的开始

  你如何能够扛起

  这副生死祸福的重担?

  那些遥远漫长的风尘苦旅

  那些节衣缩食的尴尬境遇

  那些无尽的辛酸苦难

  那些无助的愤怒呐喊

  那些难堪的落后闭塞

  那些原汁原味的无知刁难!

  善良如你

  在煎熬成愁的日子

  将苦水尽咽

  沉重的脚印

  串联着乡村与城市的每一个黎明!

  可是——

  那跋涉在季节里的容颜终于憔悴下去

  你选择了退离

  此后的夜里

  你是否也睁着眼

  想那一个个码头

  想那一条条船只

  想那一个个面影?!

  终于——

  你的那份善意

  渐渐发酵成一种神力

  将这个村庄唤醒

  于是

  善良成了最温柔的征服

  于是

  你成就了自己!

  (审/付全中)

〖信息来源:棠中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