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棠外现象——正增值分居成都“榜眼” 好成绩是“守”出来的
换句话说,把“入口”本来就高的学生,培养成“出口”尖子的学生,这不算本事;把“入口”相对不高的学生,培养成“出口”尖子的学生,那才算本事。棠中外语学校就是这样的学校。
在市教科院对各个学校高考成绩的综合评估中,棠外的正增值分居成都市第二名。2013年高考,棠外应届生重本上线率高达36%,理科实验班(应届生)100%上重本,理科重点实验班(应届生)平均分高达619分,文科实验班(应届生),重本上线率高达68.4%,本科(应届生)上线率高达82%。
这一串华丽的数据,是棠外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和创新:学校“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近年来,棠外有舒航、罗婷婷等16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
出口—入口 正增值分棠外居成都榜眼(小)
2013年,棠外成立10周年,作为反哺给市民的“生日礼物”,棠外的数据是华丽的。
在成都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各个学校高考成绩的综合评估中,棠外名列前茅:
2011年高考,棠外文理汇总评估得分均居民办学校第二名,在国重学校中均居第三名,理科综合评估得分在民办学校中居第一名,在国重学校中居第二名;
2012年高考,棠外文理汇总评估得分、文科综合评估得分、理科综合评估得分在国重学校和民办学校中均居第二名;
“正增值分充分说明了棠外的实力。”一位关注棠外的教育界学者表示。如果入口高(中考成绩优异),三年后出口高(高考成绩优异),那不算本事,从某种意义上,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然后,棠外在目前还不能跟有些名校拼“入口”的情况下,但能拼跟很多名校拼“出口”,充分说明了棠外的优势和出众表现。
对此,棠外相关人士表示,这得益于棠外稳定优秀专业的教师队伍,以及高效的课堂改革,学校狠抓“四率”,即优生率、转换提高率、学生巩固率和平均分,在学生学习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力图更多地使学困生向中等生转化、中等生向优生转化,优生向尖子转化。
稳定、优秀、专业的“五心”老师(小)
提到棠外老师的主人翁意识,有一个故事至今让大家津津乐道。
有一天晚上,老师们散会后走到操场上,突然发现教学楼5楼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一个教师二话不说,马上跑步到5楼,把灯关了。
“浪费的电,最终相当于浪费自己的钱。”棠外有个其他民办学校无法复制的优势,棠外是由棠外的教师入股修建的,教师即是学校的主人。这一体制将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的兴衰关系着教师荣辱。教师必须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近年来,为吸引真正专注教学、关心学校的年轻老师,学校还进行了第二次股权分配,让很多优秀年轻老师受益。
全新的办学体制,有效凝聚、激发了教师办学兴校的合力和动力,并由此构建了稳定的教师队伍。而稳定、优质的教师队伍能有效地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棠外,老师们都亲切地把校长黄光成叫“大爷”,要想描述这位棠外的领头雁,需要加上长长的定语: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和成都人民政府首届政府督学……
而“大爷”选人,自有他的标准,除了业务精湛、专业精神外,棠外最注重老师的就是师德高尚、具有“五心”,即爱心、关心、细心、耐心、热心,在棠外,教师和教辅人员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具有先进服务理念的服务型人员,教育教学精细化、行政管理精细化、后勤服务精细化,向学生、家长提供最优质的教育。
对家长和学生而言,选择学校其实就是择教师。尤其是中学阶段,这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将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一个优秀教师无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德。良好的师德主要体现在是否有强烈的爱心、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另一方面,择教师,就是择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棠外广纳各方精英,除了聘用国家级示范校棠湖中学的骨干教师外,还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到目前为止,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20人,其中特级和中高级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各级赛课获奖教师(二等奖以上)以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共计432人,占83%。另有高考命题组成员4名。
好成绩是老师“守” 出来的(小)
“学生的好习惯和好成绩,是老师‘守’出来的。”在高2013级4班班主任老师殷相林看来,老师和学生形影不离,心灵相通,任何时候,学生都可以在办公室找到老师,学生感觉到老师在真正关心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殷相林给学生一个承诺:学生7点10分到教室,他会7点钟在教室门口等他们;22点40分学生就寝,他会在23点后才离校。“始终跟学生在一起。”在这位棠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看来,棠外最大的特色,就是“教师治校”,在引进学习资料,甚至课程设置上,一线的老师们都有发言权,这种成就感,是很多学校的老师所没有的。
而高2013级理科特尖班的班主任曾德刚说,棠外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棠外,曾德刚上三个不同层次班级的化学,虽然教材是一样的,但他必须备三种不同风格、不同难易程度的课,纸质版和电子版,都要上交教务处备案检查。
这位化学老师,最喜欢通过“开小灶”的方式,给学生补习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曾德刚会利用周末、课余时间,给学生们进行“初高中衔接”单独辅导,晚上4节晚自习,“要让学生问到没有问题为止,不能应付学生。”曾德刚认为,家长的期望值都很高,学校的因材施教理念,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实实在在的进步。
而2013级3班的班主任王济老师,毕业于北师大,是棠外引进的文科权威人才,他的地理课,轻松幽默,学生学得轻松,分数又考得高。至今,他带出了2个清华学生,4个北大学生。
谈到教学经验,王济表示,首先老师要深入浅出,专业知识要扎实,视野要开阔,教学时“专业知识生活化社会化”,要让学生感到知识是有用的,要学以致用。同时,王济还打乱教材重新整合,这种局部的调整,让教材的逻辑性更强,从而有助于构建学科知识的网络化,做到知识点“形散而神不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谈到棠外的教师群体,高一年级组长胡俊明特别自豪。胡俊明说,老师们老中青非常和谐,传帮带的气氛浓厚,这里没有文人相轻,大家都为了搞好学校群策群力,是一种非常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教学教育业务能力都很强。由于是学校的股东,棠外老师的家属也得到了较好的安排,老师们的归宿感特别强,身在民办学校却如同在公办学校一样,不是“晃一头就走”。老师们的责任心非常强,很多老师都“几年如一日”,正如殷相林老师所说,棠外取得的成绩,是老师们“守出来”的。
因材施教 构建高效课堂(小)
“正增值分”成都第二名背后,是棠外大力实施的因材施教,分层推进的结果,“绝不放弃一个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教学难度要有差异性,例题设计要有阶梯性,提问要有全面性,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辅导要有个别性”的“五性”教学思想,让优等生尖起来,中等生高起来,学困生跟上来,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有所进步。
有了稳定优秀的教师团队作为保障,棠外根据新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核心理念,开展“3+1”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从改变教与学的行为入手,整体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棠外教育的再度飞跃。
“3+1”课堂结构包括“自主学习——点拨归纳——自检互评——拓展迁移”4部分。在棠外的决策者看来,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天堂”。传统课堂“重讲”,高效课堂“尚学”。要保证课堂在“尚学”下的高效,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优质化。只有保证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的精化、优化,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2013年10月,我校“3+1”高效课堂在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展中被省教育厅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