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教科所刘旭主任莅临我校指导语文教研组工作
文/张飞艳  时间:2014年4月28日 浏览数: 打印

  2014年4月22日上午八点四十,棠外初中语文教研组暨刘勇工作室在棠外一阶开展了关于“预设与生成”的课例研讨活动。与会者为棠外初中全体语文教师以及刘勇工作室所有成员。特邀四川省教科所教研员、名师工作室导师刘旭老师莅临指导。

  首先,由工作室成员高燕老师献课《台阶》。高老师以一首诗歌动情导入,设四问: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父亲为什么要造台阶?为造台阶做了哪些事情?造好台阶后父亲又有着怎样的表现?以这四个问题拉动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品味细节,以“读懂父亲,读懂作者,读出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归纳父亲形象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且将描写父亲的文字串联成诗,在动人的朗诵中为这堂课划上句号。

  在两位工作室成员傅明和何蓉琼老师做简单的听课交流之后,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杨开清老师就这堂课的细节品读环节做了微格点评。他先从生成的角度,细化到每个环节的每一处细节,对高老师教学过程中的点拨和引领层次加以条分缕析,高度赞扬了高燕老师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富有机变性,尤其是对学生的拨正、引领、搭桥上做得很是成功。然后他从生成来看预设,提出高老师锁定的“通过细节来描写父亲这一形象”的教学目标是恰当的;板书设计也很好地展现了其恰当的教学流程。当然,他同时表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高老师在细节品味的处理上还可以把握得更精准些。

  棠外教务处主任、工作室导师刘勇老师则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入手,品评此文,分享建议:预设还可以再聚焦。预设当从三个角度解读文本: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找到解读的文本点后,选择更突出的言语形式来实施自己的教学,方为上策。刘勇老师拎词品句,和与会老师们分享了他对此文的文本解读,其间近十处,均细致入微,视角独特,见解深刻。尤其是对文中出现的数字“九”的挖掘,牵引主题,新颖巧妙。

  最后,省教科所教研员、名师工作室导师刘旭老师也对这堂课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高度评价这堂课很是吸引人,很生动,有方法有点评,读的形式多样,学生体验多,符合新课程标准,且拥有语文的大教育观。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宝贵的建议:不要养成给学生递话的习惯,要注意ppt展示的准确度,生成性的东西还可以更深入等。

  他接着就刘勇工作室及我校的研究课题做了几点指导。1、预设可从以下几个点进行研究:对教材的点上进行挖掘,对学生认知经验的分析,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对学生学法的设计,对训练的设计等。2、生成的形式当有预设性生成、动态生成、创新性的生成等。3、在教学中当力求生成自然,有层次,要注意生成的主题性。而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应该围绕主问题去诱导、引导、疏导、辅导学生。4、关于借鉴国际教育理念的本土化移植,值得“稼接”的着力点是合作探究、师生多维互动、体验学习等,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目的。

  此次活动以研讨课的方式展开课题研讨,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强化了成员们在课堂内外预设和生成的意识,同时在教材解读的方法上也给予了一定的启发,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审/付全中)

  

〖信息来源:棠中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