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虽然四川的同学们都生活在“国宝的出生地”,但是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特点等知识却了解的极少。于是,国际部负责Science(科学)的外教Steve在1个半月前便向同学们布置了科学探索的任务。高一、高二年级共同携手合作国宝“大熊猫”研究课题。
2014年4月27日中午12点40左右,我校国际部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共赴成都熊猫基地探索“大熊猫的奥秘”。下午1点10分左右,全体师生安全抵达目的地,国际部师生本次实践活动就此拉开了帷幕。
棠外国际班4月社会实践活动之科学探秘成都熊猫基地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朱磊老师特意聘请了两名英文导游来为师生们现场解说。虽然同学们都生活在“国宝的出生地”,但是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特点等知识却了解的极少。为了让同学们不虚此行,老师们为大家布置了写作研究性课题报告的任务。同学们分为五人一学习小组,共同合作并讨论小组研究的题目及具体实行措施。首先同学们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跟随导游参观熊猫基地,最后会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来解答同学们的疑问以及完成各学习小组的研究性课题报告。
棠外国际班4月社会实践活动之科学探秘成都熊猫基地
第一站是幼年熊猫养育中心,这里都是2~7个月大的幼年熊猫。导游介绍说通常情况下养育中心是不会把熊猫放在一起的,因为它们会相互打架来争夺食物但是幼年熊猫例外,通常情况下会把三只幼年熊猫放在一个养育室中进行培养。幼年的熊猫是最招人喜欢的!它们个头小小、身材圆润、色泽分明,用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萌到爆了!它们憨态可掬的身手以及无人能及的攀爬绝技都让同学与老师们流连忘返。
棠外国际班4月社会实践活动之科学探秘成都熊猫基地
第二站是太阳熊猫养育中心,这里是成年了的大熊猫们的天堂。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大熊猫总量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在这个熊猫基地里现有30多只。导游告诉我们:“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当我们都十分好奇的寻问熊猫的普遍寿命时,导游解释道“通常情况下野外生活的大熊猫能活20年,而人工养育的大熊猫能活30年左右。”因为是下午大熊猫们早就吃完午饭,安安稳稳的睡大觉了,所以我们见到的只有熊猫们的奇特、怪异的睡姿。
棠外国际班4月社会实践活动之科学探秘成都熊猫基地
第三站是小熊猫养育中心,“幼年熊猫”和“小熊猫”有什么区别呢?幼年熊猫是指年龄在1~9个月的熊猫,而小熊猫俗称小浣熊,是熊猫的一种但是长得却和熊猫大不一样。它们的毛发是红色的,英文名称:red panda。小熊猫长约50-64厘米、头圆,四肢粗短;体重约4至6公斤,身体躯干毛为栗色,四肢和腹有些黑色毛,面部白色花纹不像大熊猫那样明显,尾有九个黄白相间的环纹;前爪根骨的一部分突起成手指状,可作为第6手指抓握物品,和大熊猫相似 。
最后我们在成都熊猫基地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这里的有孔雀而且全是放养的,我们可以和这些孔雀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与互动。这无疑为我们这次熊猫之旅增添了不少色彩。
此次实践活动重点是让大家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感触和体会,也想让大家对大熊猫的知识了如指掌,学会实验与实践、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审/付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