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0班团支部: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想给大家谈一谈当今热门的话题:地震。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千百年来地震一直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安全。在2008年的5月12日汶川地震中失去性命的同胞们,绝大部分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因素,如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等,但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不当的避震造成的,如从楼上跳下去等造成的。所以,掌握一定的避震方法对我们自我保护十分必要。
如果遇到在学校上课时发生地震,如果不是太强烈的震动,应根据指挥有序撤离到空旷安全的地带,如果是强烈地震应迅速抱头、闭眼、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而不是慌忙的往外跑。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如果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地震发生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如果在室内,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乱跑、乱叫,甚至从高楼跳下去。应沉着、迅速、正确应对。
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有利于公众学习、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大家对防震减灾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平安校园。
希望今天我的演讲对大家今后更好的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谢谢。
初一5班团支部: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2015年新年的钟声,本该是欢乐和充满希望的。但是,上海外滩踩踏事故35人遇难、48人受伤的数字却让人揪心。原本是对人生充满无限希望和憧憬的年轻人,却在2014年最后一夜骤然逝去。事件责任诚然需要追究,安全教育的缺失同样值得所有人反思。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和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呢?
(1)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9)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同学们,在遇到危险时,每一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在求生不得的瞬间,每一个人都会作垂死的挣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宝贵的,也都是渺少的。要想化险为夷,平平安安的过一生,只有强健的体魄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和掌握避险自救的本领。
希望全体老师同学时时处处都有安全意识,时时处处都注意安全,愿安全伴随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