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精神》——棠外2015——2016学年度上期第11周国旗下讲话
高一2班、初一3班团支部  时间:2015年11月12日 浏览数: 打印

  高一2班团支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以及中西药结合研究,在1972年从青蒿中提取出一种无色晶体并命名为青蒿素,又于次年合成双氢青蒿素。这两种药物疗效显著,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成功了,但成功的背后,是她不懈的坚持。自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开始出现抗药性,新药的研发迫在眉睫。在简陋的设施和信息渠道不畅的条件下,屠呦呦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中草药进行实验。实验室的通风情况曾一度导致她患上了中毒性肝炎,但她却没有放弃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实验药品越来越少,最终她将目标锁定在青蒿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没有阻止屠呦呦探索的脚步,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她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

  屠呦呦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我们高中生应该学习的。当我们抱怨作业多、题目难时,我们可曾想过屠呦呦经历了多少失败?我们可曾想过只要能坚持下去,困难说不定在下一秒就会迎刃而解?我们是否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理想而奋发?学习生活固然枯燥,但这是为了我们今后人生打下基础的最好时光,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前进的机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脚步,以及前进的道路。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同学们,我们需要去奋斗,屠呦呦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让我们用青春,换取世界对我们的认可,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让我们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砥砺前行!

  初一3班团支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初一三班的王羽康。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科学精神》。

  有一位80岁高龄的教授,看她的履历,除了发现青蒿素之外,履历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既没有出过洋留过学,也没有在国外顶级杂志上发表过科研论文,更没有获得过任何国际大奖,甚至她也许不会用英文交流。但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女性,却在2015年10月5日,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她,就是屠呦呦。

  屠呦呦获奖的喜讯,不禁令人深思。在科学研究的众多条件中,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高楼大厦、昂贵仪器,还是人?而在人身上,最重要的因素又是什么?是已经有的学术光环、海外经历、职位头衔,还是其内在的求实、创新、奉献、钻研精神?屠呦呦犹如一面镜子,让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一刻格外清晰。

  不能否认,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正在抵达科研前沿。但是,科研领域浮躁之风渐渐萌生。君不见,一些人只注重论文数量,而不求质量;只关注利益,而缺乏奉献精神;只热衷沽名钓誉,而不求实创新;甚至,一些所谓专家学者剽窃成风,弄虚作假……这当中固然有科研体制的问题,但人的因素同样突出。没有对科学的热忱,没有对真理的执着,没有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当,没有理想信念,注定难以产生世界级的科学大家。

  为什么屠呦呦能成为大家?因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献身精神。她不但拥有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的职业素养,更有着始终坚持如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搞科研就是需要这样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更要学习和传承这种求实创新、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科研精神。

  最后就让我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谢谢大家!

  

〖信息来源: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