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14日,棠外修身班会课课题组及双流县名班主任“孙晓晖工作室”成员一行,参加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班集体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办,我国知名教育专家朱小蔓、班集体研究专家唐云增、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专家吴盘生和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以及来自全国高校、中小学的专家、名师和教师600余人出席了本次盛会。
修身班会课亮相首届全国“班集体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
本次大会旨在学习和践行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分享我国班集体建设及情感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智慧与经验,共同探讨“班集体情感教育”的科学内涵及实施要义,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有效构建中国特色的班级“情感教育”文化。大会为期两天。
修身班会课亮相首届全国“班集体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
13日上午,中国陶研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教授首先作了题为《迈向情感文明:学校教育的使命——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学习心得》的专题讲座。报告中,朱教授强调:“情感教育就是让孩子去体验的教育,就是让他们在交往、信念、尊敬、同情、悲哀、快乐、爱和互助的教育”。她指出:“情感教育不是单独一域的教育,而是包含所有领域活动之中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含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内的大教育。”朱老师的报告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修身班会课亮相首届全国“班集体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
由朱小蔓教授推荐,棠外“修身班会课”课程化建设与研究作为全国情感教育成果于12日下午,第一个向全体与会专家教师展示汇报。《德育报》社长兼主编张国宏先生向与会专家教师隆重介绍了孙晓晖老师。孙晓晖老师代表棠外课题组,较为详实地介绍了我们开展“修身班会课”17年潜心探索研究、7年实证的情况,特别就修身班会课中的两大核心——“担当法”和“故事法”进行了具体的解析。她指出,“修身班会课”的研究与实践正是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和朱小蔓教授情感教育思想有机融合的实践范例。孙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一幕幕学生总结的视频片段,一张张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教育的图片,向与会者展示了学生在担当总结中,针对日常琐碎生活细节而展开的相互提醒、相互认同、相互辩诘和相互理解的道德学习过程;展示了教师通过怡情入理、以事入心的讲述,让德育叙事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所接受、所浸染的故事讲述和故事引领的教育案例,让与会代表领略到修身班会课四大流程的教育生活化理念、问题处理的及时性意识以及教育无痕的效果。
修身班会课亮相首届全国“班集体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
在孙老师生动鲜活的教育案例和富有激情的报告之中,来至全国的专家教师们凝神聚听,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孙老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反响。
会后,北京、山东、江苏等高校和中小学教师纷纷向孙老师索要相关信息,希望能与棠外课题组有更加深入的交流学习。
14日,聆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和观摩南京江宁区小学、初中、高中三堂主题班会课后,棠外教师们更进一步真切地感受到,无论是从生活教育、自我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理论层面来看,还是从班级德育的实践可操作层面来看,我校的“修身班会课”,的确走在了全国班级德育的前列。
修身班会课亮相首届全国“班集体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
南京之行,让棠外“修身班会课”走向了全国,获得了教育同行的赞誉,让他们认识了四川教育,记住了双流棠外,也给我们“修身班会课”课题组增添了满满的信心。它再次证明了棠外的“修身教育”的研究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对当下德育困境的一种突围。
(审/朱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