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学校的德育冲突
  时间:2005年3月23日 浏览数: 打印

  当前对德育的重视已无可争论,但在特定的学校情境下,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爱劳动、守纪律等基本品德行为方面都无可争议地表现出言行一致,然而一旦走出学校,情况却不一样。在基层,人们认为,德育问题:根子在家庭,表现在学校,危害在社会。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表现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性。如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长做家务,但不少学生连自己的事都不能做,衣服要父母帮着穿,书包要父母帮着背,有的连吃饭还要由父母抱着喂。由于教育的不一致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双重人格”。如有的学生在学校讲普通话,走出校门讲下流话;对老师的要求往往表现为人前能做到,人后做不到;在校内、班内能做到,在家里做不到,等等。其次,表现在家长行为与学校教育的冲突。我校有位老师在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中,针对学生乱扔学习用品的现象,向学生提出保管好自己的橡皮、争“节俭章”的要求。然而有些家长却按老师所买的橡皮的尺寸,买回了一大盒这样的橡皮,孩子随时可以丢一块再换一块。通过这个事例,我们认为家长的不当教育行为乃是造成学校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引导失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