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亚莉 华英利 江莉 唐廷婷
图/吕金辉 刘波 袁祥龙 黄杰 苏宇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陈独秀
2018年5月4日上午10点,踏着“青春的步伐”,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之棠外修身大讲堂(第9期)——“青年励志讲坛”活动于六个分会场同时拉开帷幕。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仁坤,北京大学教授刘庆华,北京大学教授韦正,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张可,四川大学教授王辛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冯婵,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姚祖刚,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博士胡海,天弘基金成都财富中心投资顾问总监李斌,棠外校友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博士曾云辉,棠外校友成都后飞教育咨询有限公司CEO田波等12位嘉宾分别在学校六个分会场为高中部的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励志讲座。
学生代表分别为嘉宾佩戴团徽,赠送鲜花,表达敬意;学校领导:棠外党委委员、常务副校长王天贵,政务副校长温元聪,党委委员、高中部校长杜宗平,党委委员、副校长朱晓波,校长助理黄波,党委副书记付全中分别在六个会场为嘉宾们颁发了“棠外学生生涯导师”聘书,会场氛围庄重而和睦,温馨且亲切。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刘庆华教授分享了题为《外来文明在中国——一带一路的视野下》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由“引言、外力文明的主要影响和小结”三部分组成。刘教授重点就马车、骑马术和短剑、小砖、穹隆顶与陵墓石刻、佛教艺术、坐具五个方面,通过对大量图片资料的透析及同期中外同类历史现象的对比分析,着力探讨外力文明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最后,刘教授画龙点睛的总结道:“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往几乎没有停止过。外来文明也曾给中国社会带来显著影响,这是毋庸讳言的。透过这种影响,我们反而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中华文明的自身特质没有发生改变,我们的语言、文字、建筑、饮食、思想、艺术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了解这一点,就会明白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绝不是一句空话了。”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韦正教授就“北京大学考古暑期课堂”及北大自主招生的相关政策作了较为详细的解读。既让学生知道了考古“大而有用”及其实物性、实践性、实地性的特征,更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而又独具特质的魅力,切切实实落实了“四个自信”之“文化自信”的培养,助力学生的生涯规划。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张可和四川大学教授王辛龙均向同学们介绍了他们各自工作领域的专业特点与工作内容,同时还依托于个人的求学和发展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个人成长感悟,用自身正能量的青春成长激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嘉宾们均谈到,青春时代是整个人生中最宝贵、最富有激情的阶段,鼓励同学们要珍惜这段年华,努力奋斗,学好专业知识,主动多去培养和提升个人技能与素质,提前树立多元化发展的意识。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冯蝉博士从自己的工作出发,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讲述了自己从高中求学到走上文史研究的历程,其中,特别提到了她本人对宋词由兴趣到志趣的发展过程。接着,以发现文化之美,传承文化之美为索引,讲述了成都独特的文化历史发展进程,深厚的文化底蕴,阐释了成都文化历史的研究对于人们美好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向同学们生动地呈现了真实的“从乐趣到兴趣,再到志趣”的生涯发展过程,展示了自己从青春懵懂到发现人生使命的真实历程,在平和喜悦中透达着什么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求学治学精神。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姚祖刚律师借影视剧中的律师形象为切入点,以“律师行业之门”为题,将这个“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说起来很苦、聊起来很烦”的行业以幽默风趣的形式,结合自己求学的故事,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向同学们一一道来。以同学身边的不经意的小事着眼,从“养成好习惯、多读书、学会坚持、科学的匠人精神”四个维度分享自己的人生发展智慧,告诫同学们“科学是非常妒忌的,科学只把最高的恩典赐予专心致志献身于科学的人。”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胡海博士从微观到宏观,从客观到主观向青年学子们介绍了医学的发展史,他巧妙的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人生三大境界来讲述医生成长史:“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合理定位,规划人生,胡博士分享了自己高考报考志愿的经历,强调了相信自我,树立目标的重要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旦确定了目标,便锲而不舍,执着求索,他列举了自己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激励同学们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多次周折与磨练才会从量变到质变,功到事成时才能体会豁然领悟贯通之感。胡博士感叹学习之路漫漫其途,鼓励在座的青年学子们探索之心永不停息。最后,胡博士殷切地祝愿青年学子们有情怀有爱好,有责任心,能够全面发展,培养持之以恒的专注力,在棠外度过人生最美好的三年青春年华。
青年励志引领奋进——棠外成功举办2018五四庆典·棠外修身大讲堂·青年励志讲坛
李斌先生以“人生,是一种选择”为题,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成长经历。在华东师大,他选择了社会锻炼,接触了商业活动,重新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专业,他鼓励青年学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谈到自己的第一份银行工作,“努力很重要,选择更重要”,他从中国银行转职向余额宝所属的天弘基金,就是把握未来趋势,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李斌先生用自身的经历鼓励同学们多向老师们请教不懂的地方,多与家长们畅谈自己学习生活的心得体会。“世界因你而不同”,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一代就要敢于创新,勇于选择。
嘉宾们的分享生动且深刻,近90分钟的讲座,精彩纷呈,掌声雷动。
随后进行的学生与嘉宾的互动交流环节更是充满激情,惊喜不断。活动接近尾声,同学们仍意犹未尽,依依不舍,期待再次交流。此次活动使同学们备受激励,更加明确了今后的人生奋斗方向,有效助力了同学们未来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棠外修身大讲堂自2017年5月8日启动以来,一直秉承学校“仁、德、志、譞”的校训,将淋漓的精神元气注入到广泛的学子心中。棠外“六会一长”的育人目标,是棠外修身教育之大情怀,也是修身大讲堂之大关注。
(审/宣招处)
附:部分学生感悟
第三学术报告厅会场:
五四是青年人洋溢笑容的节日。
今年的五四,我们有幸听到分别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两位教授的演讲。他们分享了曾经作为和我们年龄相仿青年时的故事。有羞涩懵懂,有甜蜜幸福,有热血沸腾,也有失落受挫。而他们带给我们的是,我们应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青春应该有梦想的味道。现在有多少青年人还有坚持着一个最初的梦想,包括我也没有,小时候想当一名金融家。慢慢上了初中,发现或许自己可以做一名体育记者。再长大上高中呢,我又想做一名国家队员。感觉一步一步变得更加遥远,但我走的一步一步都更加真实。许多人的梦想都被“会耽误学习”这五个字扼杀在摇篮里。学习当然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在未来,脑袋里没点知识,肚子里没点墨水,发展的上限很明显。所以,学习固不能少,但它并不是我们唯一的任务。为什么年过七旬的大爷还能沿着梦想前进,而我们却被种种原因绊住脚?我们或许应该问问自己,你喜欢什么,你愿意做什么,你会坚持吗?因为自己的喜欢才是做下去的动力,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
王教授说,学习是一个悟道的过程。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因为,曾经的中国飞人张培萌也说“优秀运动员是靠自己想出来的,当他们想明白的时候,就在赛场上表现出来了”这何不为悟道呢?而我们的前行又贵在坚持,有些人走着走着,初心就变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努力,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继续走下去了。苏炳添在高三毕业的时候一百米的最好成绩10.57s,而他却成为了第一个闯进十秒大关的纯亚洲人。而从10.57s到9.99s,这0.6s,或许对我们来说就不过眨几下眼的时间,可对苏炳添来说,他跑了九年。
我们是不是在失败时就应该放弃,那是我们自己输给了自己。人的一生有三个成长的阶段,一是当我们明白世界的中心不是我们自己的时候,二是我们努力去做却失败的时候,三是我们明知道不会成功却还要拼命去冲的时候。或许很难,但青春就应该是一次次困难来浇灭我们的梦想,而我们的热血再一次次将梦想点燃。
青春应该有梦想的味道,而梦想,在青春的路上。
——高一十三班蔡宗豪
在这次讲座中,教授们对于青春生活以及学业现状等方面给以我们指导,其中的两个观点让我受到了不少的启发:
一曰:青春有三想,即梦想、理想和思想。教授提到,青春正是应该奋斗的年纪,青春正是未来过往的回忆。它应该是有梦的,并且是够向着这个梦前进的。我深有感悟,高中三年,说多了就一个字:拼!那么也就总少不了谈论这两个话题:为何而拼?如何去拼?是的,要是没有自己的梦想与理想,换言之,连为之奋斗的目标都没有,有谈何“拼”呢?要是接受不了正确的、先进的思想,没有属于自己的思考,那么有了以上的梦想与理想之后,又以何去拼呢?三个简单的词语,完完整整地概括了我们青春所需要的几样最重要的东西,这应当成为我们时刻挂在嘴边来警醒自己的口头禅,它告诉我们:不忘初心,奋勇拼搏,不负韶华。
二曰:无惧挫折。教授提及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以自身经历为例子为我们展现了挫折为人所带来的东西。一席话语,全场唏嘘。我们正年轻,这个路上将充满荆棘坎坷,而这于人生路上却不过一缕青烟,而它却能带给我们一些极其宝贵的经验,我们怎能不珍惜这些挫折呢?教授还说道,青春正是去拼的年纪,走好自己的路,永不言弃,永不放弃,才是真正的青春。
教授随后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所任职学校的一些状况以及我们所关心的大学专业的现状,让我深有感触。会中,我向教授们提出了几个问题。我问道:当代教育所倡导的所谓“全面发展”,究竟是指真正意义上开发学生的全部优势才能,还是希望在我们全面涉猎之后找到自己最具有优势与兴趣的一方予以突破?另一方面,如果面临多门优势的抉择,我们是应该舍它留一?还是在二者之间寻求交叉点?我随后又向教授阐述了我于私下所做出的研究并展示了我的自身现状,教授在我阐述的过程中时常点头表示了他的认同。他回答道:当今的社会更加希望的是所谓倒“T”字型人才,而真正的全才已然不现实。他认同了我对于优势方向中应该寻找交点的这一看法,并向我举出了教授自己所实践的成果: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他强调,人的技能就如五指,我们无法要求它们都一样的长;他还提出,我们应该在指缝中寻求发展,因为一旦我们在之中找到了落脚点,它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独有的新的制高点。教授们同时也说道,学科间的交叉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发展趋势,高中的文理分科也将不复存在,现在的教育将会鼓励这些方面的创新——这也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教授们认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让我受益颇深,这对我的优势选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也要感谢我把握住了学校给予我的这一个宝贵的机会,此次讲座将对我的未来的决策起到指导作用。
——高一七班邓乂文
5月4日上午,我们有幸参加了棠外修身大讲堂系列活动,从两位教授精彩的分享中,我收获了许多,不仅仅关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还包括从他们的求学经历和专业领域中感受到的许多人生智慧。
首先是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张可教授,他以朴实风趣的语言讲述他的青年经历,深刻地诠释了“青春的主旋律是梦想”。的确,目标给人以动力,拥有一份坚定的梦想,会让奋斗的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每天晚上入眠,第二天睁开眼睛,只会觉得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逐梦的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失望只有在放弃希望后才会消失。张教授用他的两个例子表现了挫折的积极意义:它帮人们驱走惰性,是促使人奋进的一个契机,也是一种挑战。有追求的人生不可能总是春风得意,事事顺心,保持恬淡平和的心态,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而川大的王辛龙教授则强调,找准自己的定位,很重要。他自身在学习历程中转了七次专业小类,从加拿大到中国,从化工到医学,从医学到3D打印再到化工。而支撑他艰苦探索的原因,是他不断追寻心之所向,追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作为一个文科生,能从别样的角度来解决心中的疑虑,是我这次讲座最大的收获。而许多文科同学对自己的未来,在社会的地位感到迷茫。王教授在回答我的问题时,重申了“做一个有趣的人”的观点,他以川大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项目为例,印证了未来文理的不可分割,而创新点出现在学科的交叉之处。
对一直沉默的唐雷老师的回答表示感谢。他把文科比作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把理科比作生产力,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从本科的理科到研究生学习公共管理,总结出学习文科必须不断攀爬,达到相对高度,才具有强势的竞争力。所以,不能轻易说学习文科没前途,那只是因为你不够优秀。
三位老师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感激棠外能够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我们与智者交流,汲取智慧,解决疑虑。
——高一十三班吴东晓
幼儿园2楼分会场: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用法律的精神思考人生,看待生活,才是法学的意义。”
上面这两句话,看起来毫不相关,然而它们却出现在了同一场讲座里——是一场怎样独特而又有吸引力的讲座呢?那当然只有棠外五四青年节修身大课堂里才能办到。
正值五四青年节当天,我作为一名棠外学子有幸在本校听到由成都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的冯婵老师和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姚祖刚律师共同带来的修身讲座。讲座上,冯婵老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仅向我们讲述了她的职业以及她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更用自己当年选择专业的亲身经历向大家揭示了学习的真谛:快乐学习,要安心,用心,专心。所谓安心,是要我们坚守初心,勿见异思迁;所谓用心,是要我们用心付出,勿敷衍了事;所谓专心,是要我们专心致志,勿心猿意马。在感受了冯老师的文人风骨与书生情怀后,我们又在姚老师的带领下体会到了法学的魅力:法学不是空洞的教条,不是枯燥的规则,而是一种精神,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互动环节,我向姚老师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看待法学专业连续多年成为红牌专业?姚老师立刻机智地回答:首先,要辩证地看待这些数据,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尚待考量;其次,要结构性地看问题,在北上广深地区,律师行业的确饱和,但在中国广阔的其他地区,律师还是稀缺人才。在听完两位老师的讲座后,我受益匪浅:人生需要古诗词的情怀,同时也需要理性科学的精神。在学习中发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高二三班 何思怡
这是一句很早以前听到的话。今天有幸聆听温婉有度的冯婵老师和诙谐幽默的姚祖刚教授的精彩演讲之后,才真正了解到什么是“以职求生,以业立世。”
在互动环节中,我向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您认为作为一名律师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哪里?”老师犹豫了一下说到:“作为一名律师的社会价值……首先,作为较高收入人群,我有能力给自己的妻儿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照顾好自己的小家,这其实也是责任感,社会价值的体现;其次,作为我自己,我可以一年去做几次法律援助,不然一年一次也可以啊……还有很多地方都是我们力所能及,可以为这个社会做的。”确实如此,社会是由每个小我组成,照顾好家庭是实现社会价值的一个方面;做一些不为名不为利,但求从心的事,回报社会,也是社会价值的体现。除此之外,从姚教授的讲解中,我还了解到律师,是一个需要对世界时时刻刻充满惊奇的职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接受新鲜养料的职业,充满未知和挑战。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社会中的万事万物从来不是可以完完全全用是非黑白来断定,而律师,则是情与理之间的桥梁,我想,这便是律师对于我的魅力之所在。以上便是我在今年五四节的最大收获。在此,祝愿各位棠外青年节日快乐,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志趣,并为之奋斗,扬“五四长风”以业立世!
——高二三班 赵朗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以“儒”为本,道家讲求“天人合一”,而我最敬佩名家的思辨能力,最欣赏名家大师们雄辩的英姿。在今日,律师的身份与名家大师极为相似,于是,律师这个行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的向往。
之前对于选择这个职业,我还有些许犹豫,而今天,在这个不同凡响的青春盛日,姚律师的讲解点亮了我的理想,使我变得坚定。他让我了解到,律师这个职业并不如影视剧中那般光鲜与轻松,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一是要养成好习惯:善于质疑的习惯,发现和寻找美的习惯······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积累一个个小的好习惯,由量变到质变,让优秀成为习惯。二是要多读书。古人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不仅能改善气质,还可以提升个人能力与素养。但不可只攻读专业书籍,应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三是要学会坚持。坚持,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话题。可它说起来易,做起来难。所以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去充分了解它,寻求解决措施,做到有方法的坚持。四是要有科学的匠人精神。屈原曾有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漫漫职业生涯,我们应怀着格物致知的精神,敢于钻研,努力探索。
最后,在问答环节,姚律师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口才不好是不是不适合当律师?”姚律师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告诉我,通过锻炼可以很快提升表达能力。因此我下定决心,从今以后要好好把握与珍惜每次上台的机会,不断地为自己的梦想添砖加瓦。
既然理想已明,那么,从此刻开始,我将从点滴做起,追寻理想,无问西东!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二四班 李思睿
幼儿园3楼分会场:
感谢学校安排这次的“五四青年励志讲坛”,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医学博大深奥的知识,更让我学会了如何选择。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次的选择,会有无数次机会的把握。正确的选择可以造就生命中灿烂的前程,错误的选择则会毁掉生命的梦想而空留遗憾的苦果。因此,选择是欢娱的过程,是痛苦的过程,也是悲怆的过程。 这是我在听完这次讲座之后,获得的最大的感悟。
第一个讲座是胡博士主讲,他是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他讲到了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关于生物技术的一些前沿知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AR技术可以直接透视人体骨骼,达芬奇手术系统可以大大降低手术难度……
第二个讲座是关于金融的,李总监讲述了金融学概况,自己求学和工作的故事。在互动环节,我问到了关于比特币的未来发展趋势,李总监也耐心地给予了我回答,他推测关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模式将会打破传统模式,不过由于国家主权的影响,它并不能完全代替纸币。
除开学术方面的专业问题,两位教授也同时提到了“选择”。相信读过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的同学都应该明白,人一生有太多的选择,我们都应该把握好每个在自己眼前的选择:不敢说每个选择的结果都会是自己渴望的,但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可以选择的机会。当可以选择的时候未必是最坏的,或者怕后果会令自己失望而放弃选择,这种做法是消极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通过这次讲座,我坚信了努力拼搏的重要性,不过在努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选择和规划,毕竟选择是我们人生的一切,人生准则决定了人们的选择,如果希望拥有辉煌人生的人们,请明确自己的“准则”,为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吧!
——初2015级拓展延伸28班 阮挺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