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文、图/高2018级学生  时间:2019年7月11日 浏览数: 打印

  课本上学的知识终究不如亲身去接触来的实在,只有感官上、思维上的理解同时满足,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拓宽眼界。2019年7月7日上午,在高2018级年级组长张泽刚老师和班主任黄静明老师带领下,31名同学踏上成都到西安北的动车,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探索之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同学们穿上印有“梦想家”三个字的团服,目的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怀揣梦想上路。行前,张老师说,梦想家的前提就是成为一个实干家,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努力耕耘,勇于拼搏,从而成为人生的赢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一边体验和感受古迹的神秘,一边感叹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将所感所思暗记于心,并与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整合、沉淀、提升,收获丰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校成功开展学生考古研学旅行

  同学们不断学习,就是在不断积累。学习本身就自带微小的加速度,越努力,就越适应学习。善于学习,勇于改变,在认知升级中提升勤奋程度,提高思想品质,播种梦想的种子,在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结出硕果。

  附:学生研学旅行心得

  第一站: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一阵的奔波劳累后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令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长安城。我们的第一站也当然就是这里非常著名的陕西博物馆。

  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像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欣赏的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

  当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了什么是巧夺天工。

  —— 高2018级十班陈国洋

  

  “吹尽黄沙始到金”, 要懂得历史文物的价值,必须靠我们厚重的生活积累和长期的人生感悟。这里的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除了常规陈列外,馆里面还有举世闻名的秦代陶俑,还有一批从唐代墓室里直接揭取下来的、极有研究价值的唐墓壁画,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也非同一般。秦、汉、魏、晋、唐等朝代依次排列的各种青铜器、陶瓷器、玉器、金银器及手工艺品等,你能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这里的每一件文物,就能感受到在这看似平凡的每一件文物里,都包含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它们会向你讲述着一个个遥远、动听的历史故事……

  ——高2018级15班邓佳欣

  第二站:西安交通大学

  首先入目的是平淡朴实的校门,莫名有一种复杂的感觉袭来,踏入校门,静谧的校园只听得见树叶飞落的声音,道路两旁树影交错,狠辣的阳光再怎么凶也穿不过嫩绿的叶片,一阵风过,树梢的花絮纷纷扬扬,“咔嚓”一声,相机轻吟,定格这一刻诗情画意,古旧的宿舍楼爬满了青藤,感觉有一种幻想中的情景,骄阳在远处闪耀点缀着这幅画面。

  后来的巨大建筑,图书馆活动馆似乎都没有这所学校的宿舍楼林荫大道引人注目,谁不想大学的我们可以骑着自行车缓缓地在这样的路上行驶,迎着丝丝暖意向着远方。

  疲惫了,跟着大部队回酒店,满脑子悠久历史,满脑子青春校园,我们想着,我们笑着。

  ——高2018级15班徐永涛

  扑面而来的古朴、安静使我们放慢脚步。高耸的梧桐树静静守护着西安交大,我们漫步在梧桐叶路上,感受这座培育了万千才子的大学。平实、古朴的宿舍楼为交大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我内心涌起千绪,但落在文字上,却只有“努力”二字。“钱学森读书馆”让很多人都激动了,同行的人与我说,好想进去看看。只是可惜这次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未来的岁月很长,谁又知道后来会不会有这个机会。

   ——高2018级10班万鑫淼

  第三站:秦始皇兵马俑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秦朝恰似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

  来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

  嬴政,他13岁继位,22岁亲政,他深谋远虑,叱咤风云,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故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中国第一次统一。这位英勇而残暴的皇帝,征调大批刑徒、苦役,人数最多时达72万,古时人们相信,人死后其灵魂要在地下世界继续生活,所以秦始皇要组建一支庞大的地下军队,保卫他的地下王国,维持他在阴间的统治,所谓“事死如事生”,于是,空前绝后的秦兵马俑的艰苦创建一一开始运陶土、踏焦土、细心塑造、翻佣炉、做马匹,日夜赶工。进窑、烧制、设色、施彩,无数的古代工匠,把他们的技艺、年华和血泪都融入这非凡的制造之中,多少七彩阳刚、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就这样被埋入地下,这是何等浩大的工程啊!

  悠悠岁月,世事沧桑,2000多年过去了,公元1974年3月,临潼农民打井,才使这被埋没的世界奇迹得以再见。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美丽与恢宏气势,更为2000年前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而感佩。

  ——高2018级10班 杨淏玥

  今天呢,主要就去参观西安的兵马俑了。

  其实我在之前就去过一次,这次有幸又一次目睹了它的壮丽。整齐的矩阵排列在战壕中,沉默地伫立着,虽然壮观却通体一色,死气沉沉,做工精细却缺乏美感。大概是因我阅历甚浅,竟丝毫不觉震撼,只觉得无趣。

  隔过了千年的时空,面对它们,我唯一的赞美是,“完整”。

  出土时,它们的模样与现在全然不同。浑身的色彩会在数秒内褪去,只剩下一堆泥色的、支离的碎块。将其恢复至现在的模样,需要许多人数天、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将土埋藏的碎片重现其原先的外表,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其难度也绝不亚于千年前的工匠们将它们制作成形。

  我认为,这也是奇迹,真正的奇迹。

  人们大都喜爱时间留下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博物馆与景区日日爆满,以至于我们无奈夹杂在数不清的人堆里,看到的尽是人。人类的双目充满了智慧的凝视,自然也只会对智慧之物驻足,自然也不会去关注现世同胞们那渺小的、浮夸的努力。在一个拥有数十亿人口的世界中,这种无视既正常,又普遍。同样的,比起去面对现世的、自身的责任,人们也更愿意去成就那虚无缥缈的英雄幻想。

  当人们对古人的智慧感到叹服时,总是会忘记当代匠人们是怎样地百般研究、维护,才让它们得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当然,当文物不慎损毁时,大家也会去百般地埋怨工作人员照顾不周,而忘记它早已经历了历史的无数风雨,能留存至今实属不易。

  俑坑旁的人群密密麻麻如蚂蚁一般,他们都一致地为兵马俑所震撼,并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唯独不知道的是,这巨型俑阵出土时是怎样支离破碎,混杂在泥土中分辨不能。

  ——高2018级10班 董明姝

  第四站:秦腔

  “当”,清亮尖锐的金属碰撞的声音划破会场的寂静,万物突然活了起来,所有的乐器一齐奏响,“咿呀----”高亢明亮的声音在帷幕后响起,踩着音乐,“穆桂英”从帷幕后走出,步调急促却每一步都踩在鼓点上。素手一转,美目一瞪,英姿飒爽,好一个巾帼不让须眉。手中的枪翻滚,被她熟练地操控着。声音渐渐沉了下来,“穆桂英”的衣服一摆,随着音乐步调轻且缓,我们都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台上的人。接着声音愈来愈急促,由明到暗,由低到高,最后,“咚”的一声,万物瞬间凝固,我们的心也仿佛停止了跳动。演出结束,“有生之日责当尽,寸土怎能属他人”不知怎么,我突然想起这句话。“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怆的声音响彻舞台,霸王别姬是我特别喜欢的故事,看过书,看过电视,每次看到虞姬自刎,我的眼泪都会掉下来,如今秦腔的霸王别姬更是令我震撼不已,关中地区独有的乐器总是带有关中的特点,高亢而凄厉,与霸王别姬相结合,更是悲寂不已,原本就悲伤的故事,更添了一份悲凉。曾经的西楚霸王啊,如今却落得如此国破家亡的地步。悲愤?凄凉?抑或是后悔?都不对,虞姬的霸王永远是那个意气风发,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家儿郎啊!帷幕慢慢关闭,观众慢慢离场,我在秦腔的余音中,独自回味着,回着……

  ——高2018级10班 万鑫淼

  

〖信息来源: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