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文、图/棠外高2017级参培学生   时间:2019年8月28日 浏览数: 打印

  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于7月27日至8月2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顺利举办。我校高2017级刘芷妤、李高、徐靖宇、王伊夏、张怡然等5名优秀学生入选参加培训选拔,收获满满,感慨万千。

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北外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在小而精致的校园里,164名怀有北外梦的优秀高中生,深刻了解北外的发展,感受北外的魅力,体验北外的精彩,思考求学意义,探索人生规划。

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七天的课程丰富多彩,从学业、专业、职业三个维度,同学们全方位感受了来自北外各专业教授、外交官、媒体人、优秀校友及在校生带来的全面生动的课程体验。

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七天的时间既短也长。结业典礼上,同学们共同唱起北外校歌,唱出“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精神,唱出对北外的向往与心中的理想。结业仪式上,大家纷纷拿起笔,在一张张北外校园风物的明信片上,写下对自己的寄语。

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棠外高中学子参加2019“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

  愿同学们能历经时光雕刻,不改少年热忱;愿这段北外时光能串联同学们生命中闪闪发光的珍贵记忆,愿他们能够在北外再次相聚。愿棠外蒸蒸日上,向北外输送更多人才。

  (审/宣招处)

  附5名学员的培训感言:

  拾己

  高2017级13班 刘芷妤

  想要去到,一个可以做自己的地方。

  北外几天,如梦,如诗,如画。

  我与北外的初识,浸润在盛夏细密的汗珠里。推着行李箱,在陌生的建筑物中寻找,蝉鸣树间,没有风,我们歇了歇脚:北外真大。八天,我们在宿舍、食堂、十二大、逸夫楼、与阿语楼之间来回。无数次经过曾在梦里相见的图书馆,见过它与阳光交相辉映,见过它与阴雨缠绵不清。天天走,天天看,直到最后一天的清晨六点半,一个人穿着印有北外校训的营服,挂着粉紫色的学员证向校门口走去时,才知道,北外真小,北外真大。

  这里有湖,婉立在层层叠叠的树檐下,湖面很小,却风情万种。第一个晚上,有一个女孩子抱着吉他,在橙黄色的灯光中唱着歌,人们和她一同席地而坐。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但在这个晚上,大家只是坐在这里,各怀心事,却又听着同一的旋律。我很惊诧。我惊诧于她的勇气,惊诧于他们的志趣,惊诧于湖边的气氛。突然就明白了,这里是多元世界的开始。

  北外的食堂,除了是餐厅以外,更像是他们的练习室。无论早中晚,你总能看到带着耳机的学长学姐,在喧哗的人群里,念念有词。我看到他们一次又一次纠正拗口的读音,一笔又一笔写下关于读音与听力的批注。磁带与音频不断被重复,尽管可能只有那么一两分钟。他们在餐厅自习,不是因为没有在图书馆自习室抢到座位,而是这里的确是一个锻炼口语的好地方。在属于生活的地方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公共场合只专注于自己,是一件更难的事情。将自己的声音隐藏于饭点人们的闲聊中,却刚好又能够装作自己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实在震撼。

  对于容易紧张的我来说,演讲成了三项考核中我最害怕的一项。演讲比赛的那个上午,有幸听了龚雁教授的英语演讲的技巧与表达课。我鼓起勇气在下课时第一个冲向讲台,希望能从她的口中得到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如何才能抑制紧张引起的颤抖。我承认,我在问她的时候,我依然很紧张,我怕被嘲笑,我怕被认为这个问题很没有价值。可是在我抬头望向她的眼睛的那一刻,我的心安定了。她笑了,很温柔,很和蔼。“这没什么,别害怕,我以前也这样。”原来,并不是知识使人产生距离感,只有半罐水才会叮当响。懂得越多,心就越宽广。那个下午,我捧着我的演讲稿,毫无顾虑的在通往逸夫楼的路上反复练习着,没有他人的眼神,没有闲散的杂谈,有的只是我和我的声音。

  我一开始困惑于为什么在这个人才更加集中,知识水平更高的地方,我居然能找到丢失很久的自信,听起来他们是南辕北辙的反衬端。后来,我想,做自己不仅仅是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强项,更加需要看到的是那想要极力掩藏的短处。当你学会面对这些丑陋曲折的缺陷时,才有可能被自己接受,被别人认可,被世界欣赏。

  我在北外找到了你,好久不见啊,自信的你。

  立于五星红旗升起之处

  ——北外之行有感

  高2017级4班 李高

  一

  踏进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第一天就被它别致的图书馆吸引了,数十种语言写的“图书馆”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楼上,图书馆应是一所大学的文化所在,于是我放下行李就匆匆来到了北外的图书馆。

  正值暑假,留校的北外学生不多,但既然在北外学习,都算是“北外人”吧。我小心翼翼地踏进去,图书馆竟像无人之境,轻迈一步都能清楚地听到我的脚步声。再往里深入,小小的自习区里坐满了人,隐蔽的书架中站立着人,或专注于手中的书本、电脑中的文档,或口中念念有词,朗读着陌生的语言。几个像我一样的外来客走过,木地板不停的发出难听的噪音,没有人抬头,没有人分心,好像外界与他们隔离。他们的眼神中没有疲劳,只有梦想。

  这样的环境是有吸引力的,进入其中,便想立刻拿出自己的资料开始学习。没有老师家长的逼迫,没有高中严格的作息时间,一切都出于自己,出于梦想。大好青春不用来为梦想拼搏还能干什么呢?中学一切都有老师的安排,我们要做的只是相信老师放心的学习,进入大学,自由骤然降临,是否会打得我们措手不及。“图书馆”给予我的,也能给所有在校高中生提了醒,自律永远重于他律。对于我而言,就是不断提醒自己提前完成老师的任务,做在老师前面,空闲出更多的时间针对自己特殊的学情加餐。

  自律之上还有更重要的前提,就是清楚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于是我现在认真努力做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有一天成为我理想的样子。并且也要完全地相信自己,不轻易地对自己设限。像我的班主任张敏老师常说的:成功是倒推式的设计。

  二

  高中我们谈了太多次,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实现自己的价值必定要了解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讲课的教授无不是国家一线的国际化人才,他们既来教授知识,更来向我们讲述在国家的空前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来度化自己。

  学习语言,学习别人的文化,将别人的语言文化掌握得再精通也不是最优质的国际人才,真正的国际化人才用别人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并且吸引别人了解我们。学贯中西才是最终的目的。

  因此,不止一个教授提到,不要忘记中学学过的知识。很多人高考结束就会忘记学过的历史政治,殊不知这些是隐形的知识财富,使谈吐能眷属风云,全靠自己将所学贯通。将基础知识学活,学牢,终生不忘,是我们高中不负苦读的根本。

  再者就是保持强烈的家国情怀。在北外,老师教授说,学长学姐也说: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北外人的身影。说北外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北外作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实至名归,但由外交部的学长分享中不难看出,外交工作的艰辛甚至孤独的,但他们都相信为国家奉献是光荣的。活着既有信仰,更有情怀。大家都向往的高校,必定是一个个有情怀的学习圣地。

  三

  与北外学习的一周,对我自己而言是又一次思维上的颠覆。在没有正式接触到老师同学之前,我给自己不断地打着预防针:我要自信地展现自己,更重要地是谦虚地向所有人学习。这两个词在此后的八天里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难发现大多数受传统教育的孩子不愿意在陌生人面前展示自己,或者刻意给自己一层伪装。但在这里,所有争先恐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都是多多少少接触过国外教育的人,而他们这样的自信并不刺眼,而要真正做到这样程度的自信,是对所有受传统教育中式教育的人思维的颠覆。优秀可以源于深厚的知识积累,优秀何尝不源于精妙的思维。

  教授们的知识储备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讲课不看稿件,完全凭借自己平时的思考,有思即可言,深奥的知识也可以不那么遥不可及。当我在向他们陈述我的观点时,他们尊重的看着我,期待知道我的想法,博学之人向来不拒绝任何一种或许新观点的方式。

  不得不想起余秋雨写过的一句话: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八天的学习不能陡然提升自己的知识,但老师们却为我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向何处去,如何去,学什么,怎么学。更让我了解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更了解北京外国语大学。让原本用冰冷分数衡量的学校有了温度,想在其中被它的情结熏陶,想在其中认识更多同我一般爱语言如同爱生命的人,想再上一节喜欢的教授的课,想再听一次学长学姐的分享。以前不敢大谈梦想,今天我把这句话刻在心上:北外,等我回家。

  关于在北外七天的感想

  高2017级2班 徐靖宇

  虽然已经离开北外多日,但那些天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都还在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最开始听说有机会在北外参加这个种子机会的时候真的可以不夸张的说是欢呼雀跃,因为那是我的梦想所在的地方啊。

  这七天里最大的感想就是一定要“全面发展”,做一个真正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参与活动的为数不多的理科生,在听教授讲课时深深感受到自己对于政治历史等知识的欠缺。听着同学们一个个站起来引经据典,才更加深刻意识到自己应该去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物化生的狭小天地。尤其是在曾经驻外的在外交部工作的校友分享时提到的,在被外派的几年各个领域的工作都面临过,那时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太少了,多读书不停学习才能在有需要时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就仅仅在这100多人中就发现比我优秀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还有很多需要学习需要努力。特别是在参与第一个英语能力素养时,在自认为词汇量还比较大的情况下发现卷子上的单词有好多都不认识。所以要记住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其次最大的收获就是敢于争取才能有所取得。不论是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还是在晚会时报节目,都让我深深感到不去争取没有人会主动把机会给你。尤其是在参与最后一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考核时,由于我没有去争取发言的机会,导致在整个讨论中除了自我陈述几乎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意见。

  虽然最后取得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但这几天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追寻梦想的决心。为我的高三生活开了一个好头,让我可以动力满满的面对高三巨大的压力。虽然离开的时候很不舍,但相信经过这一年的努力,一定能再次邂逅北外。就像北外校训说的兼容并蓄,博学笃行。高三要顶着压力负重前行。

  北外,2020不见不散!

  感谢遇见

  高2017级4班 王伊夏

  为期七天的夏令营落下帷幕,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短短几日的停留,让北外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憧憬,它是回忆里洒满日光的晨读园;是晨光熹微的亭台楼榭。是紧张中每一秒的聆听与记录;是学习之余沉醉的驻足与停留……

  做一个国际化的中国人,这是北外不遗余力传递的真谛。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我们应该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与红旗同在的校园给出了答案:拥有国际化视野,怀揣国际化心胸,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做一个享受学习的人,这是北外潜移默化带给我的启示。学习过程中,我们与北外的优秀教师们不断相遇,在他们的课堂上聆听时代格局,欣赏学者懿范。

  想起耄耋之年的英语教授张耘先生最是让人感慨与叹服。满头的银丝,交错的皱纹,颤抖的手臂,无力的双腿……这是每一个人都将经历的时光,可就算如此,她也能立刻抓住你的双眼。她的声音依旧年轻温柔;她的双眼在淡淡重影中依旧染着睿智的火焰;她安宁笑容的背后是怎样的澄澈与开怀……

  她坐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东坡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者”当如是也。时间让她不再年轻,却也公平地留给了她一身的优雅与大气,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幸运呢?

  我们所谓之“学习”在她面前似乎有些小儿科了。当局者迷的我们总是在抱怨学习的苦与累,学习的无聊与单调,却忽略了它带给我们的改变,我们犁的每一分土都是星辰,它们造就了今日之我们,让我们逐渐变得完整。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曾感慨“也许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我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拒绝庸俗,是我们深藏于心的执念。

  享受学习,问自由,问盛放,问深情,问初心,问敢勇!

  遇见,的确是一种神奇的安排。感恩在这一年的盛夏,与北外相遇,能让我抱着“在星空的某处有我的花”的信念,更加坚定地迈步向前。

  参加北外2019“种子计划培训有感”

  高2017级9班班 张怡然

  8天7夜在北外的学习和生活,我们以"北外人"的身份融入了这个兼容并蓄的大家庭。从严格纯正的英语语音课到妙趣横生的非通用语种课堂,除了对这些语言兴趣的培养外,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北外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北外教授学者对于语言学习的热情。学长学姐的分享则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一个学风严谨,严肃活泼,有众多丰富课外活动,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北外。

  经过这次的学习体验,北外对于我来说早已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舞台。高三这一年是充满可能性的,满怀信心向心中的目标前进吧!

  

〖信息来源: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