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文/殷梦旭 图/吕金辉  时间:2020年11月30日 浏览数: 打印

  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过三个多月的报名、评审、比赛、复审等环节,日前圆满收官。2020年11月27日,该赛事颁奖典礼隆重举行,对获奖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棠外附小啦啦操代表队开场表演1
棠外附小啦啦操代表队开场表演1

棠外附小啦啦操代表队开场表演2
棠外附小啦啦操代表队开场表演2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棠外实验幼儿园、附小、初中和高中共计20份作品参赛,获得1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学校获得双流区优秀团体奖,该奖项全区仅三所学校获得。棠外理事长黄波,附小校长苏萍,教师彭刚、杨谢,学生尹烁熹、金煦涵、陈一进、唐鹏皓、张齐家作为获奖学校及师生代表参会并领奖。我校附小啦啦操队受邀做开场表演。

双流区政协副主席李根富致闭幕词
双流区政协副主席李根富致闭幕词

大赛仲裁委员会委员刘鹏宣读《评审公告》
大赛仲裁委员会委员刘鹏宣读《评审公告》

  该赛事及颁奖典礼以“青春奋斗·筑梦科学 ”为主题,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任指导单位,由成都市双流区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成都市双流区新经济和科技局主办,由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宣传部、共青团成都市双流区委员会联办。共收到来自双流区各幼儿园及中小学(含职业学校)的有效作品1064件,评选产生优秀作品199件,其中104件作品成功入选成都市科技大赛。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双流区政协副主席李根富致辞,希望广大青少年秉承家国情怀,坚定科学志向,用奋斗筑梦科学,争做新时代中国梦的追梦人。

  大赛仲裁委员会委员刘鹏宣读评审报告,对本次大赛的所有评审工作及获奖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大赛公平、公正、公开。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科协、区教育局、区新科局、共青团双流区委员会相关领导出席典礼,并为科技创新奖、科学探索进步奖、优秀奖、创意奖、优秀组织奖、优秀团体奖等奖项的获得者颁奖。

  颁奖典礼由棠外附小啦啦操代表队表演开场。该代表队此前曾获得全国比赛金奖,队员们呐喊着缤纷亮相,个性张扬的表演传递着青春激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为双流科创教育致以蓬勃发展的美好寓意。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十二项一等奖!棠外参加双流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满载而归!

  近年来,双流区不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着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棠外作为全省民办学校中的首批省一级示范性学校、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学校、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活动实验学校、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优秀学校、四川省创客实验学校,不断完善科技教育体系,搭建科技教育平台,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系列活动,取得了喜人的佳绩,荣获省级赛事一等奖142个,国家级、世界级赛事奖项31个。

一等奖名单
一等奖名单

单项奖名单
单项奖名单

  会后,棠外理事长黄波表示,教育面向未来,也更注重当下。棠外将继续坚持把科技教育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培育科学理念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审/宣招处)

〖信息来源: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