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为积极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4月9日下午,棠外初中组织全体教师在第一学术报告厅聆听了由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光文带来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专题讲座。
对标一流谋跨越 深度教研谱新篇——棠外初中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专题培训
刘院长指出,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 等问题,也为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中顺应课程视域的这种专业化要求,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而矫正种种偏差、建立专业自觉提供了依据和可能。刘副院长建议大家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习效果评价三个方面明确教学、目标、评价的关系,从而构建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对标一流谋跨越 深度教研谱新篇——棠外初中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专题培训
一、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
学习目标规定了我们在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规定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因而,设计科学、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应有之义。学科目标体系的确定,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正确看待和使用教材;把握好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原点。
二、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的落实要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得以实现。这一环节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规律;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
三、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
明确了学习目标,组织实施了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是否能够达到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这就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设计。评价,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对学习目标进行重新审视。审视所设计的学习目标是否可测、可评,是否存在“虚假目标”,是否指向学科“课程标准”对该项知识能力的要求,并对目标设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重构,以确保学习目标的精准性。第二、评价任务的设计要指向学习目标。只有评价任务的设计指向学习目标,我们才能检测出学生的达成情况,才能在基于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经过学习是否发生了所期待的变化,这是教师教学是否有效以及下一步教学策略如何开展的重要参照。第三、评价设计要在循序渐进中不断考量学习目标。首先,教学评价不是在课堂结束后才发生的,而应该“镶嵌”在课堂教学之中,是嵌入式的,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评价过程;其次,评价问题的设计也应该梯次有度,疑点难点要给学生搭支架、架梯子,关键处应注明方法、步骤,而非一蹴而就。
四、设计与目标一致的测试评价
当堂检测切忌随意找几个相对简单的题目进行,这样容易导致测评内容与目标存在偏离,甚至偏离较大。如果测评没有和目标保持一致就无法检测到学习的效果,也就无法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学习目标还有多远,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所以,我们要选择与学习目标一致的题目作为检测,从而对学生一节课的目标达成做出准确的评价。
“3+1”课堂教学策略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是棠外教师一直以来的探索和追求。刘院长在这次讲座之前也仔细调研了棠外初中部九大学科教师的学历案编写(包括目标叙写化)情况,在讲座中多次提到并给予充分肯定。讲座高屋建瓴,数据例证详实,可操作性强,明晰和深刻了老师们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的认识。老师们决心按照初中校长姚平的要求,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和新的起点,切实践行教学评一致性,为对标一流、实现教育质量的更大提升和创建百年名校迈出坚实的步伐。
(审/宣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