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现存最早的“鲜花调”(又名“仙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由英国人希特纳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为1840年抄本《张菊田琴谱》之古琴曲。
现代首次以简谱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线歌舞团到北京作汇报演出,演唱很成功,后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扬州大规模采集民歌,所收录的1000余首民歌中,就有仪征、江都、兴化三种“茉莉花”,词曲大同小异。90年入选《中国民歌集成.江苏卷》的扬州民歌达230余首,“茉莉花”(即“鲜花调”以7种词曲形式列入该书,第一种即为何仿这一首,在其曲最后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词、记谱”。
好一朵茉莉花
“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呀,两只眼睛真漂亮”、“人说山西好风光”、“大理三月好风光”、“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我们来到太阳岛上”……歌中唱的这些地方,有的很有名,有的不怎么有名;但不管怎样,有名气也好,不太有名的也好,一旦乘上歌声的翅膀,就会声名远播。
生活在歌里的地方,是多么让人神往!
那么,我们这一方土地呢?我们这一方以人杰地灵、文化悠久、积淀深厚、风景如画而著称的古城呢?我们可爱的扬州呢?
我们不能不想起《茉莉花》。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不解放前 刊发了《茉莉花香飘四海》一文,介绍了风靡海内外的扬州民歌《茉莉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古城子民,我们能不感到骄傲?今天我们约请几位专家对《茉莉花》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观照,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茉莉花》,懂得《茉莉花》。
《茉莉花》已经传唱了很久,还将永远传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