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棠外:中国优质基础教育的缔造者
栏题:走进棠外,发现改革的力量  时间:2009年3月15日 浏览数: 打印

  开篇语:

  思路决定出路,改革催生巨变。

  这是一句不争的至理名言。

  当时光走进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整整30个年头,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这所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而发展、壮大的学校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一所优质基础教育学校的魅力:继棠中获得“全国职工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全国百强中学”等一大堆荣誉称号后,2008年4月,将“全国民办十大知名品牌学校”的熠熠奖牌揽入怀中。

  从17年前棠湖中学的破土兴建,到五年前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的华丽亮相,在校长黄光成带领下,“棠中人”、“棠外人”这一路走过的足迹,便是向世人展示着走教育创新、教育改革之路所催生的巨大变化:

  17年前,27亩地、2万元启动资金,白手起家兴建棠湖中学,17年后,占地300余亩,投资约2.3亿元的现代化学校——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名震国内外;

  17年前,棠湖中学没有教师,没有学生,甚至没有教学需要的任何设备,17年后,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在校生4000余人,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全国各地学生接踵而至;

  17年前,棠湖中学录取分数低于双流县初中录取分数线近100分,17年后,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考各项指标雄居双流县榜首,2007年高考,应届毕业生502人参考,理科上本科线282人,上线率高达79.2%,上重点线154人,上线率43.3%;文科上本科线65人,上线率44.5%;上重点线16人,上线率34%。

  ……

  17年弹指一挥间,在校长黄光成“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精神鼓舞下,棠湖中学、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在教育、教学、教改上不断改革创新,成就了一套优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缔造出了中国优质基础教育的典范。

  17年后,当我们来到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黄光成用改革意识、创新理念经营的中国优质基础教育的样本,成就的新时代里打造优质人才的教育“致高点”,更是让我们无所不在地感受着教育改革所催生出的巨大力量……

  编者按:

  “作为一个中国基础教育工作者,我的使命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用优质教育培养出更多的、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谈到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校长黄光成掷地有声。

  何谓“优质教育”?面对记者的提问,黄光成这样比喻:“优质教育好比是肥沃的土壤,而学生就是种子,品质再优良的种子如果没有了土壤的养分,势必不会成为参天大树;相反,品质并不优良的种子一旦有了优质土壤的浸润,定能健康茁壮成长。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要,也必须要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让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让那些喜欢动的孩子动个够,喜欢唱的唱个够”,黄光成17年如一日,用超前的理念、改革的胆识,尽心经营着这方教育沃土,精心培育每一粒种子,践行着自己“让更多的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诺言……

  

        豪气黄光成 放言要建最好学校

  事情还得从1991年,黄光成奉命接手创办棠湖中学说起。

  此前,黄光成一直在双流县黄甲中学工作,先后担任学校化学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在他担任黄甲中学校长期间,该校的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双流县初级中学前茅。

  27亩土地,2万元启动资金,这就是黄光成的全部家当。仅有土地,房子没修、课桌没买、设备没置、甚至教师没有招聘。而这一切的一切全要凭这2万元解决。就连不懂教育的人都知道,2万元资金对兴建一所学校来说近乎于不可能。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黄光成不仅接受了上级政府交给的任务,更是发出誓言:“要办就办一所一流的学校”。

  如何用区区两万元舞动一所学校?“用市场经济学原理经营学校。”黄光成找准了方向。首先,他争取到了办学的自主权,使之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各种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其次,黄光成深知,一个好的升学率会促进学校的招生,于是抓教学质量很有一套的他,在招收高一新生的同时举办高考补习班,仅用一年时间就打响了棠中的知名度。学校品牌有了知名度,再加上本身过硬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推波助澜,“棠中”驶入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三年时间创建为四川省合格高中,五年创建为四川省重点中学,十年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走过了十年跨越三大步的光辉历程,被省市领导誉为“四川省基础教育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棠中效应”,使“棠中”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品牌。时至今日,教育界人士仍纷纷盛赞,把市场经济学原理引入到教育领域,搞教育改革,这是黄光成的创举!

  几年后,当“教育经营”理念被黄光成再次运用到创办新学校——“棠中外语实验学校”时,他更是成足在胸,游刃有余了。传承“棠中”改革精充分运用“棠中”深厚的教育资源和雄厚师资力量,他用更进一步切合时代特征的办学方法,创新办学理念,从小学办到高中,以符合新时期下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新需求。

  在2006年、2007年两次高考中,“棠外”牛刀小试,办学业绩再次令世人称奇。在仅仅五年时间里,先后将“全国职工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全国百强中学”、“ 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等一大堆荣誉揽入怀中。

  “时代呼唤优质教育,社会、家庭需要优质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要,也必须要为祖国的下一代提供优质教育。这是我们的责任!” 面对成绩,黄光成如是说到。

  

       执着黄光成 坚守理念为师生成长提供沃土

  把教育当作产品一样经营,把学校当成品牌来打造,作为一个有改革头脑的企业家,黄光成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超前的眼光。“决不放弃一个学生”、“让更多的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黄光成更是执着追求、心系教育。“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格言诠释了他全部的人生哲学,在他早年的诗作“宁静致远无所求,献身教育写春秋。淡泊一生办实事,不兴棠中誓不休”中,我们便能深切体会他为教育事业终生奋斗的壮志豪情。

  17年来,从棠中到棠外,他始终坚守“以人为本,善待师生,为师生的发展创设宽松、和谐的支撑性环境,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他始终坚持“学生的成长和未来高于一切”。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和管理机制都是围绕着“让每位师生都获得成功”这个根本出发点展开的:实施名师工程,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自身成长;实施安居、安心的“双安”工程,为教师创造乐业环境,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扰;培植学校特色,突出信息技术、艺体教育、外语教育特色;重视修养立德,突出德育教育特色;关注学生全面健康,突出心理教育特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大众教育特色。

  创办“大众教育”,黄光成早有考虑:“棠外”不是为某一类学生提供某一种固定模式的教育。“‘棠外’面向的是全体学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人人走向成功,是我们‘棠外’人的责任。”黄光成淡定却又充满豪情地说道。

  面对来自全国各地、层次不尽相同的学生,如何在“低入口”的生源情况下造就“高出口”的毕业生?“棠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从分班开始,抓住选配班主任、师资配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奖励办法等环节,实施目标管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让学困生学起来,中等生优起来,优等生尖起来,使各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通过实践,学校的“大众教育”获得了成功。2006年首届高考一鸣惊人,上本科线和重点线的比例遥遥领先于同类学校,615人参考,534人上本科录取线,上线率达86.8%,重点线上线率达31.9%,有53人的高考成绩达到600分以上。2007年高考中,各项指标再居全县第一。

  黄光成再一次以他独到的教育理念向世人解答了素质教育这个难题——“素质教育就是解决好学生个性和共性问题的教育,所谓共性就是按照国家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个性就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培养,学校教育应该既要满足个性又要满足共性。”

  在“棠外”,教师在这片成长的沃土上善教、乐教,逐渐成长为教坛的名师、名家;学生在这里勤学、好学,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成长的快乐。黄光成所执着坚守的教育理想,变成了真真切切的教育实践。黄光成校长被先后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民办校长”、“中国改革优秀人物”的荣誉称号,实至名归。

  

       胆识黄光成 找准定位大刀阔斧搞改革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多年前,黄光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而这样一句话却成了“棠外”发展最庆幸的关键点位。

  “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学校”?这一系列问题早在建“棠中”建校之初就已明晰: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之路,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渠道成才之道。因为熟悉市场竞争规律的黄光成深知,只有正确的办学思路、教育观念才可以提高一所学校的竞争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黄光成反复强调:“教育一定要以人为本,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比培养博学多识的才更重要。” 他坚决反对以分数高低来论学生的好坏、评价学校优劣的教育评价机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

  首先在办学体制上,率先实施了“三制一包”(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经费包干制)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改革,全员招聘制,教师可进可出;结构工资制,打破了原来“论资排辈”的工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发展平台;经费包干制则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校长负责制的落实到位,从而确保教育教学岗位的正常用人,确保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的整体提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办学自主权。而在“棠外”,更是出现了另一种崭新的机制——“股份制”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全体教师以自然人身份入股,人人都是学校的股东,每位股东都有红利。这样一来,就将学校的事情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事情,有效凝聚了教师办学兴校的合力,最大程度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其次在办学模式上,将“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建成为一所内设附属小学(含学前班)、初中部、高中部的整体性学校,这样一来,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有效整合,从环境创设、课程设置、家长协作等方面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搭建了一个一以贯之、自成体系的和谐发展平台,更加切合时代的要求。

  而在课程改革发面,学校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通过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先后开设了家政(包括刺绣、针织)、摄影科创、电视节目录制、机器人制作、网页设计、动漫、电影英文配音、英语话剧表演、Discover探索、广告设计、科技小论文以及艺术体育等相关的3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修。

  从体制到机制,再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黄光成的所思所做,始终流露出改革的胆识、打造优质基础教育的满腔热情和一股子的执着。

  

        人文黄光成 提升文化积淀学校内涵

  在棠外采访时,笔者正好赶上该校一年一度的教职工粉笔大赛总决赛,参赛的不光有一线教师,还有后勤人员。他们的笔锋或刚劲有力、或娟秀圆润,引来在场观摩者的喝彩阵阵。其实,这样的“练家子”在“棠外”司空见惯。因为校长黄光成非常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教师、学生的感染、熏陶,他让老师和学生一起练毛笔字,让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读经典,还给学生开设了《明礼行孝》课程,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提升师生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

  其实,从该校的四字校训“仁、德、志、譞”中,我们便不不难发现黄光成的良苦用心。在他看来,“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比培养博学多识的才更重要”。为此,学校始终把“培养勤劳、智慧的具有华夏传统美德的现代中国人;培养立志高远、意志坚定、勇于攀登的世界公民”作为办学宗旨。对于四字校训,黄光成如是解释:“‘仁’:是仁义爱人,这是做人的根本;‘德’:指品德、道德,是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我们应培养品德高尚的学生;‘志’:是志向、追求,学生应从小树立高远的理想,并有一股不怕挫折,勇于拼搏、奋斗的恒心;‘譞’:指智慧,我们学校教育应把传播知识、优化思维、开拓视野、提高技能相结合,培养具有高素质、适应激烈竞争的的新型人才。”

  如今,这一校训已贯穿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的始终,让全校师生无时不刻地受到感染、得到熏陶,而一所人文校园也随着文化底蕴的聚集而更加璀璨夺目……

  

        魅力黄光成 凤凰记者眼中的改革力量

  为一档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特别专题节目,凤凰卫视的摄制组2008年4月到棠外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所中国优质基础教育学校的魅力所在,更感受到黄光成作为这所中国优质基础教育学校领导人的魅力所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他们深入到学生、教师中,走进学生课堂、参与学生活动,用摄像机不停地记录着学生在这所优质校园里学习、生活的剪影,用心感受着这所校园走改革之路而产生的巨大变化,用脑思索着学校超常规发展背后的重要因素。

  采访结束后,制片主任于涛用“胆识、责任、忘我、执着”四个词评价黄光成。他说:“近一个星期在‘棠外’的采访,让我真正深入到‘棠中效应’其中。我发现,其实学校的发展轨迹、办学规模,是黄校长早在建校之初就一步步规划好、设计好了的,学校的今天不过是沿着他的思路良性发展着。这除了让人们更加佩服他的超前思维和过人胆识外,更不得不为忘我、执着的精神所感动。他不愧为‘中国改革优秀人物’。”

  记者张虹,一个走南闯北的姑娘,她说:“一直以来,我以为只有大学才能办到如此规模,等我身临‘棠外’后,才发觉自己的想法可笑。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即使在沿海发达地区,能办到这样的也绝对是少之又少。”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决策层,同理可知,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明智的领导层。黄光成,就是这样的领军者。他不仅有正确的决策办,更有超凡的执行力。他能凝聚所有的教师一同为打造优质基础教育这个目标而努力。我想,这不仅仅是黄光成的个人魅力之所在,更是学校超常规发展背后真正的意义所在!”凤凰卫视的记者如此感叹道。

  

  记者观点:

  敢做别人未做之事,敢走别人未走之路,黄光成过人的胆识和改革的气魄成就了棠湖中学的今天。而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作为黄光成对教育理想、对育人目标的执着与坚持,有着“棠中”17年来一以贯之的持续发展之路,还有着更切合时代发展的现代办学思路与教学手段。

  短短5年,在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优的办学路上,“棠外人”始终坚持学生的成长和未来高于一切,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做人”教育,取得如此办学业绩,深得社会、家长认可的学校,这不是偶然。

  如果说17年前,黄光成实施的教育改革还有着那么点“摸石头过河”,但17年后的今天,黄光成的改革思路、办学模式早已形成为一种可供后人借鉴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取得,是“棠中人”、“棠外人”凭借一种“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精神,凭借一种超前的教育思维和改革创新的气魄,全心全情打造出来的。

  想必,这就是“棠外”为何能成为中国优质基础教育缔造者的原因所在、道理所在。而这也恰好是改革的力量之所在吧。

  载《成都日报》2008年4月24--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