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讲座,新老教师都喜欢
文:杨冬梅 图:邓学军  时间:2009年10月15日 浏览数: 打印

1
1

  2009年10月13日下午四点,初中部教导处副主任孙晓晖老师在我校第一阶梯教室为初二全体教师作了《青春是叛逆过剩的年代》的师培讲座,讲座由初二年级组长许放箭主持。

  孙老师由一位历史老师的小案例开场,给大家讲了一个人文式德育工作者“踏雪无痕”的教育故事,提出“教学是教育具体实践的途径”这个含义深刻的思想。

  孙老师说,初二开始,学生便迎来了“叛逆时期”,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拒绝妥协,甚至是一种挺身而出的冲动。叛逆“好”或“坏”?叛逆是“对”或“错”?叛逆是“是”或“非”?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吸引着我们老师们的注意,孙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老师们最近困惑的问题。

  青春期教育的难度来自两方面,一是初中生对青春期的疑惑和对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的贫乏,二是教育者自身对青春期教育未能达到“正确认识”和“科学引导”。空洞的说教和僵硬的政治思想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从教育者开始。教育者先学习,“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特点,学习用新鲜实用的方法方式“科学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这才是要害。

2
2

  接着,孙老师从两个方面跟大家交流:

  一 、教育者要“正确认识”

  孙老师说,在青春期,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独立意识增强的时期,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心理断乳期”、人生的“危险期”,他们在情绪上容易波动和混乱,在思想上容易反抗、抵触、对立,甚至寻求标新立异,引起周围的注意。孩子们一天天在变化,许多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们的“变”可以说是忧心忡忡,非常不安,但是孙老师说,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她认为,老师们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这个现象,要学会去理解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面临着诸多的逆反,比如超限逆反、情境逆反、信度逆反、自主逆反、禁果逆反以及人格逆反。

  孙老师的讲解既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又有故事案例的佐证,旁征博引,具有很大的启示性,听讲老师或记笔记,或点头认同,或深思,或微笑,十分投入。

3
3

  二 、要科学对待,正确引导

  老师们最期待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些棘手的逆反,孙老师看着下面许多老师满脸的疑问,笑着将她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娓娓道来。孙老师的研究成果十分具有可操作性,她分六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逆反期”。孙老师就跟大家分享了她在她班上的操作情况,在她们的主题班会上孙老师循循善诱,让学生们逐步正确地认识了青春期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变化,面对学生们说“心理”时的侃侃而谈和说“生理”时的羞涩含蓄,孙老师自有妙招,顺势给学生们讲了囚犯的典型事例和《大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大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故事结尾一句“我早就放下了,你还没有放下”让学生若有所思,也让在场的老师拍手叫绝。看着老师们慢慢释然的神情,孙老师又神情严肃下来,强调,教育和引导学生,一定要注意抓住最好契机。

  第二步:暗示。“青春期的孩子未必逆反,优秀的孩子无须叛逆”。孙老师给老师们介绍了一些她经常用的一些引导学生的方法,比如写日记倾诉,参加运动,听听音乐等等,这样就可以起到缓冲和释放作用。

  第三步:讲实质,讲表现。从反面提醒。

  第四步:讲心理健康的标准,从正面暗示。

  第五步:分男女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教育。

  第六步:科学地教育和引导,详细介绍了八种方式方法:

  1、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学着向孩子示弱;

  2、人人都当“担当”;

  3、利用生活情境自然渗透;

  4、正反案例警示激励;

  5、哲理故事道德引领;

  6、青春系列主题班会:

  《让肺自由呼吸》(吸烟)

  《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

  《追星》

  《如何对待青春期的“爱慕”》

  《怎样与他人交往》

  《做情绪的主人》

  《 用电脑、更要用脑》

  《在慎独中锻造诚信》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7、开发学生资源——“击穿心灵的伪装”对比组图;

  8、特别专题:防初中生“走极端”关注逆反期教育。

  讲座结束了,我们的耳边还回响着这些精彩之语:

  “是谁,惊扰了我大学最美的流光?”

  “真正的贵气是一种责任!”

  “人人都有一份担当”

  “教学是教育具体实施的途径”

  “可以逆反,但要有理由”

  “严格,也是一种慈悲”

  一句句隽永深刻的话,一个个意味深长的事例,一个个新鲜实用的教育方法,台下的听众,不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不仅深深的被吸引,也深深地在思索……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纷纷向孙老师借阅资料、分享课件,有老班主任,也有新大学毕业生;有副班主任,也有科任教师。大家都说:“这样的讲座,新老教师都喜欢!”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