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系列报道之三
原载《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22日第七版  时间:2009年7月21日 浏览数: 打印

中国教育报系列报道
中国教育报系列报道

          建设特色文化塑造学校品牌

        ----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自建校以来,不断深化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内涵。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目前已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

          用心规划建成和美校园

  好的环境影响人也造就人。学校在建校之初就请四川省建设设计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由广大师生参与讨论修改。建成后的棠中外语学校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各类建筑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布局科学,间隔有致。三区之间都由乔木、灌木和宽阔的道路相隔相联,大气、通畅。生活区由9幢学生公寓、7幢教师公寓、3幢电梯公寓和两座学生餐厅组成,可供6000师生住宿和就餐。运动区建筑面积达15000平米,有一个由标准的8道400米塑胶跑道环绕的人工草皮主运动场和一个由标准的6道200米塑胶跑道环绕的人工草皮辅助运动场;有8个塑胶篮球场、4个塑胶排球场和一个塑胶网球场以及2个塑胶健身器材场;主运动场的看台能容纳三千观众,下设乒乓球馆和器材保管室,完全能够满足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教学区由一幢坐南朝北的行政大楼排头、六幢教学楼分两排列于其后侧、由一幢科技实验楼束腰、最后由一幢信息中心大楼结尾。各楼之间由设计各异的园林相隔,各楼内侧又由两层廊桥相联,使整体形成一个玲珑剔透的超级大庭院。庭院前有一个面积达数千平米的文化广场,迎门树一大型电子显示屏、广场中心设音乐喷泉,周围以花圃林带环绕;东西两侧以宽敞的绿化带环拥,鲜花、碧草、绿树点缀其间。从教学区上空向下俯视,整个教学庭院宛若一条游弋于绿色海洋的大鱼,隐喻学生在这里遨游知识的海洋,如鱼得水。整个教学区又倚风光旖旎的江安河而建,人文建筑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一个大大的“渔”字。昭示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其景、其意,与学校的功能相互融合。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有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还大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建设有大型的图书馆、阅览室;结合校园环境,开辟了多处文化栏,安放了多块文化石;在校园廊道和教室内张挂了名人字画、经典语录,形成浓厚的显性文化氛围。另外,学校建设了大型的千兆校园网、闭路电视网和校园广播网,每个教室和办公室都有多个三网终端,每个教学班均配备了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大屏幕液晶投影仪和实物展示台。另外,学校还建有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电子图书馆、音乐厅和覆盖全校的背景音乐广播网,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校园文化传播系统。完善的校园设施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为校园充盈精神之魂

  棠中外语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勤劳、智慧的具有华夏传统美德的现代中国人;培养立志高远、意志坚定、勇于攀登的世界公民”。根据这一宗旨,学校确立了“开放、民主、求实、创新”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为师生的发展创设和谐环境,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和“六会一长”(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有特长)的育人目标。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借鉴了中外许多著名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审视和吸纳了我国古代的优秀教育思想,回顾和总结了我校的办学历程和办学经验,提出了“仁、德、志、譞”的校训,为学校文化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四字校训贯穿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办学措施。它既包蕴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精髓;既是学校文化的全新提炼,更是学校灵魂的深刻阐释。在四字校训的统领下,学校坚持大众教育方针和多元办学特色,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教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学校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全校各年级都开设了国学课。小学部以“明礼、行孝”为主线,中学部以“仁、德、志、譞”为主轴,编著了学校系统的国学校本教材。将“早自习”改成“早朗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从小学的《国学》、《三字经》,到初中的《论语》、《千字文》,到高中的《宋词》、《唐诗》、《名人名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早朗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

  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习练中国书法,每个月交15篇毛笔字,进行定期评比。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让社会与生活实践承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学科中增加中国古典名曲的欣赏学习;在写字教学中加强书法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增加国画、篆刻、传统工艺;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中华武术等不断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通过中华传统艺技的学习,加强了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及深化,提升了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境界。

  要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自主创新中深化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为此,棠外在常规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了学校的社团文化活动。棠外自建校起,就结合学校的语文教学,以语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立了棠湖文学社,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文学活动。与此同时,学校创办了校园文学杂志《春晓》和《棠外校园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展示的平台。在棠湖文学社的基础上,学校还成立了海棠诗社、海棠剧社和英语剧社等社团,把每年的10月、11月和12月分别确定为诗歌艺术节、戏剧艺术节和英语文化节。各年级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进度,指导学生社团开展诗歌创作,课本剧的改编、排练、演出,精典影视剧片断的配音摩仿等活动。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各年级推选出优秀节目进行全校汇演。学校被命名为“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课题研究基地”“四川省作家协会文学新苗培养基地”和“巴金文学院写作基地”。校园文学杂志《春晓》和《棠外校园报》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特等奖。学校组建的海棠艺术团由民乐团、舞蹈团、室内乐队、键盘乐队、西洋管乐队、合唱队、校园书画协会等组成,常年有600多名学生参加。由校团委和信息中心牵头,学校组建了学生电视台和学生广播站。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采集资料,自己编辑、制作成节目,定期、定时在学校校园网、闭路电视网和校园广播网中播放。2006年至2008年,学校校园电视台选送的节目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大赛,有5个专题和新闻节目获得金奖、2个获得银奖,有三名校园电视台主持人获得金奖、三名获得银奖。

  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文化学习及艺术特长培训两方面均取得了优秀成绩,形成了健康、文明、向上的集体风貌。海棠艺术团不仅定期举行汇报演出,而且还多次为来访的考察团举行专场展演,与国外来访的艺术团同台竞技,好评如潮,蜚声中外。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人才基地。

  学校还积极加强对外交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棠外始终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同国内外大、中学校和科研机构携手合作,及时了解世界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吸纳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学校先后邀请和接待了瑞士联邦爵士乐团,美国百老汇高音歌唱家演唱团、美国卡罗舞蹈团、美国萨瓦纳艺术学校青年艺术团、印尼棉兰市学生艺术团、美国英语学会教师团、芬兰教育考察团、美国南加州先锋大学合唱团、澳大利亚维京勇士女子足球队等,到学校进行为期一周至一个月交流和学习活动。学校先后招收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泰国、比利时、芬兰、韩国等国家的近50名国际学生,来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学习和文化交流活动;派出400多名师生出国留学、交流访问或参加游学活动。师生们通过直接参与各项对外交流活动,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文化视野,为他们的后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校园文化的不断更新、内涵的不断丰富,使棠中外语学校不断跃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今后,棠中外语学校仍将一如既往地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谱写教育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