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通讯:创新的能量——记棠湖中学校长黄光成
(附:特约评论员文章《紧跟时代 勇于创新》) [四川日报2001年3月31日第1版头条]   时间:2009年4月10日 浏览数: 打印

  这是让棠中创业者们难以忘怀的一次会议。

  1991年秋,双流县黄龙溪镇。刚刚建成开学不久的棠湖中学的骨干们聚集一堂,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五、六年内,我们要办成省重点!”黄光成语惊四座。

  当时的棠中只有1幢教学楼,校园里还有稻田;没有宿舍,老师们几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里住;教学仪器匮乏,办学经费杯水车薪,生源质量极不如人意……不少老师想,如此薄弱的底子,恐怕50年也办不成省重点。

  经过集思广益,棠湖中学“三三”办学设想问世:第一个三年,按省级重点中学标准完成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教工人员到位;第二个三年达到省级重点中学的办学标准,进入省级重点中学行列;第三个三年,形成一套有棠中特色的办学经验,成为具有一定示范性、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学校。

  1996年9月5日,棠湖中学被省教委正式批准为省级重点中学,结束了双流县没有省重点中学的历史。这一天,距棠中5岁还差8天。

  2000年12月27日,棠湖中学申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工作通过了初评。评估专家组认为,棠湖中学建校近10年来的超常、良性发展,在当前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省委提出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和可资借鉴、推广的成功个案。

  1991年春,黄光成领命创办棠湖中学时,办学经费只有县财政拨的2万余元启动资金和县里捐赠的10万余元。

  截至2000年,棠湖中学已发展到占地150多亩,高中30个班,初中25个班,师生员工3000多人;建校以来财政拨款累计约2700多万元,而学校的固定资产已达6000多万元,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大幅增值。

          一

  黄光成说,关门办学办不出“大气”的学校。

  1991年建校之初,在用人体制还相对封闭的状况下,棠中实行开放的人才政策,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教育英才。在县里的大力支持下,棠中分期分批从千多名应聘教师中遴选了200多人。这些应聘来的教师,带来了各地的教育特色和各人的教学风格。学校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使师资队伍一开始便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开放的办学思想,使棠中从建校起便积极主动地学习、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汇百家之长,通过高位嫁接,加速了棠中自身特色的形成。

  1993年,棠中与省内著名的重点中学成都七中结为友好学校,借鉴、吸收其成功的经验。

  1997年6月,棠中成为北师大在西南地区第一个教育实验基地,启动了按照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和素质结构、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研教改实验,使教育教学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几年下来,实验班学生表现出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明显优于非实验班学生。

  2000年6月,黄光成又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建明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人才棠湖中学基地”,高质量地培养艺术特长生,并提高全校师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教育的国际交流显得越发重要。棠中专门成立了外事办公室,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出国参加冬令营、夏令营,选派教师出国考察或培训。1997年,棠中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定点联系学校;1998年被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美国英语学会确定为中华营项目学校,每年举办一届中美英语夏令营。目前,棠中已同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的10多个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已派出92名学生前往留学,成为我省中学开展留学工作最早的学校之一。

          二

  不少到过棠中的人都有一种感觉,这里的教师普遍心气很足。老师们说,这主要得益于学校有一套很好的管理机制。

  从建校起,棠中就在省内率先实施了以“三制一包”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经费包干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内部改革,将评聘分开,革除了教职工的职务职称终身制,破除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而县里赋予校长每年5%的解聘权,更保证了教职工队伍的动态优化稳定。

  棠中的教师讲,你别看黄校长外表粗犷豪爽,其实心细如发。他不仅了解每位教师的业务素质,而且清楚他们的脾气性格、个性特点。根据每位教师的角色特征,知人善任,发挥所长,是教师们最佩服黄光成的地方之一。

  黄光成认为,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在管理中,要注意以人为本,处理好制度效应与情感效应等方面的辨证关系。为此,棠中建立起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网络。在评价时,不仅注重个人的德、劳、勤、绩,更注重整体如年级、教研组、科室等的效益。这种既鼓励个人冒尖,更强调团队精神的评价体系,有效地将学校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了"有奖必夺、有旗必得"的力争上游的风气。

          三

  2000年10月,一名学生从网上给校长信箱写了一封信,尖锐地指出个别老师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不尊重学生人格的问题。当天,这封信的打印稿和黄光成针对信上反映的问题写给全校师生的公开信被一并贴到了校园的公告栏上,全校轰动了。不少老师对此难以接受,情绪十分激动--老师不对,校长可以严厉批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呢?这样做,不是让老师的威信扫地吗?以后谁还敢对学生严格管理﹖学校正处在申报"国重"的关键时期,对这类事的处理应该秘而不宣,现在公开出来,不是坏了学校的声誉吗?

  下午,黄光成召开教师大会,指出网上来信对目前我国教育界一些习以为常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是对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一个非常及时的批评。希望大家正视这个问题,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体会、反思。在他的主导下,教师、学生围绕两封信引出的“怎样当老师?”“怎样当学生?”展开了一场平等、民主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师生之间加强了沟通,达成了共识,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民主风气。家长和社会对此普遍表示赞赏,认为体现了黄光成的民主办学思想和远见卓识。

  民主与法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民主,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作为校长,黄光成率先垂范。

  在棠中,校长负责制包含了校长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校长有权解聘教职工,教职工代表大会也有权通过“不信任校长案”,服务和监督都是双向的,这从制度上确保了全校整个肌体的健康和活力。

  黄光成公开表示,如果得不到70%的优秀票,他主动辞职。黄光成以自己的锐意改革、科学决策、勤政务实,赢得了教职工们的拥护和信赖。每个学年度,他获得的优秀票都在95%以上。

          四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黄光成认识到,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素质。他提出教师要由“教书型”向“学者型”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1996年,黄光成请来原重庆市教科所科研骨干左自伟主持学校科研工作,在中学中率先将科研室单独设置为学校的中层机构,将科研列入学校的常规工作。

  1998年,棠中不惜“血本”,斥资100多万元,选派89名教师到北师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结合教学实践研习国内外领先的教育理论。同时,与川大计算机学院洽谈,专为棠中教师开办了一个计算机专业第二学历班。对所有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CAI课件制作和网络技术培训。

  1999年,棠中又投资500多万元在全省中学中率先建成百兆校园网,并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提高教学水平,成为全省中学中公认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佼佼者。

  目前,棠中95%以上的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并运用于教学;60%以上的教师能进行多媒体课件的编制和教学;100%的学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棠中还先后被确定为“中央电教馆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实验试点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和“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0年,在众多新建学校激战成都生源市场的时候,黄光成再出奇招,突破传统的招生地域限制,进京招生,开全国先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京城教育专家们指出:这一创举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进步,将促进基础教育跨区域竞争格局的形成。

  黄光成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衍生为一个创新群体的能量,成为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

  

  附:

        紧跟时代 勇于创新

      ——二论大力弘扬新时代的五种精神

       四川日报特约评论员 文大会

  时处新世纪,面临新机遇,面对新挑战,肩负新跨越重任的四川,要真正做到紧跟时代,“抓住机遇而不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是因循守旧”,唯有最充分地调动、发挥全川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各个领域锐意创新。双流县棠湖中学紧跟时代、锐意创新的实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独辟蹊径,就是运用超常的思维和方式脱颖而出。

  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和前提。四川要实现新跨越,首先必须摒弃一切不适应新形势的陈规陋习,打破一切束缚发展的思想枷锁,树立一系列有利于加快发展的新观念。因循守旧只会丧失机遇,四平八稳只能裹足不前,自我感觉良好必然发展不快,“等靠要”定然“等”不到、“靠”不住、“要”落后。要跨越必须确立敢闯敢试、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的新观念。口头上讲市场经济,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沿袭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习惯于用行政命令、长官意志来维持经济秩序和处理经济矛盾,只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要发展就必须真正确立市场观念。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波翻浪涌,自我封闭、贪图安逸清闲的“盆地意识”,早晚会在融入世界潮流后翻船。要前进必须牢固确立不仅对外要更加开放而且对内也要更加开放的新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观念淡薄、长官意志盛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乃至执法犯法、徇私枉法、以权代法,只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敲诈勒索,以及正事歪办,公事私办,不给好处不办,给了好处乱办,只会挫伤人民群众积极性。唯有确立法制观念,切实依法行政,方能创造更加稳定、更加公平、更加有序的发展环境。有观念创新先导,机制创新就更显出特殊的重要意义。机制是在事物内部运行中发挥作用的一只"看不见的手"。20多年来的改革,就是要把单纯依靠计划机制控制经济,转为主要依靠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运行。当前的机制创新,就是要理顺政企关系,清除市场障碍,规范市场秩序,打破地区封锁,突破部门垄断,健全完善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就是要彻底打破平均主义,论资排辈,多劳不多得,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机制;彻底革除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乃至肆意妄为、贪赃枉法处理不力的约束机制,真正建立对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尤其是要建立以选贤任能为目的,以民主化为方向,以法制化为基础,以科学规范的操作为手段,真正使能者上、庸者让、不称职者下的新的干部选用机制。

  技术创新是实现四川新跨越的强大推动力量。坚持技术创新,就是要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的同时,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之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马达和引擎。当务之急是重点在信息、医药、新材料三大领域,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亮点,成为实现新跨越的切入点。

  无论是观念创新、机制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必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创新观念,带头推动机制创新,带头支持技术创新,这样,我们就一定能紧跟时代,上下一心,凝聚成巨大的创新力量,在追赶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把新跨越的绚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完)

  发布部门:棠中行政办  发布日期:2001年4月4日

  注: 本文发表的第二天,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周永康在全省工作会上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向与会人员评讲了这篇文章,并总结说:“棠湖中学是四川超常规、跨跃式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