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备课组践行“3+1”课堂教学模式
曾锋、孙良娟/文 冯银/审  时间:2009年12月1日 浏览数: 打印

  2009年11月30日,棠外初2011级数学备课组践行“3+1”课堂教学模式,由刘佳老师在初二、22班展示了一堂内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研究课。初中部的数学教师以及教务处刘勇主任、蒲绍辉主任、学校学监徐文基教授参加了听课、评课。

  课前刘佳老师做了精心准备,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认真挖掘教材撰写教案、学案、练习案:课中以问题为主线,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在师生互动与合作及生生互动与合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拨,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掌握了知识的要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并及时由学生反思总结。

  课后,在初中部数学教研组长汤明中主持下进行了评课,首先是刘佳老师针对本堂课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然后教师们积极发言点评,周旭、曾峰、冯银、张惠萌、刘明老师,汤明中组长、蒲绍辉主任、徐文基教授就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精彩的点评。老师们充分地肯定了刘佳老师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各位老师展示了一堂精彩而富有启迪意义的研究课。刘老师备课精心,充分调动学生,教学重难点清晰,注重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了学生学法的指导,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愉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提出了一些待改进的地方:如数形结合体现不够充分、重难点突破还不够。

  在讨论中,教师们还提到在实施“3+1”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困惑和建议:

  1. 学生参与度有多高,是否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生是否真正过关;

  2. 导学案的编写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

  3. 如何根据“异质”、“同质”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合作小组;

  4. 教师点拨中,选择哪些可以不讲,哪些必须讲,应根据学生当堂课的接受程度,也需考虑到学生未来发展;

  5. 一堂课要将重点把握住,再看是否扩展和扩展多少的问题;

  6. 小组交流时应最大民主化;

  7. 允许教师有创造性思维,可以将一堂课时间分散开来,由几个小的三加一组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