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外关键词解读]追求卓越,特色品牌彰显风采(之一)
朱晓波    时间:2009年12月10日 浏览数: 打印

  众所周知,办学要有特色,“千校一面”是办学之大忌。特色不但是学校立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时代呼唤。肖川教授说,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无疑,这对学校特色的选择与确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禁锢与羁绊,素质教育的推行步履维艰。在经历过最初的兴奋与悸动之后,许多学校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归旧路,或明或暗依然在“分数”、“升学”的指挥棒下徘徊与逡巡。于是,一个个时代命题摆在了教育工作者面前:“分数”与“素质”真的就是死对头吗?知识获取与能力提升真的就不能互生共长吗?学校怎样才能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这一基本前提下,因地制宜践行素质教育,在“大同”的世界里创造“大不同”,出特色,出精品,更好地立足与发展?诸多问题在考验着办学者的智慧与胆识。在时代的拷问面前,棠湖中学外语学校用学生的高分与高能,用一步一层楼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响亮的回答!在这方年轻的校园,学生上得了清华北大,也拿得起琴棋书画!仅仅六年时间,学校在全国劳动模范,曾两次受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庆祝活动(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庆祝活动、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观礼活动)、2004年10月1日并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的校长黄光成的引领下破茧成蝶。短短时间,棠外的成绩缘何而来?这样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教育丰碑,是如何傲然屹立于天府之地的呢?解读棠外发展的几个关键词,你会看到,坚实足迹的背后,是汗水在挥洒,是智慧在闪光……

      追求卓越,特色品牌彰显风采;止于至善,素质教育写就鸿篇

     ——解读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几个关键词(一)

  2003年2月,一颗中国基础教育的新星冉冉升起于西部广褒的土地之上,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她,就是棠湖中学外语学校。棠外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建成的一所全寄宿制现代化股份制学校。校园被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的新校区和中科院产业园区环抱,科学文化氛围浓郁,被人们誉为“大学怀抱中‘心怀大学’的学校”。这里,是让几千名学生心有所属的“学生之家”,是让几百位优秀教师情有所系的“教师之家”,更是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提供高层次课改教研平台的“改革之家”!这一切无不在向社会昭示:棠外是一方人才成长的沃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是中国优质民办教育的代表,是一个教育奇迹!

  棠外校长黄光成说:“选择棠外,因为我要把这里打造成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典范!”

  棠外的老师说:“选择棠外,因为这是一个任由你发挥的广阔平台!”

  棠外的学生说:“选择棠外,因为能在这里呼吸到自由、快乐、平等教育的空气!”

  正如黄校长所说的那样,为了打造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功典范,他带领“开放、民主、求实、创新”的棠外人,秉承“以人为本为师生的发展创造和谐环境,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昂首行走于素质教育的通天大道上,以智慧与胆识缔造了“四川一流,全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跨越式发展的奇迹。奇迹由何而来?奇迹又是如何展现的?解读棠外发展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词,我们来一一寻找答案。

  

       关键词之一——大德育人,国学教育润泽心灵

  

  但丁曾说:“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都无法补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如何有效实施德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棠外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用文化浸润师生心灵,通过家校互动,构建起了立体的德育网络,突出一个“厚”字,重在一个“细”字,体现一个“实”字,为每一个孩子的人生之路奠基下了坚实的道德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校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抓好德育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能让学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大中华文化底蕴,激励他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黄光成校长的话掷地有声,一语道出了棠外深入开展国学教育的初衷。

  肩负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经过深入思索,反复研究,从建校时起,黄校长就确立了“仁、德、志、譞”的校训,将其作为国学教育的第一步,培养仁义爱人、品德高尚、志向高远、智慧多才的棠外学子。此外,课程渗透、环境营造、活动承载,棠外三管齐下,将国学教育落到实处,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以课程渗透经典

  学校专门开设了“国学经典集萃”、“儒家经典名篇诵读”等校本课程,以“四书”为主,兼收旧时代小学的传统教材内容,并提取“经、史、子、集”中的精华,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由浅入深地编辑了一套教材,充分体现了“文以载道”的精神。从学生一进校,教师就精心为他们设置了各年段的拓展课程,将“明礼行孝”作为一项作业。如小学的“春晖工程”、中学的“德育手册”等。设置了“六个一工程”:一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一天20分钟的经典书写,每周一节的经典学习,每周一次的集体诵读,每学期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每周一的全校师生集体学习每周一礼。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等。校本教材《我们的礼仪》也正在筹划之中。此外,学校还开展了读经沙龙、每日一背、我与经典故事会等活动。

          以环境营造氛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环境是无声的教科书,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浸染作用。走进棠外校园,恍若走进了一片经典的天地,一座文化的殿堂。“留心处处皆学问”,教育的力量,就这样透过一石一木扑面而来……

  学校将校训和励志诗句名言镌刻于石头上,摆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学生时时受到教化;打造了百米经典长廊,让浓浓书香溢满校园;在“明礼行孝”阳光窗口张贴具有优秀品行的孩子的照片,使榜样的力量无处不在。

  各班班主任在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的指导下,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学生,凝练地提炼出了自己的班级目标和班训,并制作成一张张或典雅、或古朴、或活泼的“班级名片”,粘贴在教室门口。教室里,除名言警句外,还开辟了“小书屋大世界”、“汗牛充栋”、“我的精神世界”等图书角,“星光灿烂”、“欲与天公试比高”等评比栏,“梦想的舞台”、“放飞心灵”等作品展示栏,“幸福的家”、“甜蜜的微笑”等班级全家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君子协议”等班级公约,给学生一片阅读的天地,一方展示自我的舞台。

  寝室楼梯上,两行金色的脚印象征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楼梯口,《弟子规》、《三字经》、《朱子治家格言》、《论语》中的相关语句规范着孩子们的言行;餐厅中,墙壁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等名言警句将勤俭节约的种子深埋于每个孩子的心田……

          以活动承载文化

  对中学生而言,成功的德育教育过程应该是能够尽量地提供真实的生活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生活中产生德育动机和德育情感,进行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德育知识和德育情感的内化,引发他们对宽容、理解、真诚、信任、尊重等优秀品质的深刻体会,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实现知、情、意、行的逐步统一。

  为此,棠外改变了传统德育的说教方式,根据形势需要和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力求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贴近生活、趣味性强,使学生获得道德体验,提高思想素质,养成文明习惯。

  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宗旨,棠外举办了许多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校语文科研小组从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出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引领教师、家长、学生一次次走进经典的殿堂。在“明礼行孝”故事大王比赛中,许多师生和家长被一个个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经典书法比赛、“爱心手拉手,放飞棠外情”综合素质展示、“明礼行孝”伴我行实践活动、假期实践体验活动、“我与经典”征文活动、以“爱——感激所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为主题的毕业典礼等一系列活动。“经典学习,让我从一个调皮大王成长为了好小子。”孩子质朴的话语,当是对经典诵读成效的最生动诠释。

  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聋哑学校、敬老院都留下了棠外学生的足迹与爱心。  在全校师生的爱心捐赠与鼓励下,身患晚期败血症的陈婉梦老师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在汶川大地震中,教师迅速组织5000多名学生安全撤离教学楼,并通宵守候在学生身旁。学生积极为成都市都江堰北街小学捐款达一百万,师生为北街小学捐书一万余册,让震后的北街小学有了新的图书室。

  此外,学校还经常进行法制教育、“理想与成才”教育、励志教育、理财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崇尚人文理念,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把德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形成了一个与学校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德育特色,使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还搭建了家校联系平台,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既重建了新型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又构建起了立体的德育网络,延伸了德育触角,增强了德育实效。

  如此,棠外致力于培养“怀仁爱之德,有儒雅风范”的学子,走出了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体验感悟为方式的新型德育之路,提高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解决了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实现了“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一位家长满怀欣喜地在网上留言道:“当初孩子从棠中转到棠外时我心中顾疑重重。但是孩子进入棠外后才短短两个多月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懂事多了,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孩子在棠外学习我们放心!”似风蝶飞过花丛,似清泉流经山谷,道德的种子,就这样遍撒每个孩子的心田,似春风化喜雨,润物悄无声……

  

      关键词之二——精细管理,人本情怀挥洒关爱

  

  学校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管理就如大树之根,根深才能叶茂;管理就似江河之源,源远方可流长。棠外是全封闭寄宿制学校,为了使学生在学校感到温馨、快乐、自由、安全,棠外自建校以来就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理念,并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以人本化情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校感受到家的温暖,使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硬件配置,突显高标准

  学校建有高规格的学生公寓,实施全方位公寓管理。能容纳4400人住宿的学生公寓均为4人间,室内有空调、卫生间、电话、饮水机、个人橱柜和写字台。学生公寓实行24小时监管,每层楼配备两名既熟悉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又精通生活管理且具备大专文化水平以上的生活老师。公寓生活管理包括寝室卫生、器具摆放管理和督促学生按时就寝、起床,以及对寝室违纪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他们注重对学生实行人性化服务,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做到服务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律的能力。

  学校还有可容纳4000多人同时就餐的四川省A级食堂,聘请华西医科大学高级营养师作顾问指导,对学生膳食实行营养配餐,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需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棠外还创设了“家校通”平台,这个平台是学校内部开发的校园网络应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家校通”通过学校提供给家长的“家校联系卡”上的“用户名”和“密码”,家长可在互联网登陆到学校网站查看学生的“成长记录、考试成绩、学期评语、请假刷卡记录、食堂消费记录、年级公告、班级公告、给家长留言”等信息,也可通过平台给教师留言,实现了沟通的及时有效。

  亲情关爱,彰显精细化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作为全封闭寄宿制学校,棠外更是将安全工作做到极致。学校聘请保安人员实行24小时巡逻并对重要地方实行电视监控,保障学校的安全。为了避免闲杂人员进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学校制定了严格的门卫制度,学生必须凭借“校园一卡通”进入校门,必须在班主任的签字同意下方能走出校门;外来人员若要进入校门,必须在门卫处登记、预约。如此,学校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校园安全,尤其是学生的安全。

  为了能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亲人般的关怀和指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贴心,棠外制订了班主任早中晚巡查制、德育导师制、学习导师制以及心理健康辅导制等。

  学校规定班主任每天至少对学生进行三次(早中晚)巡查,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做到及时关心,及时解决,及时记录,及时反思。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精细的服务,学校为每一个学生配备了德育导师和学习导师,真正做到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一定有教师的深切呵护。德育导师的工作重点在于学生的行为习惯、纪律意识和思想情感等方面。了解学生的真实行为,以及产生行为的真实心理;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到“严爱”相结合。学习导师的工作重点在于关注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利用自习课或业余时间进行单独辅导。另外,学校还招聘了6名专职心理学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热线,开辟了心灵沟通栏目,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丰富生活,尽显家温暖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先后开设了家政、电视节目录制、机器人制作、电影英文配音、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等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究中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学校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英语活动月”、“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电影节”、“新年音乐会”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节日的快乐、家庭的温暖。

  对周末、假期不离校的学生,根据家长、学生的不同要求,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周末“托管”。托管班设定了合理的作息时间和严格的考勤制度,有专任教师负责开展课程拓展、文娱活动、体育航模、信息网络等各种兴趣活动。每周日晚,教师还要将托管情况及时反馈给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又及时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在周日晚的思品课上及时处理。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让学生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与安全,使学生的周末、假期过得轻松、愉快。

  

      关键词之三——和谐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肖川教授在《我的教育主张》中提出,学校教育不仅应该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此话一语中的,指出了基础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以“培养勤劳、智慧的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中国人,培养立志高远、意志坚定、勇于攀登的世界公民”为办学宗旨,棠外坚持“大众教育”和“多元办学”特色,将“六会一长”(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有特长)作为育人目标,提出了“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教育思想,搭建多种平台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综合素质高、特长突出的复合型人才。

  丰富多彩的特色班,张扬学生个性

  为了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棠外构建了“特色班级教育模式”。开办了 “英语特长班”、“科艺班”、 “足球班”等,为学校培养优秀加特长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扎实有效的课程改革,巧用教育资源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通过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形成了独具棠外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协调领导小组,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每天保证有两节课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率先把“写字课”、“传统礼仪教育课”、“读书活动课”、“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全校师生每周共同参与的必修课程。

  另外,学校还通过“国学经典集萃”、“儒家经典诵读”、“生活课”、“心理健康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美术音乐欣赏教育”、“科创活动”等校本课程的开设,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实践和创造能力。

  异彩纷呈的团队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行,一批又一批学生通过海棠艺术团、棠湖文学社、“唐风”诗社剧社、英语话剧社、青少年国家体育俱乐部、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动漫社团、v-void街舞社、爱乐社、创意社、摄影社、演讲与口才协会、魔术社、“彩虹桥”爱心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以及中华武术队、棋艺队、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健美操队等,寻找到了发展特长的和谐环境。此外,“英语活动月”、“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电影节”等活动,更是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科学高效的外语教学,打造办学亮点

  外语学校自当“外语强校”。学校全面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打造办学亮点。开办了“CEA外语特色班”(“CEA”即“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简称),成立了初中CEA外语特色班领导小组,以实现“教育的核心功能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全人格”这一真正的教育目标。

  棠外人认识到,英语教育的目标应当是用英语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单纯地掌握一门交际工具。为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母语及外语习得研究的相关理论,棠外采用了“语感阅读法”这一全新的英语教学和学习理念。棠外人认为,基础英语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首要目标,“语感阅读”就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奠定学生人文底蕴,构筑学生“内在精神”,从而提升学生“个体涵养”水平。2007年学校开展了以“探索语感阅读法”为载体、以解决学生词汇能力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又一崭新课题——“语感阅读法与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发展研究”,构建适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校本课程,以及自主、开放的新型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这一教育理念决定了棠外的英语教学不是停留在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上,而是把英语教育作为一个“陶冶性情、构建精神的文化教育过程”,以“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学生心智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升华必然为教材的选取带来质的变化。在英国有一套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家喻户晓的英国学生学习母语的阅读材料---《典范英语》(Good English),原名《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 Tree)。棠外使用的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从《牛津阅读树》中精心选编成的分级的、简易的、原汁原味的64部适合我国中学生使用的作品,以达到回归语言教育的“积累”之本,满足学生心智发展的需要。要求初中学生每天读20分钟英语,坚持两年,自然能打下坚实的英文基础。在不增加学生英语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合理、有效地调配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通过采用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学习理念和学习内容,使小学生毕业时其英语综合能力达到目前初二甚至初中毕业生的水平;初中学生到达高一甚至高中毕业生的水平;高中学生达到大学生一二年级的水平,实现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各种各样学英语、用英语的活动。在学生中组建了“英语话剧表演队”、“英语演讲小组”、“英文电影配音小组”、“英语电视广播及节目主持小组”、“英语手抄报小组”等,形成了学校独有的外语特色。将每年的十二月定为“英语活动月”,举办“英语文化节”,给全体师生学英语用英语搭建平台,在校园中营造了良好的英语氛围,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进行口语教学。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美国英语学会合作,先后举办了8届为期一个月的“英语夏令营”和暑期英语教师培训班,来自北美和英、澳等国的近100名外籍教师利用暑假对来自全省各地的2000多名师生进行了英语口语和教学法强化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