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名著 培养“英语语感” 促进心智发展
郭斌/文 邓学军/图  时间:2009年9月15日 浏览数: 打印

  ----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个人的精神发育。

诵读经典名著 培养“英语语感”1
诵读经典名著 培养“英语语感”1

  2009年9月12日上午10点,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音乐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初2012届家长应邀聆听了一场由学校“目督评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程德金老师作的名为“CEA英语教育实施纲要”的专题报告。

  在报告中,程老师就目前我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英语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以及为此而实施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这场报告如一缕春风,激起了在座每位听众心中的涟漪,吹响了棠外率先进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号角。

  程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就犹如“一壶烧不开的水”,老师、学生虽付出了大量的、长时间的艰苦劳动,但英语学习的效果依然不佳,学生“有口不能言,有耳不能听”。虽然近几年中学英语实施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听说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听说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言之无物、言之无味,口不哑,“思维哑”,离真正会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仍有较大差距。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教育评价机制的制约。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我们的英语教学过分功利和短视,应试行为和倾向十分严重。常常是学生考试过了,证有了,英语却不会。其次,广大英语教师,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性质和目标认识有偏差,认为英语仅仅是一门工具,英语教育无非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这一认识忽视了外语教育的特殊功能即“文化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正是由于认识和理念上的偏差,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材多围绕语言功能、结构、话题和任务设计,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严重脱节,常常是学生的心智需求已超过了教材的能力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诵读经典名著 培养“英语语感”2
诵读经典名著 培养“英语语感”2

  实际上,语言学习不等于语言教育。语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外语教育是对另一种文化理解、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应是外语教育的终极目标。英语教育不仅应注重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心智的发展。只有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学生才可能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变会考试为会英语。程老师认为,咱们中学英语教材的语言和作品应更多来自语言大师的语言和作品。语言技能的训练应渗透思维的训练。涉及的话题不仅实用化、生活化,也要富有人生哲理,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人文素养。为此,我们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应更理性化、多元化。

  语言学习靠的是“大量的语言输入”,大量的言语例子的反复撞击、刺激和积累,英语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首要任务。仅仅限于在课文或短篇文章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学英语没有大量阅读就产生不了语感,表达时就会缺乏外国味。通过大量适中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读写水平,对他们听说能力的提高也会大有帮助。通过大量适中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增强实践能力,拓宽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为此,采用“语感阅读法”不失为一种回归语言教育的“积累”之本,满足学生心智发展需要的有效方式。程老师为家长推荐了一整套英语简易读物。这套读物分层、分段,以选用原汁原味的故事、小说为主,严格控制难易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欣赏性于一体,学生课内外适当安排时间阅读,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将做合理安排、组织和协调,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和必要建议。师生共同探索,互补互助,力争提高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效性。

  程老师最后真情地说,这只是棠外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开始,目前尚在摸索阶段。我们目前采用以中学英语人教版教材(SEFC)为主,英语简易读物为辅的方式去开展。将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的信息,可以逐步倾斜和过度。请广大家长多多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欢迎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报告持续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整个过程家长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反响热烈。听完报告后部分家长们还意犹未尽,纷纷上前和程老师交流。他们反映这场报告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回答了一些困惑他们心中许久的关于孩子学习英语的问题。家长们表示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他们愿意全力配合、支持学校做好学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工作。

诵读经典名著 培养“英语语感”3
诵读经典名著 培养“英语语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