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通过饮食养生
2008-11-10  时间:2008年11月10日 浏览数: 打印

  今天是立冬节气, 从现在开始,就进入冬天了。

  中医认为,冬季对应的五脏为肾,六腑为膀胱,五化为藏,五行为水,五窍为耳,五体为骨,五志为恐,五色为黑,五味为咸,五气为寒。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依次变得寒冷。

  根据养生专家杨力的建议,在冬季,我们应注意以下饮食养生问题。

  一、冬天应养阴

  从季节来看,冬天应吃养阴的饮食。这是因为,从大自然的阴阳气化来说,冬天是一年中阴气最浓的季节。因为一年之中,春夏是阳长阴消的时期,就是说春夏天气以“阳长”为主,所以春夏应借助天气趋势养阳;而秋冬是“阴长阳消”的时候,就是说秋冬是长阴气的时候,应注意养阴。阴虚的人,更应借此机会养阴,以调整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阴虚的表现有五心烦热、爱出虚汗、手脚发热、口燥咽干、多喜冷饮、失眠、多梦、遗精、女性经少色黯、舌质偏红、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脉细数等。为了养阴,可以到水边、树林、山坡、峡谷等处,做几组深呼吸。另外,还要通过饮食来养阴。

  怎样通过饮食养阴呢?首先,每天必喝足够的清水。水为阴中的至阴,喝水最养阴,可多饮清洁的地下水、矿泉水、井水。第一杯水早晨卯时(5—7时)喝,有利于清洗大肠、排便。第二杯水下午酉时(17—19时)喝,可达到清洗膀胱的目的。第三杯水晚上睡前一小时喝,有利于稀释血液,保护心脑血管。其次,养阴食物不可少。冬天多吃养阴的食物,如枸杞子、冬枣、雪梨、银耳、百合、海带、紫菜、海参等。

  二、冬天也应养阳

  冬天也要注意养阳,因为冬天的阳气最宝贵,日照短而弱,太阳很快就偏西;加之冬天天气寒冷,易耗损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天也必须重视养阳,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人体的阴阳平衡。尤其是阳虚的人,更要注意养阳。阳虚的表现有面色苍白,舌淡胖或有齿印,苔色淡或白;四肢无力,手脚冰凉;痰色清稀,女性白带多且清淡;夜尿频,小便清长,大便溏泻;脉弦紧等。

  除了晒太阳,我们也可以通过摄入温性食物来养阳。尤其对于平时虚不受补的人来说,冬季温阳是很好的时机。俗话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虎”,是说冬季进补后,来年身体好有力气,当然现在不能再打老虎,但适当进补是必要的。在饮食上,应适当多吃些温性食品,如韭菜炒鸡蛋、麻辣火锅等。肾阳虚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适当吃些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

  不过,即使在冬季,我们还是要注意荤素搭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做有氧运动,如较长时间的散步等,不能吃入大量的动物蛋白和高脂肪食物,以免过于肥胖,引发心脑血管病。

  三、冬天应养肾

  此外,冬季对应的五脏为肾,而肾为先天之本,我们在冬天要特别注意养肾。平时可吃枸杞(便溏者少食)、核桃仁、桑椹(寒凉体质者少食)或黑枣、山药(阴虚上火易便秘者少食)、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食品。

  如有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遗精、女性经少色黯,或者四肢无力、手脚冰凉、腰酸膝软、夜尿频数、阳痿、滑精、女性白带多而清淡等表现时,可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等。

  老年人往往肾气不足,甚至宗气下陷或气脱。老人若感到气不足、气短、乏力、脉弱时,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独参汤(用人参3~5克煎汤),也可加黄芪10克,以升陷固脱。

  四、冬天应补脑

  冬季天冷,许多人不戴帽子,脑部散热多,严重时会影响脑的正常功能。而进入暖气足、干燥的室内,会使人头脑发晕,因些,在冬季应注意补脑。

  人的脑与肾的关系很密切,因为脑髓是靠肾产生的,中医叫做“肾生脑髓”。所以肾亏就会脑空。所以,养脑必先补肾,要多吃益肾食物。

  冬季健脑食品有以下几类。

  豆类:豆腐、豆浆、豆丝、豆粥等。

  仁类:如芝麻仁、瓜子仁、松子仁、花生仁等。

  坚果类:如核桃、栗子、腰果、榛子等。

  蔬菜类:如萝卜、大白菜、卷心菜等。

  菌类:如茯苓、灵芝、蘑菇、香菇等。

  中药类:如芡实、山药、枸杞、何首乌、冬虫夏草、益智仁等。

  五、冬天养生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饮食外,我们也要注意,冬天是一年最后一个季节,应“藏”,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早睡(10点前)不熬夜,睡前用热水烫脚。起床则应稍晚,如太阳升起时再起床。在冬季,多睡觉是生正气的好办法。还有,冬天应适当少做房事,以藏精养肾。

  另外,冬季应多晒太阳,许多人怕冷不愿意出屋,这对健康是不好的。因为太阳是阳气的主要来源,是大自然的恩赐,晒太阳可以养阳。从现代医学来看,多晒太阳,还有助于身体吸收钙,有助于合成5-羟色胺,从而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和抑郁症。

  冬天晒太阳最好的时候是上午10~11点,下午13点左右。要尽量摘掉帽子、围巾、手套,让身体充分沐浴在阳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