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您:如何扛过大热天
2010-7-10  时间:2010年7月10日 浏览数: 打印

  42.3℃!7月4日,北京气温今年首创新高。自6月24日起,高温热浪席卷北京、河北、江苏、内蒙古等十三个省区;进入7月后,全国范围内依然火球高挂,还没有防备的人们,被巨大热浪偷袭个正着。

  滚滚热浪席卷全球

  7月4日,北京北部、天津南部、浙江中南部沿海和福建沿海等地气温达37℃—38℃,河北中南部局部达40℃。在上海,更是出现了高温、暴雨、雷电预警“三警齐发”。中国气象局预报显示,未来10天,江南地区南部、华南大部分地区多高温少雨天气,日最高气温一般在35℃—37℃,部分地区可达38℃—40℃;华北、黄淮等地的暑热天会持续到7月8日。

  不仅中国,亚洲、欧洲多国都没能逃脱热魔。印度西北部地区近来遭遇百年不遇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接近50℃;在欧洲西北部,热浪席卷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部分地区的气温高达40℃。

  各地民众对于此次酷暑天的印象是“来得早、来得猛”:“以往都是慢慢变热,今年突然这么热,真不适应”;“走在路上,觉得头皮晒得生疼,马路都被晒软了。”武汉的周小姐更表示:“睡的凉席,都变成电热毯了。”

  三种暑热带来很多病

  热浪席卷之下,不少人因此病倒。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数据显示,7月3日、4日两天“120”中心城区急救突破每日800车次。多家医院的数据也显示,每天门急诊量已上升10%—20%。中暑、中风、急性心梗等抢救提早出现高峰。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医师蒋小燕也告诉记者,北京市急救中心这几天呼叫数量也有所增加,但中暑只占一部分,更多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频繁进出空调房,或长时间‘制冷’外出突遇高温,引发急性心梗、中风的占多数。”湖北省气象医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院风湿内科主任杨德才教授表示,忽冷忽热导致的重感冒、吃冷饮吹空调导致的风湿病,发病率也在攀升。“高温还在各地呈现出不同特征,可分为干热、闷热、湿热三种,它们带来的健康隐患也不相同。”杨德才说。

  干热。在北京、河北等地区,主要是烈日炎炎、万里无云的“干热”,特征是温度很高、日照非常强烈、湿度小。蒋小燕表示,强光和高温会导致身体水分大量散失,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此外,如果长期处于太阳直射下,还容易造成脑细胞水肿,导致晕厥。

  闷热。在湖南、湖北等地区,出现的是夏季最常见的湿热天,高温、高湿、低气压,使得人体不能正常排汗,且会有缺氧的感觉。杨德才说:“大脑缺氧会导致头晕;心脏缺氧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缺血。”另有数据显示,这种天气下,可使心衰的发生率增加1倍,心脏病的死亡率增加1.5倍。

  湿热。上海、广州等地,高温合并了暴雨、雷电天气。杨德才说,雷电天容易发生雷击,在空旷的野外、汽车中或电线附近,受到雷击的风险会增加。高温天本就容易导致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暴雨产生的积水如不能及时排走,会加快病菌传播。

  专家给“苦夏”支招

  气温攀升让不少人陆续出现“苦夏”症状,如精神不济、胸闷心慌、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等。“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别在正午时分出门,这是最容易导致中暑的。”杨德才说。北京市气象局的数据也显示,烈日下,地面温度可高达55℃。此外,专家们也为“摆脱苦夏”支了几招。

  解暑首选瓜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主任罗学宏推荐,丝瓜、冬瓜等有利湿作用;苦瓜可以清热;黄瓜是能吃的“饮料”,非常适合夏天。(更多报道详见本期第4版)

  南穿棉北穿绸。北方干热,可以穿凉爽的丝绸衣服;南方湿度大,最好穿较薄的纯棉衣物,或添加了排汗、速干纤维的衣服,帮助湿气排出。

  深色伞防晒伤。蒋小燕建议,白天出门一定要打太阳伞,尽量买深色的。还可以看看伞在地上的影子,影子越深防晒效果越佳。打伞时要根据日照方向不断调整伞的角度。尽量穿浅色的衣服,款式为领部宽松的半袖、七分袖最好。少穿背心,容易晒伤。

  用好空调防感冒。杨德才表示,空调最好每开4小时关1小时,这样不容易导致空调病的发生。“晚上睡觉时,可用空调的定时功能,不要整夜开着。”如果要从空调房去室外,可以提前半小时关掉空调,让身体适应;如果从室外进屋,应该先把空调开到28℃左右,待身体适应15分钟,再降到26℃,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夏季感冒。

  外出一定带水。蒋小燕说,最好保证每半小时喝一次水,尤其在户外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补水。老年人最好在早9点前、下午4点后出门,出门随身带一瓶茶水或淡盐水。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近日也推荐了对付高温问题的家庭妙方。如果出现晒伤,可以将纸巾浸泡在稀释的白醋中,在晒伤部位冷敷,有助于缓解疼痛;泡澡时放一小勺苏打粉,可以缓解痱子带来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