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马谡鸣不平
陈星蔓  时间:2004年7月28日 浏览数: 打印

  人们习惯以成败论英雄。当马谡失街亭,被孔明挥泪斩杀后,千余年来人们都这样评价他:“骄傲自大”,“好大喜功,言过其实”,“刚愎自用”……直至今日,倘要写篇“骄兵必败”之类的文章,马谡也难逃口诛笔伐的厄运。

  然而,我倒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是条铁骨铮铮的好汉,至少是个失败的英雄,单是他在街亭战役前后的所作所为,就值得后人好好赞扬一番。

  史载:街亭战役前夕,魏主坐镇长安,司马懿亲率魏军,来势汹汹,迅猛不可抵挡。街亭既无险隘可凭,又无城堡可据,要固守谈何容易!街亭一失,蜀军必危。怪不得诸葛亮惊呼道:“谁敢引兵去守街亭?”帐下一班大将竟无人应声,惟独马稷挺身而出,慨然一声:“某愿往!”

  难道他是逞匹夫之勇吗?答案是否定的。他对形势洞若观火,全局在胸,与孔明不谋而合,足见其才智;尤其可贵的是,在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他既不搞“曲线运动”之类的把戏,也不装聋作哑,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并以全家性命作保,这是何等的壮举!战斗中,由于死守教条,决策失误,以致陷入绝境。但他临危不惧,奋勇杀敌,无奈大错铸成,无力回天。而此时,他不是屈膝投降,以求得一官半职,也不遁迹深山,苟全性命于乱世,却是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了一部分力量,返回蜀营。战败后的他,知罪伏法,自缚于孔明帐前:“某之死罪,实已难逃。”他不做逾越法律的“超级公民”,丝毫不以客观原因为自己辩护,也不提将功赎罪,“下不为例”的请求,更没有利用与孔明私交甚厚这一点托人说情,而是堂堂正正地受刑赴死。其行为何等壮烈!

  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其实,我认为马谡留给后人的,不仅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也为我们留下了白玉般纯洁的情操,翠竹般高尚的气节!

  悲哉,幼常!壮哉,马谡!

  指导教师 杜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