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孝”成为习惯(演讲稿)
刘星池  时间:2005年9月26日 浏览数: 打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下午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篇《游子吟》。记得香港曾做过一次“我最喜爱的唐诗”的民意调查,《游子吟》高居榜首。诗歌让我们体味慈母之爱,更让我们难忘儿女之孝啊。

  是孝,让百姓欣赏喜爱这首诗;是孝,让我门铭记至情至孝的孟郊。是呀,古人说过:“百善孝为先。”前人先贤视孝为“天之经,地之义”,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一切道德和善都缘自对他人的关切和爱戴。我记得儿时,父母教我背《三字经》:“小黄香,能扇枕,体亲意,家温馨,养育恩,如海深,缇萦女,救父亲”。

  东汉小黄香,骄阳的夏日,为父凉枕,凛冽的冬夜,为父暖被。时人交口称赞:“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汉文帝时的小缇萦,一个小女子,她能冒险写信给皇帝,宁愿入宫为奴,替父亲赎罪。 孝心感动了皇帝,孝心救回了父亲。 悠悠千载,两个孩子的那份孝心,感动得让人心疼。时光如流,千年流溯,多少楼台宫苑风吹去,多少英雄人物浪淘尽,唯有美德传诵,孝德入人心。 可曾几何时,孝心在人心中遗忘,孝道在经济浪潮中湮灭。电视电台、杂志报刊,虐待父母遗弃老人的事屡见不鲜。这难道不是社会在向我们揭示道德的缺口与沦陷?现实的那些人们似乎与远古的教义沾不上干系了。儿子辱骂、殴打父母,甚至杀害父母,都是血淋淋的事实。这又带给我们的是多么沉重的思考啊。前贤有传统,孝道当弘扬。记得谁说过一句名言: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所以他创造了父亲、母亲。孩子都是父母心头那颗朱砂痣,而我们又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我们会为一部电影泪流满面,一片孝心动天下的石娃说:“不,我不辍学,我要背着爸爸谁学!” 我们会为一首歌曲和泪吟唱: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 我们会感怀传诵这些成语:反哺之恩、寸草春晖、养生送死、敬老尊贤……它们闪耀的是孝敬的光辉!我们该记得这样一则广告吧:一位下岗女工家境窘迫,每天为工作而奔波。孩子为母亲分忧,体贴母亲,洗好衣服后留下一张留言:“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我们记住了这则广告不单单是因为广告的画面,也不单单是因为洗衣粉的品质,而是那份永不褪色的孝心。 我们可以送不起华美的裘衣,我们可以赠不出珍贵的宝石,但我们不能缺少一颗金子般的孝心。一声小心叮咛,一句嘘寒问暖,让所有的东西在孝心面前失色黯然。孝心是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品质,孝心是足可青史留名的感恩。 孝是我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孝是对人类美好德行的追求,孝是我们对祖国、人民的忠贞。孝心给了我们阳光的明媚,孝心给了我们微笑的魅力,孝心给了我们世界上最动人的温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孝心澎湃我们的血液吧,让孝心成长为一种美丽的习惯。谢谢!

  (指导教师:程长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