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的语言消费——对语言教育的忧思
  时间:2009年3月2日 浏览数: 打印

  随着电影电视电脑广泛进入社会生活,我们事实上已进入了图像时代。视像消费已超越原有的语言消费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导。当八十年代,整个社会为文学而激动的时候,语言在那时的消费中具有主导性和神圣性。而二十年后的今天,一切都已彻底改变。这随之带来教育的新的问题和困惑。图像时代并非没有语言,它同样是重要的消费对象,但图像时代的语言具有瞬时性、口语化、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的特征,对于刺激观众心理、塑造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和经典的书面语诸如诗词、古文、精美散文、优秀小说的语言比,图像时代的语言要逊色得多。仅举宋词为例: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离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佳人冷落,顾影自怜,于凄清寂寥中深秋怀人的感伤尽显笔端,细腻含蓄又意味悠远。而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弄”字,将花月人化,同时又巧妙的写出其动及衬出其整体意境的幽深静谧。苏轼《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及寄意遥深,哲理深隐。细细品味这些语言,我们深切感到,传统语言的精微典雅细腻悠远,像一根巨柱,支撑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化大厦。虽穿越几百几千年的历史风烟,我们依然不得不为其语言之美所折服。

  而现代图像时代的语言,仅以现在流行的《武林外传》为例(之所以以此为例,是其有较高的收视率,尤其在学生群及年轻人中具有很大影响)。

  “华山很近的出门左拐打个驴的就到了。”

  “驴的”仿用今天流行的“打的”、“摩的”、“面的”、“飞的”等社会常用语。搞笑诙谐。

  “子曾经曰过:知识就是力量!!!(秀才说滴!!) ”

  故意张冠李戴,以凸现人物搞笑诙谐的形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东西南北中发白,无不所向披靡而求索。”

  串改古人名句,用麻将游戏语,极力凸显今天娱乐时代的特征。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白驼山壮骨粉,内用外服均有奇效。挨了刀涂一包,还想再挨第二刀。闪了腰吃一包,活到二百不显老。白驼山壮骨粉,青春的粉,友谊的粉,华山论剑指定营养品,本镇各大药铺医馆均有销售,购买时,请认准黑蛤蟆防伪标志,呱,呱……”

  模仿常见的电视广播广告,其语调措辞惟妙惟肖,经典搞笑。

  当然,《武林外传》也不全是搞笑诙谐之语,而我们日常生活扑面而来的各种电影电视也不乏一些精炼有力、准确典雅的语言对白。但其语言由于多为对白,必然为照顾观众的“听”而使语言直白晓畅,通俗易懂,不可能对我们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做更深入的开掘。而学生由于长时间的与电影电视及其他影像作品接触,其语言多少会对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图像时代人们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的兴趣渐渐减弱,读书的心情渐渐走远。人们更多的守在电脑前、电视前,电影、电视、游戏更多的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这种社会趋势也大大的影响了当代学生,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影视语言、网络语言逐渐进入他们的意识世界并构筑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孩子们对汉字之美、汉语言之美的理解及感悟能力已逐渐钝化。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试想,几十年之后,作为汉文化重要遗产的汉字、汉语言将逐渐的在人们的意识里沙漠化。这是一件很让人悲哀的事。

  古人对语言的感悟重反复吟咏,切己体悟,“吟哦”、“唱诗”,今天已经极少见到。

  对中国汉字、汉语的浸淫减少势必影响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表达。对于我们丰富的经验感觉,学生们已难以准确清晰的表达出来,更谈不上优美,典雅,大量干瘪无味的词汇涌入学生的笔端,文章难看,也就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作的动力由之锐减。于是老师没法,要么不讲作文,要么讲的少,或者引导学生背背“优美词句”,“作文宝典”,考试以应付过关。如此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学学人家的美文并非没有益处,但对于自身经验及感情的切己体悟和表达就隔了一层,甚至牛头不对马嘴。这样下去,学成了完成任务而学,为分数而学。

  其次,对传统经典汉字汉语的日渐疏远不仅会让学生的表达黯然失色,甚至会让他们丧失一些最基本的能力,以致文章漏洞百出,错别字连篇。

  图像时代对精美语言的淡化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这其实不光包括文科还包括理科。同时,学生的想像力也会随之减弱。繁体的“闲”字,是门内一个月,月光照进门内,人们坐在门边望月,始知为闲,这绝对是唐诗的意境。今人早已感觉不到。在此并非要恢复繁体的主张,但诸如庄子文中的汪洋恣肆,李白诗歌中的豪迈飘逸,李煜词中的伤感细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想像及心境,学生中能真正领悟者似乎已近绝迹。而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品质。现在,娱乐搞笑及消费社会的理性、各种算计早已经由传媒的放大充斥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构筑着他们的心理品质,现在学生大都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坚韧的品格而表现出超越自己年龄的世俗化及“早成人化”。当然,为了释放各种压力(考试压力,心理压力),使他们有可能选择这些,但图像时代的滚滚浪潮使他们也不自觉的淹没于其中。(有些选择不是选择,而是送到眼前的)。

  娱乐时代的“娱乐精神”已经在进入包括孩童在内的人的精神世界,构筑并侵蚀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娱乐”已经在消费文化的助推下形成成席卷之势的娱乐文化。而语言,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美语言也在这后现代的语境下被无形侵蚀和消解。

  保护汉语言!是保护汉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根。

  然而,是否有救治的办法?

  多背经典名篇,多读经典名著。中考、高考应该多检测学生对这些名篇名著的阅读情况。考试具有指挥棒的作用,何不有效利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