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文、图/苟树林时间:2023年3月23日 浏览数: 打印

  为大力推动成都市“常青树计划”深入实施,完善常青树远郊乡村援教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名优专家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常青树计划工作要求,成都市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组织第三方专家组,对学术导师工作室和专项扶弱工作进行了专项评估,棠外孙晓晖老师荣获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常青树计划”是自2010年起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导推动,市教育局组织实施,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助力远郊区市县乡村中小学校和乡村教师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扶弱工程。该项工程已荣获2017年成都十大创新项目、成都教育十大品牌和成都市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并入选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教中心全国百篇教育扶贫案例。“常青树计划”的改革成果获得2022年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我校孙晓晖老师被成都市教育局遴选,担任成都市“常青树计划”的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乡村学校专项扶弱等两项工作已有两年多。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本次评估专家组由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四川省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吴定初,四川教育杂志社副主编李益众和锦江区教科院院长蒋晓明三人组成。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孙晓晖老师承担的“常青树”专项扶弱学校是泡桐树小学蒲江分校。自结对后,孙老师坚持科研引领、合作共进,针对扶弱学校存在的发展困境和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她指导的教育科研课题《在农村小学通过日常劳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习惯的研究》在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中(项目编号SCXCJY2022B05)成功立项。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2022 年 12 月,经专家组采用自评报告、资料查看、驻点学校情况反馈等方式开展专项评估,评为特等奖。专家组认为孙晓晖老师通过国家级教学成果“班会课程化建设与实施”在泡桐树小学蒲江分校的推广应用(即通过“班级管理改革”和“班会教育改革”的实施策略——修身班会课的推广应用),以点带面的实现学校德育改革,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实到班级德育中,培养出了一批理念先进、方式科学的班主任骨干。

  孙晓晖老师领衔的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德育方向),学员来自彭州、邛崃、都江堰和蒲江。2023 年3月,专家组采用领衔人报告、现场提问、查看资料等方式对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开展了专项评估。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喜报:孙晓晖老师荣获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学术导师工作室建设和专项扶弱工作两项特等奖

  专家们认为孙老师的学术导师工作室有一套较为成熟的课程内容体系,目标和路径非常清晰,带领学员把经验转化为理念、把理念转化为原理、把原理转化为策略、把策略转化为技术、把技术转化为行动——不只是简单的经验传授。短短两年,工作室指导学员成功立项四个课题,在论文发表、论文获奖、班主任技能大赛、德育专题讲座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被专家组评为“特等奖”。

  “常青树计划”实施十年多来,孙晓晖老师表示,能为教育扶弱出一点力,应然幸然,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反思总结,把工作做得更实更有效,并尝试总结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教育扶弱经验。

  (审/宣招处)

  

〖信息来源: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