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多了一道爱的彩虹
华西都市报 “八荣八耻”系列报道 2006年3月24日   时间:2006年3月27日 浏览数: 打印

  一个名为“彩虹桥”的爱心社团在成都中学生中日益壮大

  因为一次寻常的校际交流,一群聋哑孩子的举止触动了另一群健全孩子的心灵,一个名为“彩虹桥”的学生爱心社团随之诞生,义卖、捐赠、结对互助……孩子们完全自发组织的爱心活动从此不断。昨日,“彩虹桥”的孩子们把双流县聋哑学校的孩子们请到了自己所在的学校———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参加精心设计的“手拉手心连心”游园活动。

  手语演绎《爱的奉献》

  昨日下午4时,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运动场,高2008级的孩子们以班为单位,各自拿出一个原创游戏,将运动场布置成了一个游园活动场。这一切都是为了今天来自双流县聋哑学校的50多名“客人”们准备的。主人家很盛情,客人们也是有备而来。富含创意的《新版大长今》、刚劲有力的武术表演,听不到伴奏音乐,仅凭借场边老师的节拍手势,聋哑孩子们照样合拍的精彩演绎引来大家阵阵掌声。

  聋哑孩子表演的时候,场上却有一群身着统一学生制服的孩子忙着东奔西跑,他们胸前别着一块小小的“工作证”,上面写着“彩虹桥”。在客人们的节目结束后,“彩虹桥”学生社团的孩子们登台,用手语演绎了一首耳熟能详的曲子《爱的奉献》,台下的聋哑孩子们情不自禁用双手跟着一起“唱”完全曲。

  爱心连起心灵的桥

  在周一举行的义卖会上,“彩虹桥”号召高二的同学捐出旧物书籍义卖,得到的上千元,捐赠给了聋哑学校的贫困学生们。据悉,“彩虹桥”成立一年以来,已经募集到4000余元的爱心善款及物品用于扶助贫弱,社团会员也从最初的10人扩展到如今的100多人,“彩虹桥”的名气在校内外正日益壮大。

  然而,“彩虹桥”创始人不过两名普普通通的女中学生———高2007级11班的杨礼和8班的彭鑫。去年3月,她俩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际交流活动,来到了双流县聋哑学校。“坐在他们身边,我看到每一个人的笑容都是很纯真的,看不到我想象中的悲观。”杨礼回忆,特别是看到食堂里只有一个菜时,一个想法同时在她和彭鑫心里萌发。“我们回学校后就组织起这个爱心社团,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社团取名“彩虹桥”,彩虹寓意希望和未来,桥代表着沟通,邀请聋哑孩子来学校参观,为家庭困难的聋哑孩子募捐,和聋哑孩子结对子互助,“彩虹桥”一成立起来便开始忙碌。

  播下爱心就会萌芽

  付出了爱心,“彩虹桥”的孩子们同样收获了不少平日难得的成长感悟,受他们资助的聋哑孩子们身上闪现的优点让“彩虹桥”和周围的孩子获益匪浅。在一次“彩虹桥”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一名才8岁的聋哑孩子把自己省下来的学校发给的橘子递到“彩虹桥”会员面前,分给每一个人吃。“这个8岁的小孩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节约,什么是分享。”一位“彩虹桥”会员很是感触地说出这个故事。

  播种下的爱心已经萌芽,并正在茁壮成长。杨礼计划着,下一步“彩虹桥”的资助范围要进一步扩大,不仅是聋哑学校,本校内乃至全社会的贫弱个体,都将是“彩虹桥”的资助对象,虽然即将进入高三面临毕业,可她已经和“同僚”们做好了寻找最适合接任者的工作。“我们的愿望是‘彩虹桥’一定要继续下去,只要有太阳就一定会有彩虹。”

  华西都市报记者蔡宇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