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说、评、论”展实力 棠外表现“动”江城——初中语文组在七省九地区研训共同体联合教研活动中捧回1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
樱花未尽,百花盛,春满江城;群贤至,诗海竞舟,传雅韵。
4月25日,“融智·融汇·融通·融创”——七省九地区研训共同体第八届联合教研活动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初级中学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探索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古诗文教学”。比赛项目为四项:讲课、说课、议课、主题论文。评委是来自七省九地的专家:徐杰、陈秋莲、胡书兵等人。

“讲、说、评、论”展实力 棠外表现“动”江城——初中语文组在七省九地区研训共同体联合教研活动中捧回1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

“讲、说、评、论”展实力 棠外表现“动”江城——初中语文组在七省九地区研训共同体联合教研活动中捧回1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

“讲、说、评、论”展实力 棠外表现“动”江城——初中语文组在七省九地区研训共同体联合教研活动中捧回1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

“讲、说、评、论”展实力 棠外表现“动”江城——初中语文组在七省九地区研训共同体联合教研活动中捧回1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

“讲、说、评、论”展实力 棠外表现“动”江城——初中语文组在七省九地区研训共同体联合教研活动中捧回1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
我校初一语文备课组长王庆梅老师带队,携成员万怡君、张维、彭旭、杨琴瑶前往武汉参赛。不负学校期望,不负教研组嘱托,最终团队在各项比赛中大放异彩,捧回1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
譬喻说理,感先哲情怀

王庆梅老师说课
王庆梅老师进行了《譬喻中的先哲情怀——<北冥有鱼><马说>深度整合学习》的说课。她基于课标、单元目标和教材进行了教学构想。教学分三大环节:石粟才美见,扶摇云翼升;名马千里行,鹏霄万里展;化鹏南溟徙,识己伯乐见。引导学生既可感知形象美,又可感知情感美,最后还能理解这一说理的思维妙处。教学环节,首尾相扣,层层深入,从学习到运用,学生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万怡君老师上课
藏问于答,品圣人情怀
万怡君老师以单元整体关照下的单篇教学为视角,选定叙事诗《石壕吏》为执教篇目。她带领学生在朗读中初感诗情。后以标题主角和内容的主要陈述者之间的“背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讨本课主问题——谁是主角。在问题的引导下,体悟藏问于答的妙处,丰满对于人物形象的感知,体味悲悯之情。最后链接材料,再探结尾,感知作者复杂的况味。进一步明悟诗情,感受圣人情怀。

杨琴瑶老师评课
基于理念,评“有为”教学
杨琴瑶老师就温州廖苏苏老师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赴一场哲思交流会》进行了评课。廖老师的课堂有理念,有意识:“教材是材料,素养是核心”,教师依托教材,让学生达成核心素养为标。“学以致用”,回扣诗体,深思诗歌给予自己的人生启示,内化诗歌传递的哲思。聚焦目标意识,紧扣单元目标,教学环节未曾游离目标之外。有生本意识,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主体评价体现明显,其次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有深度学习意识。
同时杨老师也就这堂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教师要做到“有为”与“无为”的权衡,放手要学生自己自主探究,但老师也应该设计好问题,做好点拨引领。其次,慎用“知人论世”法,知人论世只是情感理解的辅助,还是应该带领学生潜入文字。

与专家合照
依托课标,寻诗教妙径
张维老师,寻古籍,挖掘古典文作写作妙笔,从中发现“一字立骨”法,此法不仅是写作妙笔,更是解读佳径。解读抓骨“字”,完成对于文本框架、技巧、情思的掌握。然后建于这样解读的基础上,依托骨“字”进行教学设计,以这“一字”,分明教学板块,生成教学问题,延伸教学内容。
彭旭老师明确在新课标背景下古诗文教学对于语文核心素养达成有着重要作用,统编版
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又为单元整体关照下的古诗文教学提供了可能。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有层次地从这一篇到这一组最后落脚到这一单元进行教学,能够较大化地在传统单篇教学的基础上统整教材资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讲、说、评、论”展实力 棠外表现“动”江城——初中语文组在七省九地区研训共同体联合教研活动中捧回1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
诗词传韵,展棠外风采
在比赛中,我校教师出色的教研能力,以及展现出的团队协作意识给与会的专家、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赛事完毕后,其它参赛团队主动前来交流。
棠外为老师们广搭专业成长平台,老师们,深耕细研,精诚合作,在赛中精彩演绎,相互切磋,共同提升。此次跨省联合教研活动,共享了教育资源,搭建了同学习、共成长的平台,以点带面辐射教师的专业成长。
巍巍江汉,浩浩江安,江城毓秀,锦城书香,跨千里,以诗词传古韵,同台绽风华!
(审/宣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