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青春期教育系列3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时间:2009年10月16日 浏览数: 打印

  在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研究和心理咨询机构中,对青少年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异性交往问题都稳定地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家长朋友们不能忽略了对子女在异性交往方面的关心与辅导,而且都请注意如下我们已多次强调的四个原则性问题:

  第一,获得性别社会角色,初步掌握异性交往方式,把握异性交往体验等是青春期重要的发展任务;中学生产生对异性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出现异性间的特殊情感体验等都是正常的,也是无法回避的,其间出现一些偏差与错误也在所难免.总体上;说,中学生遭遇到这些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将为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与生活做必要的准备.

  第二,尊重您的孩子,尊重孩子产生的有关异性的认识与情 感,尊重孩子的隐私.任何人有关自己的性和与异性的关系问题 都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家长对孩子这方面 的问题进行辅导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那种一遇孩子 与异性交往,就找对方家长共商对策,向学校老师汇报,而把孩 子放在一边等待处理并不是个好办法.至少,家长您忘了,这首 先是两个孩子之间的事情;您若介入,则是您和孩子两个人的事 情;您最好先和孩子共同探讨孩子的感受,心情,作为孩子的隐 私,他(她)若愿和您讨论,是对您的信任和付出,您首先得感谢 他(她).

  第三,对中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不能脱离了孩子的性心理 和异性交往活动而成为孤立的说教.人的道德观念等道德品质 是在相应的行为中养成并升华的,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也必须 通过引导他们的性道德行为来进行.一方面大讲性道德,一方面 禁止异性交往,我们的孩子得不到相应的性道德体验,这种情况 下的所谓性道德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四,要引导中学生自己去处理和应对性心理和异性交往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要给他们时间去处理这些问题.我们已多次强调中学生在性心理和异性交往活动中产生困惑,偏差乃至错误也是正常现象,家长要有耐心和宽容,给孩子一点时间去体味,认识和感悟.人生发展是一个不断感悟的过程,如果我们的孩子在自己模拟的"性活动"中终于感悟到一些有益的东西,就会避免在将来的人生中出现相应的失误.我们的观念是要变一变了,中国成人在爱情,婚姻,家庭上存在的那么多特有的问题,连许多在"美满家庭"中的家长也存在深埋在心的"遗憾和后悔",这在一定意义上和东方文化不允许青少年的"爱情模拟" (后面要说到:这和成人的恋爱有质的区别)有很大关系.为了孩子的将来,请家长朋友们给孩子自己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一)子女性别角色意识的辅导

  中学生性别角色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在关于自己作为一个女性或男性的观念,人格等内容上迅速发展,成为促使和影响他们与异性交往的主要心理因素.但是,目前在此方面还是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家长就更要重视这一问题.概括来说,家长需注意帮助孩子正确看待性别差异,帮助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性别形象.

  l.帮助孩子较全面地了解男女之间的差异.

  在智能方面,总的说来男女之间没有差异,都能达到同样聪 明的水平.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智能上有不同,女孩子通常在观察 的细致和全面,机械记忆,形象思维,语言表达,按照所学的知识 思考,联想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占优势;男孩子则在理解记忆,抽 象与逻辑思维,数学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占 优势,等等.

  在情感方面,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外露,喜欢对同伴诉说, 不太稳定,男孩子较为稳定些,不太爱说出来;情感体验上女孩 子更细腻与敏感,男孩子则要粗一些;同情心上,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被打动,同情别人;另外,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虑,更容易害羞,等等.

  在人格倾向,自我意识等方面,女孩子内向的多,男孩子外向的多;男孩子一般比女孩子更加自信;女孩子往往自我评价偏低,更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男孩子则自我评价偏高,不太介意外界评价,而且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女孩子比较倾向于依附与服从别人,男孩子的支配性较强,倾向于支配他人;女孩子的生活目标更倾向于从追求安全出发,而男孩子则更倾向于追求成功,等等.

  在社会交往中,女孩子更喜欢三三两两,倾向于少而深的同伴关系,追求稳定和结局;男孩子更偏好成群结队,广交朋友,但容易是泛泛之交,不太稳定.和男孩子相比,女孩子在交往中更依附对方,容易因朋友之间的矛盾,误解而发生纠纷,产生不安,焦虑,嫉妒的负面情绪.

  以上这些性别差异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就总体而言是这样, 每一个女孩或男孩会有很大的差异.

  2.帮助孩子认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树立正确的自我态 度,塑造健康的性别形象.

  男女之间在心理,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主要 是受到社会文化影响造成的.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初步明白这个 道理,确立正确的自我态度.

  第一,社会中的确男女有别,这种区别主要在子女之间的伦 理,道德规范上:男与女是社会中应该相互尊重,友爱和支持的 两个群体,男女同处时有特定的文明规范;无论是男女之间的群 体交往还是单个的交往中,都要做到相互尊重,友爱和支持,更 要注意遵守男女之间的文明规范.

  第二,受后天社会化的影响,男女之间在许多方面的差别是 客观存在,而且各有长短,但不是绝对的,所以无论男女只要自 己努力,进取,都能在各个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第三,有许多差别是传统的,不公平的性别歧视造成的,由于这种现象一时还不能彻底改变,新一代青少年更要承担起责任,注意克服对男女的不正确的看法.男孩子要注意尊重女孩子,克服支配欲;女孩子更要自尊,自信,自强,克服依附性.无论男女,在一起时都要自爱.

  第四,做一个"好姑娘"或"男子汉"都是幸福的.问题在于男女都需要克服自己的弱点,特别要注意克服错误传统观念对男女的不同规定,注重自己的外表,彬彬有礼,坦然大方,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热情宽容等都是一个受欢迎的"好姑娘"或"男子汉"需具备的;有自己的追求,各方面发展良好的学生,不仅会赢得同性同学的尊敬和喜欢,也会赢得异性同学的尊敬与好感.

  第五,没有性别特色的人是不完整的人,我是女子,就要做一个"好姑娘";我是男子,就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但是,更重要的是男,女都应该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追求自我完善的人.

  所有这些,家长都可以在和孩子的日常交往中根据具体情形自然地与孩子讨论,引导孩子阅读一些有关青少年修养的书籍,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塑造健康,良好的性别形象.同时,请家长朋友们别忘了您自身的性别形象对孩子的重大影响.

  (二)子女异性交往及"早恋"的对待

  1.走出认识误区,调整切入点.

  在子女的异性交往及"早恋"现象的认识和对待方面,有几个误区需要澄清:

  第一,家长(包括老师及其他人)本身的"性敏感".看到子女 和异性同学接触,收到一张异性的贺卡,立刻穷追不舍,孩子从 家长紧张的情绪,审问式的提问中读出家长的潜台词:家长认为 我犯性错误了,谈恋爱了.这种过分的性敏感对子女进行正常的 异性交往十分不利,家长泛化了的"性关注"不仅会使子女反感, 对立,还有引起子女性敏感的作用,使我们的孩子在异性交往时过分注意性问题,本来正常的交往反而变得不正常了.所以,我们需要克服本身的"性敏感",以一颗平常心,积极的情感,信任子女的态度看待子女和异性同学的交往,淡化"性",强化同学情谊.实践证明,这是很有效的辅导策略(更是一种观念),连一些在异性交往中已经产生异样情感的中学生,在这种积极期待和诱导的交流中,也自己走出了情感的困扰.

  第二,机械地对待异性友谊和"早恋".目前在对青少年进行异性交往教育时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要求学生分清男女间的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事实上,在中学生那里,这实在是一个假问题,因为对中学生来说,本身就不存在成人式的爱情(见第三点).这种划清界限的教育,也使我们的孩子敏感起来,当他们和异性接触时就要这样想一想:我这是属于一般性交往呢,还是在谈恋爱.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本来就搞不清,于是许多中学生只要是一和异性接触就会认为:我早恋了,我们早恋了.这很容易使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陷入进一步的憧憬和体味,于是,一切都复杂化了.

  第三,用成人的恋爱观去衡量中学生的"早恋".在目前涉及中学生"早恋"的教育中,还有一个家长也常用的理由:"无花果说",即中学生的早恋绝大部分是不能成功的.这也是个误区:把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情感依恋和成人的恋爱混为一谈.其实,中学生异性间的情感瓜葛(想念,喜欢,爱慕,嫉恨,关怀等)和成人之间的那种爱情,有形式上的一致性,但实质上是不一样的.中学生的"早恋"属于"幼犬之爱","朋友式的恋爱",这种"早恋"只有在青春期出现,也注定要在青春期结束,是纯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人在两性接触,特别是试图谈恋爱时,倒是不很纯洁,甚至很不纯洁.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们在不倦地谆谆教育孩子:."你们的早恋是不可能成功"的时候,是不是犯了以己度人的错误 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这样来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希望家长们不要滥用"早恋"这个容易使您的孩子感受到"爱情"的刺激和困惑的名词.

  第四,"警察"与"法官"的自我定位,滥用反面教材.家长和其他教育者若以"警察"和"法官"的角色自居,等于是把孩子放到或准备放到"被告席"上,至少会给孩子感到:自己是危险分子,是被挽救者.首先,这不符合青春期少年的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其次,这是对我们孩子的极大侮辱和不尊重,极易引起他们的对抗和逆反;再次,这是一种消极期待,是在暗示他们会出现不良或罪错行为.以"警察"和"法官"来自我定位,势必向青少年大谈他们中间不良分子的性罪错,列举青少年的种种"花边新闻"与"桃色事件"(有的并不真实),然后分析其严重性和危害性,这对我们孩子非常不利.所以,家长要走出这一误区,不要动辄就用反面材料警示孩子,应坚持正面引导,积极期待.

  2.走进子女心灵,做子女的朋友和参谋.

  如果我们始终站在家长,成人的立场去揣度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揣度他们在异性交往中的心态与感受,那我们永远无法读懂他们那本书.家长们千万不要以过来人自居,在孩子面前洋洋自得地声称:你一摇头,我就知道你要放什么屁!千万不要根据自己那点"爱情"体验自以为是地嘲弄孩子的感情:你们自己都管不好,哪懂什么爱情!须知此时,您唯唯诺诺的孩子很可能认为您威严得可笑,愚蠢得可悲,惩罚得可怕,而在心理上离您远去.也许是您历经沧桑而又老于世故的心已无法帮您回忆起自己在青春期的真正体验,也许是您对青春活力的嫉妒阻止您接近您的孩子,但是,您若真要帮助孩子,就首先要努力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发现与体验孩子的体验与发现,像孩子的朋友那样为他(她)做参谋,提建议.

  第一,这里不设防,给子女的心情放假.子女在家长面前是 筑有心理防线的,特别是在有关异性交往的问题上,这道防线他 们是要加固的.要打消这一防线,最重要的是注意创设一个有利 于探讨孩子私事的宽松的家庭环境.除了我们一直强调的尊重 孩子,接纳孩子,从孩子出发讨论问题外,还请注意:平时,当孩 子谈论起学校里男生和女生的事时,饶有兴趣地倾听,不要轻易 说三道四,横加指责;不要绝对禁止孩子与异性同学往来,对孩 子的一些正当异性交往要给予支持,比如孩子与异性同学互赠 节日贺卡就是正当的交往.当孩子在异性交往中出现困扰时,首 先看到孩子心情不好,需要疏泄,真诚地鼓励孩子倾诉,耐心地 倾听,不要急着下结论,作评判,提意见,让孩子感到您对他(她) 心情的关心和体谅.总之,良好的交往环境应该是孩子心理不设 防,心情不戒备的环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您就有可能走进孩子 的心灵,而当您能真正体会到孩子的感受,认识,困惑时,也许您 自然就能找到问题症结之所在,想出解决的办法,像孩子的朋友 那样帮助他(她)走出困境.

  第二,丰富生活,转移兴奋点.我们平时就要注意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的探究热情等.而不能在孩子需要调整时才想到要丰富孩子的生活来转移孩子的兴奋点.因为,当一个人陷入某种心理漩涡时,必须有吸引力更大的事情才可能使其转移注意,这就要求这个人已有较多的关注点以供选择.所以,一个生活较为丰富,兴趣较为广泛的人,往往也富有生活情趣,这样的人一般不容易为生活中的波折所困扰,而且在生活中麻烦也较少,学生中也是这样.另外,实践中发现,那些平时能乐于参加学校群体活动,乐于和同学交往包括和异性同学交往,人际关系较为广泛和融洽的同学,在遭遇异性交往困扰时比较容易调整情绪,坦然对待,走出困境;而很少参加同学交往,特别是不和异性交往的同学,一旦卷人与异性的情感纠葛(这样的孩子在特定的情况下很容易不由自主地卷入),往往一下子陷得很深,而且较难自拔.所以,平时支持与鼓励孩子和同学正常交往,特别是允许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也是丰富孩子生活的一个方面.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多元化发展,还起到了脱敏作用,不至于一在异性面前就过于敏感而不能抱有平常心.

  第三,立足未来,强化生活目标.某初中一个单恋的女孩子这样诉说她的苦恼:她向所喜欢的一个男孩发出信息后,对方很礼貌地回应道,我现在没有精力考虑这件事,让我们先做个好同学.那个女孩说她感到对方也是喜欢自己的,对自己很有好感,自己鼓足勇气才给他写了一张条子,他不该拒绝我(这是两位班干部,都是学校的好学生).其实很简单,一个有自己明确追求目标的人,比较容易处理好其他事情和自己追求目标之间的关系.例如:某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一段时期以来心神不定,学习也不上心,后来偶然发现他产生了对一个女生的好感和依恋之情,家长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孩子就要进入毕业前最后的关键学期.家长在一次与孩子的日常交谈中引人中学生"早恋"的话题,她的儿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种事情家长不要多管,我们会处理好的.然后转移了话题.该家长根据孩子的一贯表现,认为孩子是个有目标的人,一向重视学习,而且看到孩子不愿意讨论这个内容,也就暂时未正面和孩子谈他的"早恋"问题,但仍然很不放心.结果过了几个星期,该家长发现孩子的心情又平稳下来,学习又重新上去了.显然,孩子自己调整了过来,那位家长后来再也没有向孩子询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问题.

  3.引导孩子珍惜性,善待性,学会自我保护.

  当前社会对两性关系从观念到行为层面都开放了许多,媒体的发达又在性,情乃至色情方面给人们带来更为多元和强烈的刺激,中学生也深受影响.在异性关系方面,青少年都会带有模仿的一面,观念的开放以及媒体提供的大量异性亲密接触的"示范",使得现在的青少年在和异性接触时更大胆,也更知道怎么"做",带来了对孩子来说是伤害性的问题.对此,家长要注意:

  第一,引导孩子珍惜性,善待性.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之处 不在堵,当前媒体的发达我们想堵也堵不住的.家长需要引导孩 子,让他们知道性是人生最美丽的花朵,不能轻易处置它,甚至摧残它,而要珍惜它,爱护它,善待它.无论哪个社会,青少年在异性关系中,都不宜越过"性"这个关口,否则会带来对自己人生的伤害.

  第二,引导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青少年易冲动,公开或地下媒体的刺激,异性在一起时突发的冲动,有可能使他们暂时忘却一切.家长需让孩子知道,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特别对女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要让孩子知道有关性病,艾滋病的防治常识,对由性带来的人身危害有清楚的认识.研究和实践表明,孩子对这些认识的清楚,会大大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除此之外,引导孩子学会如何将性的关系限制在相互帮助和支持的情感领域,避免过分的身体接触及与他人在过分隔绝的场合的私下接;触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方面.

  青春期是即将跨人人生未来的时期,是一个人初步确立生活目标的关键时期.如同在本书一开始就强调的那样,家长需要立足于孩子的未来,引导与激励孩子不局限在眼前的狭小生活范围,展望自己的生活前景,开阔视野,树立较为明确的生活目标.如果您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生存追求,必然注重现在的知识,智能和人格的准备.这时,即使您的孩子遭遇了与异性的困扰,也请您放心和相信他(她)能正确对待.

  人们说青春期是"花季岁月",花季是美丽的,因为这是百花争放的季节.青春期不能没有花,不能没有多姿多态的花,不能没有属于青春期的花;当我们孩子的心灵中开始绽放出点点小花时,请家长您千万要善待她们,不要随便去掐,去剪;有花才有果,请让孩子这棵青春之树,向着天空,向着自己的目标继续成长,茁壮成长.

〖信息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