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从悲壮走向豪迈 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
与灾区人民心手相连 棠外大爱无言
重塑起美好心灵家园 真情温暖学生
    时间:2011年5月16日 浏览数: 打印

  中央电视台一行再访棠外

  2011年4月7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俄语频道来到棠外,拍摄一组面向国际友人的抗震救灾三周年专题,追踪拍摄棠外三年前对灾区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中转接待、培训远赴六国疗养灾区学生过程中所作工作以及个别灾区学生的心理恢复成长情况,为灾后心灵慰歌谱写新曲。央视摄制组在棠外的互动,掀开棠外昨日的一叠日记,让我们黯然着灾难的伤痛,也铭记了爱的伟大。

  

  重温抗震行动

  定格感动瞬间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棠中外语学校4600多名师生全部安全有序地转移到学校运动场各班的指定位置,其间没有一例意外事件发生。

  5月19日,棠中外语学校为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同胞举行了隆重的悼念和赈灾捐款活动。师生们慷慨解囊,不到一个小时,就捐得善款70余万元。

  5.12地震灾情发生后,学校主动接收了来自都江堰、绵竹、什邡、茂县等灾区的127名学生,免除其在校期间食宿和学习的全部费用。根据他们的情况分别安排到棠外附小、初中和高中部,与棠外的同龄孩子结成对子,同学习,同生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2008年5月29日,著名的川籍演员刘晓庆、台湾艺人齐豫、节目主持人李霞和数十位志愿者风尘仆仆地来到棠中外语学校,慰问近期从灾区转到这里求学的孩子们。

  6月10日,棠中外语学校校长黄光成亲自驾车到蓥华镇,将“手电筒女孩”邓清清一家接往双流!

  2008年7月14日,赴俄罗斯疗养团举行开营仪式。为帮助灾区的中小学生尽快地从灾难阴影中走出来,恢复身心健康,中俄两国国家领导人2008年5月达成共识:俄罗斯政府邀请我国部分地震灾区的1570多名中小学生于今明两年分两批到俄罗斯的一些地方儿童中心、疗养基地、康复营,以夏令营的形式进行疗养。经过多处全方位的考察,外交部、教育部决定将四川省灾区首批近700名学生出国前的培训和中转任务交由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承担。

  2008年7月9日到7月19日,近700名8到16岁的中小学生(包括156名少数民族学生)在棠中外语学校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培训活动,度过了一段美好而又难忘的时光。

  2008年7月15日到7月19日,疗养团学生分三批抵达俄罗斯进行为期三周的夏令营疗养活动。2008年8月5日全部安全返回,期间无一起事故发生。

  2008年7月28日至8月11日,学校还先后完成了外交部、教育部组织的赴匈牙利疗养、到北京观看奥运比赛的120名灾区中小学生的培训和中转任务。

  8月12—18日,完成了成都妇联组织的两批地震灾区570余名中小学生心理调整训练活动。

  2008年9月13日,在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就读的50多名地震灾区的学生和来自美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0多所中外知名大学的著名心理学教授、专家一对一结成对子,一起过了个特殊的中秋佳节,专家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更特别的中秋礼物——心理援助。

  2008年10月15日上午,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和棠中外语学校缔结友好学校签字仪式在棠中外语学校运动场隆重举行。北街小学校长夏代成,棠中外语学校校长黄光成以及棠中外语学校5000余名师生参加集会。为帮助北街小学更快、更好地完成重建工作,经董事会研究决定,棠中外语学校再向北街小学捐赠30万元。

  2009年1月6日,中国四川地震灾区中学生访菲律宾代表团开营仪式在棠中外语学校隆重举行。

  2008年10月29日,棠中外语学校荣获四川省“5.12”抗震救灾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2008年10月,棠中外语学校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关心成长模范学校”荣誉称号。与此同时,校长黄光成被授予“中国关心成长卓越贡献人物” 荣誉称号。

  重唱心灵慰歌

  坚强行走人生路

  “作为‘棠外人’,‘仁、德、智、譞’的校训教导我们,当同胞有难时,绝不能袖手旁观,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急危难同胞之所急,是我们每个‘棠外人’的责任和义务。每个‘棠外人’要尽微薄之力,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与灾区人民风雨同舟,心手相连,共度难关!”棠外黄光成校长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就向棠外全体师生发出抗震救灾的倡议。 

  “这一句话代表了全校师生的情怀,除了为灾区募捐外,学校积极承担了在2008、2009年暑假中转接待培训灾区孩子赴俄罗斯、蒙古、日本等六国疗养的工作。”棠外校长办、国际部主任曾梁一向央视摄制组介绍了学校当时严谨周密的工作过程。

  在黄光程校长博爱胸怀的感染下,棠外每个教师都肩负起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老师们把每一个灾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棠外的细致让每一个灾区孩子如沐春雨:生活上,提前为他们订制夏秋两套服装,甚至小到洗衣粉、香皂等小用品都一应俱全,每天除了三餐以外,生活教师还会把苹果、面包、小零食等亲自分发都每个孩子书桌上;培训上,每天的俄罗斯日常用语、外国礼仪、中国传统文化礼仪集体培训有条不紊进行;心灵上,为了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抚慰,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太极拳、心理疏导、心理游戏等等。

  在谈到灾区孩子的时候,曾老师回忆起一个来自阿坝州的小女孩儿。小女孩儿从来到棠外开始便默不作声,身上一片污垢,曾老师和生活老师帮小女孩洗完澡以后,小女孩儿突然抱着曾老师放声大哭,不停叫着“阿姨”。说到这儿,曾老师哽咽了,她说:只要我们多一点爱,众志成城,人定胜天。心手相连

  近百名灾区学生在棠外就读

  5•12地震发生后,棠外先后接收了来自都江堰、绵竹、什邡、茂县等灾区的近百名学生,为他们安排床位,配备全新的床上用品和洗漱用具,免除其在校期间食宿和学习的全部费用。

  根据他们的情况分别安排到棠外附小、初中和高中部,与棠外同龄孩子结成对子,同学习,同生活。

  2008年5月27日晚,棠中外语学校在第一阶梯教室举行了“爱,棠外在行动”的主题活动。棠外校长黄光成对来自灾区的孩子们说:“大灾引起大难,大难更显大爱。灾害无情,人却有情。地震灾情发生后,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在援助灾区,棠外也义不容辞地承担着救灾的责任。”

  校长黄光成携全体行政领导把校服和洗漱用品、饭卡等东西挨个递到孩子们手里,轻声鼓励他们:“坚强一点、勇敢一点、好好学习。”

  灾区学生代表谭亚在活动上激动地说:“在我们最悲观、绝望的时候,是棠外用爱心温暖了我们。她毅然收留了我们灾区孩子,无偿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给了我们遮风挡雨的家。我所在的班级同学是友善的、热情的,他们明白'只要每位同学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灾区孩子就能找到避风的港湾'。”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全体同学起立高唱《朋友》,黄光成校长、全体与会师生一同手拉手挥舞着。此时,全体师生忘却了地震带来的恐惧和思想包袱,无不开心、快乐、勇敢、坚强的笑着,唱着,灾区孩子和棠外学生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2008年5月29日,由世纪恒星、巨龙文化、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共同主办,四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新浪娱乐、凤凰卫视、东南卫视共同协办的《爱,在行动》活动在棠湖中学外语学校继续进行。著名的川籍演员刘晓庆、台湾艺人齐豫、节目主持人李霞和数十位志愿者专程来到棠中外语学校,慰问看望近期从灾区转到这里求学的孩子们。

  地震孤儿 棠外快乐成长

  

  在灾区孩子心理慰藉上,棠外心理健康中心为他们构筑一道坚实的心灵港湾。心理教师们把重点放在学生社会安全感问题上,精确的分析出灾区孩子心理影响的三个阶段,分层次入手,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呵护、慰藉,成长。 心理教师张平秋向央视一行特别介绍对小鑫同学的心理治疗过程。

  小鑫是棠外附小六年级的一名学生。他是中队长、优秀班干部,常常组织班级活动。还是学校的“自理自立之星”。很难想象,这个阳光自信,成绩优秀的12岁男生之前是一个几乎在班上一言不发的孩子。

  小鑫在地震中不幸失去父母,他把所有的痛苦压抑在内心,用茫然掩盖失去双亲的悲痛。棠外老师了解情况后,将他接到了学校就读,并免去了他的一切费用。那年他刚满9岁,但是在他的脸上却找不到同龄孩子灿烂的笑容,甚至没有大声说话的勇气。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他大部分时间都沉默着。

  受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名句的启发,张平秋老师决定在第一阶段采用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的方法,用彩色纸片贴画演示月亮周期性变化的过程,告诉小鑫同学,人生就像月亮变化一样,有许多残缺的时候,但是不幸就像月圆一样,总会过去。

  最可贵之处,在与棠外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为小鑫形成的快乐氛围。

  班主任周春华老师经常找小鑫谈话,安慰他,鼓励他。“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了,还有爱你的老师和同学们,老师就是你的妈妈!”周末,她把小鑫接回家,而且班上同学的父母也纷纷争当小鑫“周末爸妈”。同学们也很关心这位从灾区来的小伙伴。下课了,有同学主动找他聊天讲笑话,逗他开心,还常常把好吃的分给他。在每周的班队活动上,老师和同学们都鼓励小鑫大胆发言。终于,小鑫不再沉默。

  半个学期后的一节数学课,他第一次举起小手,主动回答了问题,这让班主任周老师十分欣慰。“一次一次慢慢来,他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周老师说。接着,他又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课本剧表演,扮演课文《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史铁生的小伙伴,还拿了奖。

  渐渐地,小鑫融入了周围的生活,在他脸上不时能看到开心的微笑。在自己的努力下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小鑫的成绩从原来的七八十分提高到现在每科平均在90分以上。

  五年级,在全体同学的推举下,小鑫当上了班级的劳动委员,工作十分认真。每天除了督促同学们打扫教室、公区卫生,更多的时候主动帮助同学们打扫。常常助人为乐,小鑫身边的小伙伴更多了起来。

  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全校师生纷纷捐款捐物,小鑫也毅然从社会上好心人资助他的零用钱中捐出30元,这份爱心感动着全班同学。

  如今,进入六年级了,小鑫担任中队长,负责主持、策划每周四下午第二节的中队活动、班队活动,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讨论活动内容、形式,制作幻灯片,将班上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六年级的学习任务比较重,但是他非常勤奋、自觉,还负责在每周三的早晨带领全班早读。小鑫的努力与进步也感染了周围不少同学。看着他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听着他洪亮的领读声,班主任周老师感叹道,那个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的小男孩长大了!

  通过长期的心理治疗,小鑫在棠外老师们的呵护关爱下逐渐走出阴影,找到自信与希望。

  帮助手电筒女孩

  鼓起生活信心

  3年前的大地震中,借着废墟下手电筒的微光,邓清清的朗读声曾让无数人潸然泪下;2008年6月12日,时刻牵挂着这个坚强小女孩儿的黄光成校长强忍高血压、糖尿病带给他的病痛,亲自开车前往蓥华镇,把邓清清接到棠外就读。黄校长承诺,邓清清在学校就读期间,学费生活费全免,另外,每月还有300块钱的零花钱,直到高中毕业。

  晚上10点左右,邓清清即将就读的初三一班为她准备了欢迎仪式,每个同学都送给她精心挑选的小礼物,让这个从灾难中走出来的小女孩从心底感觉到棠外家一般的温暖。

  但第一次期末测验,邓清清却受到了打击:数学交了白卷,英语排在全班倒数几位。“教材跟以前不一样,学习节奏和风格也不一样”,邓清清感觉压力很大。课余时间,同学会主动帮助清清补习她落下的课程。周末英语老师何静娴把她接到自己家,帮她补习功课,照顾她的生活。直到现在,何老师还清晰的记得一次周末在家包馄饨时,清清脸上久违的灿烂笑容,何老师亲切的对清清说:“天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信心,只要有信心,有勇气,一切都有希望。”摄像机前,何静贤老师还欣慰的向大家展示了邓清清疗养回来带给她的小礼物,如数家珍的向大家介绍了手链、奥运徽章、俄罗斯纪念币。她非常感慨的说道:“礼物是很珍贵的,更珍贵的是她能够看到这么一个坚强的小女孩自信快乐的走下去”。清清从俄罗斯疗养回来以后,心情更开心,心态更放松,津津有味的对何老师描述北京奥运会的场景和俄罗斯的异域风情,也向何老师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

  由于想家,不顾校长的挽留和老师同学的鼓励,邓清清后来选择回到了老家蓥华镇。棠外师生通过央视记者的镜头,真诚地祝福这个坚强的小女孩能够继续坚强的走下去,为自己,也为他人,洒下一路阳光。

  在央视摄制组完成拍摄后不久,学校得到了最新消息,邓清清已经选择在绵竹开始新的起点。她说,“我相信我自己,只要目标明确了,绝对可以飞得更远、更高”。

  救灾精神

  滋养心灵

  三年时光,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 “大灾是一个民族必须承担的不幸,但是年轻学生更应该在危难之中练就一种坚强、在危难之后铸成一种精神、在某个时候危难再次来临之前打好坚实的基础、未雨绸缪、曲突徙薪。”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的校长黄光成不时给棠外的孩子们讲,虽然学校没有受到太大损坏,但灾后看似日常化的心理帮扶、持续的爱心奉献、这些细节依然能够给作为未来人的学子们带来必要的养分。

  

  全校4600多名师生安全转移

  突发事件最能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综合水平。2008年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五分钟,4600多名师生被安全转移至运动场,其间,没有一例意外事故发生。这与棠中外语校十分注重安全教育和常抓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相关。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教育更是应常抓不懈。自建校以来,棠中外语校就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每学期都要进行防火、防灾的安全教育讲座和防范、疏散、演练等活动。2006年9月,棠中外语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黄光成为主任的安全保卫处,专门负责学校安全防范和应急事件的处理工作。2008年5月12日,地震波及到成都后,棠中外语校立即启动“棠中外语学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第一时间组成了以校长黄光成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应急领导小组”,安全有序的组织师生撤离。棠中外语校及时发布了题为《受地震影响,棠外学生已经全部安全转移到学校运动场》的重要公告,告知家长学生平安。

  老师地震后与孩子寸步不离

  棠中外语学校,正是一个塑造品质,陶冶情操的大熔炉。这里有一群无私奉献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危难时,镇定自若,冲锋在前,彰显出伟大的人性之美。班主任团队是整个学校的中坚力量,在这次地震灾害中,班主任身先士卒,用大勇大智和大爱给每一位孩子撑起一片坚强的蓝天。初2010级作为全校学生最多的一个年级,班主任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与学生在一起,确保每个孩子的安全。

  15班班主任王虹莹老师,已经七个月身孕。12日14点28分,地震发生后的20几个小时,王老师就再也没有从她的54个孩子身边离开过;

  6班班主任钟映碧老师顾不上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事发当时,钟老师没有抽出一分钟陪伴自己的儿子,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顾自己学生的行动当中;

  刚接手班主任的刘勇老师,由于对新班级还不是非常熟悉,更是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最后,只在操场上匆匆吃了一个学生给的面包;

  14班班主任张天珍老师,由于班上学生人数多,需要照顾的面特别大,为了让同学们秩序井然,张老师来回不停地安慰开导学生,一趟下来,张老师的脚后跟已磨破了很大一层皮,血直往外淌。从地震发生之时起,所有班主任就和学生时时刻刻在一起,一起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学校所有教师默默奉献,尽职尽责,以他们精湛的教学擎起学校名播四海的旗帜,以他们高尚的师德筑起学校不倒的长城。不会忘记附小刘向超、宋伟、宋杰、蔡熙、刘明辉等青年老师抱着小朋友冲出教室的瞬间;不会忘记谢尚贵、张夏南、张鹏程、张家琳、何志恒等老师对家住灾区的孩子五个白天夜晚的日夜守候;也不会忘记操场上老师和学生铺好被子、席地而卧的那份温暖;更不会忘记在撤离疏导时老师们坚守岗位、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那份感动。

  学生在灾难前文明礼貌团结友爱

  地震发生后,六年级四班的储京,六年级二班的兰甲抱来了自己的棉被供同学取暖;四年级三班的泽旺拉姆、五年级二班的扎西卓玛学会了做老师的小帮手,一同搭建帐篷;七年级七班的饶心潼,他妈妈就在汶川工作,但一直无法取得联系,可是这个小小男子汉却鼓励起了身边的同学,让大家一起学会坚强。

  初二五班的邱翔,老师同学在平时对他的评价只有两个字:调皮!可是,这一次,他的行为却让所有老师同学刮目相看、啧啧称赞!当大家还处于慌乱中时,邱翔表现得异常镇定,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情况并主动承担了年级组长助理的重任,他奔跑于各班之间,及时传递和反馈消息。

  地震时,高三六班是体育课,教室里只有四个同学。大地颤动的那一刻,郭妍被吓坏了,竟没有跑。已经冲出教室的龙燕同学不顾个人安危,迅速折回教室硬拉着郭妍跑向楼下安全的地方。

  19日,地震再次降临,高三八班班长赵洪春、林霞,生活委员张坤等人,配合班主任沉着冷静地迅速组织学生有序地离开教室到操场。操场集中后,他们立即清点人数,一旦发现还有同学未下来,他们就不顾个人安危地冲向教室和寝室,催促那些同学到操场安全的地方集中。

  

  临危不惧毅然在岗

  学校后勤持续免费供餐

  地震发生后,学校黄光成校长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食堂必须按时供餐,不能 让任何一个在棠外的人吃不上饭,并且免费开放食堂。”学校后勤部门免费为全校师生提供矿泉水,发放帐篷。

  棠外食堂也在第一时间内启动了“棠中外语学校食堂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组成了以团长齐斌为组长,各炊事班长为副组长的“食堂应急领导小组”。下午3点30分,“食堂应急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解决12号下午食堂供餐问题。

  “食堂应急领导小组“一致认为,在灾情发生后,同学们心理已经产生恐慌、焦虑。如果食堂这个时候不能按时供餐,同学们心理会更加紧张,害怕。他们当即决定:“任何一个炊事员工和管理者不许请假,今天下午按时供餐。”

  自此,食堂于12日下午至16日晚上,持续免费开放供餐。学校相关部门也组织工作人员配合食堂员工一起,立即检查了房子是否有安全隐患?设备是否受影响?水、电、气是否安全?在确定了这些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立即又对储备食品进行安全检查,确保食品没被污染后,才正式起灶开火。与此同时,应急小组安排了工作人员收拾整理由于地震摇晃乱的餐厅桌子等,不让学生看见桌子的凌乱而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炊事班长发挥着主导作用,一班储备食品不够,就在二班调配,三班食品不够,就在一班调配。全体炊事员工临危不惧,紧张有序地开展着工作。

  下午5点30分,食堂准时开饭,解决了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教师家属、一些社会人士等在内的6000余人用餐问题。此前,食堂员工还专门对学校餐盘进行再次消毒,以保证餐盘安全、卫生。餐盘不够,学校提供一次性饭盒1000余个。

  对于平时只保证4000余名师生员工用餐的棠外食堂员工来说,今天的6000余名人员吃上饭了,但是食堂饭菜也用完了,而他们自己没有吃上饭,食堂里的储备食品也全部用光,他们只得很晚了才出学校外面吃上饭。

  后来,学校食堂又在外面买回面包、水等食品,安排人员通宵供应。上二楼的每个楼梯口,食堂工作人员专人通宵把守,防止学生上楼,造成学生安全隐患。

  灾情发生后,食堂员工无请假、无耽误,把自己的责任扛在肩上。13日上午至13日中午,棠外食堂员工依旧紧张有序地解决了6000余名人员的吃饭问题,并为大家提供姜汤。

  13日下午至16日晚,食堂员工继续冒着不断的余震危险,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保障着全校1000余名的师、生、家属等的吃饭问题,期间,所有饭菜、糕点全属免费提供,每顿饭后,还免费提供水果等

  来自灾区的同学一直与家里联系不上。他们都很担忧。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各年级由年级组长带队到食堂,食堂工作人员为这群学生单独做饭,并与他们一起进餐,安慰他们。

  食堂工作人员随时注意同学们的情绪,如果同学们饿了,食堂通宵无条件提供吃、喝食品,使得同学们心理得到安定。

  让人感动的是,炊事班长彭兵家来自绵竹,老家房子倒塌了,侄子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炊事员胡邦富家来自雅安,老家房子在地震中坍塌;炊事员刘绍芝,在地震中脚扭伤……但是他们安心投入生产工作,不顾小家,毫无怨言,全体员工出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些是与学校“以人为本”的大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与学校、食堂管理者对食堂员工的关心、爱护紧密联系在一起。食堂每个炊事员工的生日,学校都会送上与全体教职员工同样的礼物。

  援助灾区,是大爱

  救助心灵 也是大爱

  “ 对地震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是大爱,这种大爱将延伸到我们学生身上,有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地震让我们感受到一门新兴学科—灾难学,如何应对灾难,我想这个最主要的课题,就是要有一颗坚定的心,一颗能够迅速从伤痛中恢复的心。让我们的学生拥有这样的一颗心,这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这也是大爱。”黄光成校长这样告诉棠外的老师们。三年来,棠外年年坚持应急疏散演练,坚持灾难救生训练,,坚持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办学品质、“人文化”、“和谐化”办学的重要支撑,成了“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

  地震后疏导及时

  为疏导学生在地震后造成的心理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棠外在心理咨询室进行数次5.12地震灾后的团体心理辅导。面对来自地震灾区绵竹、都江堰的学生,心理教师张怀建、张平秋、宋茜反复进行减压放松的训练和辅导。

  每位同学和老师都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便进入了正式的辅导。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位同学轮流述说灾难,回忆5月12日地震发生时的一切。在回忆述说的过程中,许多同学流下了眼泪,师生们谈地震前后各自生理、心理上变化,教师引导大家应该珍爱生命,珍惜活在世上的每一天。抒发悲伤后,大家“感谢棠外热情地接受了我们”,老师却亲切地安慰同学们说,不要让这些感谢变成自己的负担,“现在,一切都不用担心,你们只管安心学习,老师和学校都会照顾你们的。”

  在今日的棠外,心理辅导已经悄然成为最普通的一项校本课程,学校先后获得了“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成为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确定的灾后学生出国疗养的培训基地,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三年一个跨越”的超常规发展。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例会制度,定期讨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聘请了两位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走上了一个专职、专业的规范化发展道路。

  几年时间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硬件飞跃发展,已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办公室+咨询室+测评室+沙盘室+宣泄室”的成套体系;咨询辅导员已有6名;咨询理念和咨询技术上“辩证确诊,综合施治”,咨询效果明显提高,很多学生是“心事重重地进来,轻轻松松地出去”,在“助人、自助”中得到了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学生上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已达3000多节,自编教案40余万字;建立学生心理档案8000余份;接待学生心理咨询800余人次;开展专题讲座20余次;自编校本教材3本,分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手册》和《家庭教育艺术》;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心理专职教师参加如“第二届全国心理学家大会”接受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学术活动20多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学生异常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大幅降低,教师的教育艺术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中,棠外很好地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载体作用,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学生德育工作的载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和推动学校发展的载体。同时也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应:学生想学、乐学的“接受效应”、师生共同成长的“共振效应”、表里如一的“内化效应”、知、情、意统一的“和谐效应”等。

  棠外人坚信,“教育的一切手段都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学校把“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把“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要求教务处要注重学科教学“既教书,又育人”的原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政教处加强“德育”与“心育”的研究;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

  寻访重灾区

  感受重建豪迈

  

  今年4月9日,棠外第一支部(附小)全体党员,到达“5.12地震重灾区”绵竹开展 “感念党恩”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参观了由特殊党费捐建、江苏援建的绵竹中学新校。在绵竹年画村、绵竹年画博物馆,党员同志们感受到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农居的完美结合给绵竹百姓们带来的新生活:一幢幢崭新的农居、农居门墙上惟妙惟肖独具绵竹特色的年画;洋溢在绵竹百姓脸上感恩、幸福的笑容。让党员同志们感动着在党领导下绵竹人民灾后重建的新生和美丽。

  同时,棠外的第三支部全体党员则来到了北川,走进了北川中学。曾经尘土蔽日的土路不见了踪迹,汽车在平整的柏油公路上欢快地飞驶。窗外,公路两旁的绿化带,绿草茵茵,繁花似锦。道旁的乡村房屋,早没有震后的痕迹,美观大方,一字排开。北川新县城。三四层小楼房,鳞次栉比,羌族的特有建筑高耸屋顶,别具特色。

成都商报
成都商报
〖信息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