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大爱无言 棠湖外语一马当先 三年历练 棠外力量感恩奋进
——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抗震救灾献爱心纪实
     时间:2011年5月11日 浏览数: 打印

  时间回溯到“5.12”大地震以后,记忆颤抖却已然镌刻。大灾与大爱、坚强与奉献、责任与行动,成为每一个集体、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的给养。

  授人玫瑰、手留余馨。四川双流棠中外语学校在这个危机的时刻,主动积极参与到援救之后,接到灾后帮扶重要任务,危难之中铸就大爱,全体“棠外人”用“德、仁、智、譞”的传统品格和有效方法完成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三年时光,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棠外这所全国第一所股份制学校也在灾后重建中迈向了更加坚挺的未来。虽然地震中无一人员伤亡、建筑物完好无损,但在地震后收留的借读学生,学校还在长期持续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大灾是一个民族必须承担的不幸,但是年轻学生更应该在危难之中练就一种坚强、在危难之后铸成一种精神、在某个时候危难再次来临之前打好坚实的基础、未雨绸缪、曲突徙薪。”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的校长黄光成不时给棠外的孩子们讲,虽然学校没有受到太大损坏,但灾后看似日常化的心理帮扶、持续的爱心奉献、以及对社会的关注却不能减,这些细节依然能够给作为未来人的学子们带来必要的养分。

  棠外言论

  “大灾引起大难,大难更显大爱。灾害无情,人却有情。地震灾情发生后,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在援助灾区,棠外也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救灾责任。”

  ——棠外校长黄光成在2008年5月27日“爱,棠外在行动”主题活动上说。

  “危难之中应铸大爱”。冒着余震、翻越山岭,年过六旬、黄光成校长亲自驱车7小时迎接废墟下看书的女生邓清清到棠外读书。

  ——2008年6月10日

  棠外行动

  5.12地震灾情发生后,棠外主动接收了来自都江堰、绵竹、什邡、茂县等灾区的127名学生,免除其全部学习、生活费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有关部门决定将四川省灾区首批近700名学生出国前的培训和中转任务交由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承担。

  2008年7月9日到19日,近700名8到16岁的中小学生在棠外进行培训,分三批抵达俄罗斯进行为期三周的夏令营疗养活动。

  2008年7月28日至11日,棠外先后完成有关部门组织的赴匈牙利疗养、到北京观看奥运比赛的120名灾区中小学生的培训和中转任务。

  2008年8月12日至18日,成都市妇联组织两批地震灾区570余名中小学生在棠外举行心理调整训练活动。

  2009年1月,棠外完成中国四川地震灾区中学生访菲律宾代表团的100名中学生和11名教师、医生培训以及中转任务。

  2009年7月,四川省灾区第二批赴俄罗斯疗养团的近400名学生出国前的培训和中转任务在棠外完成。

  棠中外语学校出色完成了一系列培训和中转任务,受到教育部和四川省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作为‘棠外人’,‘仁、德、智、譞’的校训教导我们,当同胞有难时,绝不能袖手旁观,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急危难同胞之所急,是我们每个‘棠外人’的责任和义务。每个‘棠外人’要尽微薄之力,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与灾区人民风雨同舟,心手相连,共渡难关!活动中,不管我们捐多捐少,做多做少,都体现了我们对灾区的爱心!”三年前,黄光成校长在地震后的捐助仪式上这样说。最后,一共筹集了善款上百万,与同每个“棠外人”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爱一起送达灾区。

  三年过去了,总有些难忘的事情被时光冲上沙滩,留在岸上等待人们时时回来采撷。人们再次回首,拨开浮云,往昔的场景一一浮上心头。除了援助的镜头,同学们还希望感谢学校里默默无闻的老师、以及其余彰显大爱的人。

  回顾篇 定格感动的瞬间

  震后几分钟

  全校4600多名师生安全转移

  突发事件最能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综合水平。2008年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五分钟,4600多名师生被安全转移至运动场,其间,没有一例意外事故发生。这与棠中外语校十分注重安全教育和常抓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相关。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教育更是应常抓不懈。自建校以来,棠中外语校就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每学期都要进行防火、防灾的安全教育讲座和防范、疏散、演练等活动。2006年9月,棠中外语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黄光成为主任的安全保卫处,专门负责学校安全防范和应急事件的处理工作。2008年5月12日,地震波及到成都后,棠中外语校立即启动“棠中外语学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第一时间组成了以校长黄光成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应急领导小组”,安全有序的组织师生撤离。棠中外语校及时发布了题为《受地震影响,棠外学生已经全部安全转移到学校运动场》的重要公告,告知家长学生平安。

  老师:

  地震后与孩子寸步不离

  思想道德是教育之魂。师有德,则师高;生有德,才生强。棠中外语学校,正是一个塑造品质,陶冶情操的大熔炉。

  这里有一群无私奉献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危难时,镇定自若,冲锋在前,彰显出伟大的人性之美。班主任团队是整个学校的中坚力量,在这次地震灾害中,班主任身先士卒,用大勇大智和大爱给每一位孩子撑起一片坚强的蓝天。初2010级作为全校学生最多的一个年级,班主任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与学生在一起,确保每个孩子的安全。

  15班班主任王虹莹老师,已经七个月身孕。12日14点28分,地震发生后的20几个小时,王老师就再也没有从她的54个孩子身边离开过;

  6班班主任钟映碧老师顾不上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事发当时,钟老师没有抽出一分钟陪伴自己的儿子,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顾自己学生的行动当中;

  刚接手班主任的刘勇老师,由于对新班级还不是非常熟悉,更是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最后,只在操场上匆匆吃了一个学生给的面包;

  14班班主任张天珍老师,由于班上学生人数多,需要照顾的面特别大,为了让同学们秩序井然,张老师来回不停地安慰开导学生,一趟下来,张老师的脚后跟已磨破了很大一层皮,血直往外淌。从地震发生之时起,所有班主任就和学生时时刻刻在一起,一起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学校所有教师默默奉献,尽职尽责,以他们精湛的教学擎起学校名播四海的旗帜,以他们高尚的师德筑起学校不倒的长城。不会忘记附小刘向超、宋伟、宋杰、蔡熙、刘明辉等青年老师抱着小朋友冲出教室的瞬间;不会忘记谢尚贵、张夏南、张鹏程、张家琳、何志恒等老师对家住灾区的孩子五个白天夜晚的日夜守候;也不会忘记操场上老师和学生铺好被子、席地而卧的那份温暖;更不会忘记在撤离疏导时老师们坚守岗位、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那份感动。

  学生:

  文明礼貌团结友爱

  这里有一群文明礼貌而又多姿多彩的学子,谦让互助,积极乐观,在灾难面前凸现出坦然镇定的勇气。

  地震发生后,六年级四班的储京,六年级二班的兰甲抱来了自己的棉被供同学取暖;四年级三班的泽旺拉姆、五年级二班的扎西卓玛学会了做老师的小帮手,一同搭建帐篷;七年级七班的饶心潼,他妈妈就在汶川工作,但一直无法取得联系,可是这个小小男子汉却鼓励起了身边的同学,让大家一起学会坚强。

  初二五班的邱翔,老师同学在平时对他的评价只有两个字:调皮!可是,这一次,他的行为却让所有老师同学刮目相看、啧啧称赞!当大家还处于慌乱中时,邱翔表现得异常镇定,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情况并主动承担了年级组长助理的重任,他奔跑于各班之间,及时传递和反馈消息。

  地震时,高三六班是体育课,教室里只有四个同学。大地颤动的那一刻,郭妍被吓坏了,竟没有跑。已经冲出教室的龙燕同学不顾个人安危,迅速折回教室硬拉着郭妍跑向楼下安全的地方。

  19日,地震再次降临,高三八班班长赵洪春、林霞,生活委员张坤等人,配合班主任沉着冷静地迅速组织学生有序地离开教室到操场。操场集中后,他们立即清点人数,一旦发现还有同学未下来,他们就不顾个人安危地冲向教室和寝室,催促那些同学到操场安全的地方集中。

  临危不惧毅然在岗

  学校后勤持续免费供餐

  地震发生后,学校黄光成校长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食堂必须按时供餐,不能

  让任何一个在棠外的人吃不上饭,并且免费开放食堂。”学校后勤部门免费为全校师生提供矿泉水,发放帐篷。

  棠外食堂也在第一时间内启动了“棠中外语学校食堂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组成了以团长齐斌为组长,各炊事班长为副组长的“食堂应急领导小组”。下午3点30分,“食堂应急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解决12号下午食堂供餐问题。

  “食堂应急领导小组“一致认为,在灾情发生后,同学们心理已经产生恐慌、焦虑。如果食堂这个时候不能按时供餐,同学们心理会更加紧张,害怕。他们当即决定:“任何一个炊事员工和管理者不许请假,今天下午按时供餐。”

  自此,食堂于12日下午至16日晚上,持续免费开放供餐。学校相关部门也组织工作人员配合食堂员工一起,立即检查了房子是否有安全隐患?设备是否受影响?水、电、气是否安全?在确定了这些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立即又对储备食品进行安全检查,确保食品没被污染后,才正式起灶开火。与此同时,应急小组安排了工作人员收拾整理由于地震摇晃乱的餐厅桌子等,不让学生看见桌子的凌乱而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炊事班长发挥着主导作用,一班储备食品不够,就在二班调配,三班食品不够,就在一班调配。全体炊事员工临危不惧,紧张有序地开展着工作。

  下午5点30分,食堂准时开饭,解决了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教师家属、一些社会人士等在内的6000余人用餐问题。此前,食堂员工还专门对学校餐盘进行再次消毒,以保证餐盘安全、卫生。餐盘不够,学校提供一次性饭盒1000余个。

  对于平时只保证4000余名师生员工用餐的棠外食堂员工来说,今天的6000余名人员吃上饭了,但是食堂饭菜也用完了,而他们自己没有吃上饭,食堂里的储备食品也全部用光,他们只得很晚了才出学校外面吃上饭。

  后来,学校食堂又在外面买回面包、水等食品,安排人员通宵供应。上二楼的每个楼梯口,食堂工作人员专人通宵把守,防止学生上楼,造成学生安全隐患。

  灾情发生后,食堂员工无请假、无耽误,把自己的责任扛在肩上。13日上午至13日中午,棠外食堂员工依旧紧张有序地解决了6000余名人员的吃饭问题,并为大家提供姜汤。

  13日下午至16日晚,食堂员工继续冒着不断的余震危险,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保障着全校1000余名的师、生、家属等的吃饭问题,期间,所有饭菜、糕点全属免费提供,每顿饭后,还免费提供水果等

  来自灾区的同学一直与家里联系不上。他们都很担忧。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各年级由年级组长带队到食堂,食堂工作人员为这群学生单独做饭,并与他们一起进餐,安慰他们。

  食堂工作人员随时注意同学们的情绪,如果同学们饿了,食堂通宵无条件提供吃、喝食品,使得同学们心理得到安定。

  让人感动的是,炊事班长彭兵家来自绵竹,老家房子倒塌了,侄子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炊事员胡邦富家来自雅安,老家

  房子在地震中坍塌;炊事员刘绍芝,在地震中脚扭伤……但是他们安心投入生产工作,不顾小家,毫无怨言,全体员工出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些是与学校“以人为本”的大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与学校、食堂管理者对食堂员工的关心、爱护紧密联系在一起。

  食堂每个炊事员工的生日,学校都会送上与全体教职员工同样的礼物。

  情系灾区献我爱心

  全校师生为灾区捐款上百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儿女,血脉相连。19日上午,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刚刚复课后,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有序地来到操场,排成整齐的队伍,为灾区举行捐款活动。活动在升旗仪式结束后,学校降半旗,全体师生向在灾难中死亡的同胞默哀三分钟。

  学校捐款倡议书中写道:“我们还记得有关领导亲切地拉着灾区群众的手,嘴唇干裂!还记得他们提着灾区群众的一只沾满鲜血污泥的鞋,老泪纵横!还记得他们亲吻的那个刚在灾难中失去父母的三岁小女孩说:‘爷爷还来看你。’还记得他们对被安置在绵阳九洲体育馆的孤儿说:‘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生活,管你们的学习,要好好地活下去!’”

  倡议书向每个“棠外人”发出这样感慨:“老师们、同学们,幸运的是,我们的校园安然无恙,我们的师生没有伤亡,可是我们怎么能够忘记那哭泣的灾区土地——那里,还有和我们一样,憧憬着美好明天的同学们,可是天崩地裂的一瞬间,他们再也看不到今天的太阳;那里,还有和我们一样被妈妈宠爱的孩子们,可是天塌地陷的一眨眼,他们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爹娘;那里,还有我们时刻牵挂的人民子弟兵,可是,他们把百姓的生命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倡议书倡议全校师生“伸出我们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捐出我们的善款,让灾区人民感受到我们每一个‘棠外人’那一颗跳动的温暖的心!”

  接连几宿未眠的棠外校长黄光成先给全校师生通告了地震灾区人民的生活、生产等相关情况,目前的救援形势,以及给中国人民生活、生产、学习等方面带来的影响等。黄校长要求每个“棠外人”都深深的祈祷,祈祷灾区人民减少伤亡,少一分死亡,多一分希望。

  他倡议:“作为‘棠外人’,‘仁、德、智、譞’的校训教导我们,当同胞有难时,绝不能袖手旁观,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急危难同胞之所急,是我们每个‘棠外人’的责任和义务。每个‘棠外人’要尽微薄之力,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与灾区人民风雨同舟,心手相连,共渡难关!活动中,不管我们捐多捐少,都体现了我们对灾区的爱心!”

  针对学校已经复课,黄校长不断强调,因余震还可能会随时发生,老师们一定要对学生做好防震安全常识教育,并及时、有效、有力、有序地抓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全体师生要不听信谣言,要自己擦亮眼睛,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团

  结一致,共同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全体师生还要做好震后卫生防疫工作,注意饮水和饮食的卫生,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他要求全校师生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对待这次自然灾害对我们的考验。”

  在《爱的奉献》音乐声中,校长黄光成带头走向捐款箱。在棠外进行教学工作的外教,以及在棠外求学的国际学生也都纷纷慷慨解囊,表达他们对中国地震灾难中的人民的同情和关爱!但仍然还有师生在陆续追捐善款。

  棠外将写满每个“棠外人”对灾区人民的祝福和祈祷的横幅与善款上百万,以及每个“棠外人”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爱一起送达灾区,为全中国抗震救灾献上一份微薄之力。

  心手相连

  近百名灾区学生在棠外就读

  自从5.12地震发生后,棠外4600多名师生员工就与灾区人民心手相牵,情系灾区学生。自灾情发生,棠外已先后接收了来自都江堰、绵竹、什邡、茂县等灾区的近百名学生,为他们安排床位,配备全新的床上用品和洗漱用具,免除其在校期间食宿和学习的全部费用。

  根据他们的情况分别安排到棠外附小、初中和高中部,与棠外同龄孩子结成对子,同学习,同生活。

  2008年5月27日晚,棠中外语学校在第一阶梯教室举行了“爱,棠外在行动”的主题活动。棠外校长黄光成对来自灾区的孩子们说:“大灾引起大难,大难更显大爱。灾害无情,人却有情。地震灾情发生后,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在援助灾区,棠外也义不容辞地承担着救灾的责任。”

  校长黄光成携全体行政领导把校服和洗漱用品、饭卡等东西挨个递到孩子们手里,轻声鼓励他们:“坚强一点、勇敢一点、好好学习。”

  灾区学生代表谭亚在活动上激动地说:“在我们最悲观、绝望的时候,是棠外用爱心温暖了我们。她毅然收留了我们灾区孩子,无偿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给了我们遮风挡雨的家。我所在的班级同学是友善的、热情的,他们明白‘只要每位同学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灾区孩子就能找到避风的港湾’。”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全体同学起立高唱《朋友》,黄光成校长、全体与会师生一同手拉手挥舞着。此时,全体师生忘却了地震带来的恐惧和思想包袱,无不开心、快乐、勇敢、坚强的笑着,唱着,灾区孩子和我校学生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2008年5月29日,由世纪恒星、巨龙文化、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共同主办,四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新浪娱乐、凤凰卫视、东南卫视共同协办的《爱,在行动》活动在棠湖中学外语学校继续进行。著名的川籍演员刘晓庆、台湾艺人齐豫、节目主持人李霞和数十位志愿者专程来到棠中外语学校,慰问看望近期从灾区转到这里求学的孩子们。

  成长篇

  梦想读书棠外校长鼎力相助

  和大家所熟悉的“敬礼娃娃”、“可乐男孩”一样,“手电筒女孩”压在震后废墟下看书的故事曾温暖过一个又一个因地震而哀痛的人。双流棠中外语学校校长黄光成在阅读了于《〈废墟下的光亮〉温暖人心,“手电筒女孩”引发爱心接力》一文后深受感动,下定决心要帮助这个坚强的女孩完成学业,6月10日下午,年过六旬的他亲自驾车,翻越山岭开车到蓥华镇将邓清清一家接往双流。具体细节已经落实到哪一个班,在哪间宿舍,学费生活费全免,每月甚至补贴她300元的零花钱,直到高中毕业。

  10日晚10点左右,邓清清和她的爸爸妈妈来到棠中外语学校,在黄光成校长的带领下,邓清清和爸爸妈妈被带到一间教室,那里已经坐满了学生,他们都在等待这位传说中的“手电筒女孩”的到来。教室里的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写就的“邓清清,我们欢迎你!”几个大字,落款是“初一年级十三班全体师生”。邓清清在讲台上面对未来的同学老师说:“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会用我的努力来回报你们!”说完,向所有人深深鞠躬,等再抬起头时,眼睛里已经有了晶莹的泪花儿。令许多人感动的一幕是,在活动的最后阶段,每位同学都准备了送给邓清清的小礼物,最后讲桌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邓清清很快就看到了未来几年属于她的宿舍和床位,带着感恩的心,忧郁的她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在到棠外一年后,小女孩因为怀念家乡还是回到了蓥华镇,但班上的同学们和老师依旧与女孩保持着联系,寄望她和家人都能过得更好。

  地震孤儿棠外成长

  龙鑫是棠外附小六年级的一名学生。他是中队长、优秀班干部,常常组织班级活动。还是学校的“自理自立之星”。很难想象,现在这个阳光自信,成绩优秀的12岁男生之前是一个几乎在班上一言不发的孩子。

  治愈受伤的心灵老师把他接回家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9岁的龙鑫失去了双亲。棠外老师了解情况后,将他接到学校就读,并免去了小龙鑫的一切费用。

  来到棠外,龙鑫刚满9岁,但在他的脸上却找不到同龄孩子灿烂的笑容,甚至没有大声说话的勇气。在老师和同学面前,龙鑫大部分时间都沉默着。他对新环境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依然没有走出地震留下的阴影。

  班主任周春华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课后,她常常找龙鑫谈话,安慰他,鼓励他。“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了,还有爱你的老师和同学们。老师就是你的妈妈!”

  周末,她把龙鑫接回家,像自家孩子一样照顾。不仅如此,班上学生家长了解到这个情况,也纷纷向龙鑫献出爱心,争着要求在周末照顾龙鑫。

  同学给他讲笑话

  让班主任周老师最操心的,还是龙鑫心理上的问题。“小小年纪失去父母,他要承受多少超乎年龄的痛苦啊。”无数次,周老师在内心这样感叹。于是,她号召同学们一起行动起来,用集体的温暖去感染龙鑫。

  同学们也很关心这位从灾区来的小伙伴。下课了,有同学主动找他聊天讲笑话,逗他开心,还常常把好吃的分给他。在每周的班队活动上,老师和同学们都鼓励龙鑫大胆发言。终于,龙鑫不再沉默。

  半个学期后的一节数学课,他第一次举起小手,主动回答了问题,这让班主任周老师十分欣慰。“一次一次慢慢来,他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周老师说。接着,他又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课本剧表演,扮演课文《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史铁生的小伙伴,还拿了奖。

  在关爱下成长零用钱捐给干旱灾区

  渐渐地,龙鑫融入了周围的生活,在他脸上不时能看到开心的微笑。于学习上,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龙鑫的成绩从原来的七八十分提高到现在每科平均在90分以上。

  五年级,在全体同学的推举下,龙鑫当上了班级的劳动委员,工作十分认真。每天除了督促同学们打扫教室、公区卫生,更多的时候主动帮助同学们打扫。常常助人为乐,龙鑫身边的小伙伴更多了起来。

  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全校师生纷纷捐款捐物,龙鑫也毅然从社会上好心人资助他的零用钱中捐出30元,这份爱心感动着全班同学。

  如今,进入六年级了,龙鑫担任中队长,负责主持、策划每周四下午第二节的中队活动、班队活动,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讨论活动内容、形式,制作幻灯片,将班上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六年级的学习任务比较重,但是他非常勤奋、自觉,还负责在每周三的早晨带领全班早读。龙鑫的努力与进步也感染了周围不少同学。看着他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听着他洪亮的领读声,班主任周老师感叹道,那个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的小男孩长大了!

  展望篇

  心灵之花娇艳绽放

  2008年7月、2009年8月,我国选送部分地震灾区的2000多名中小学生分批到国外的儿童中心、疗养基地以夏令营的形式进行疗养。棠外对接待工作进行了系统筹划、部署,采取了严密的保障措施,配备了阵容强大的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志愿者团队,从而确保了灾区学生出国之前的接待和培训活动顺利进行。四川省教育厅特发来了感谢信。

  能获得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是因为学校有北师大、复旦大学等心理系10多位教授作学校的发展顾问,是因为学校是“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更是因为学校坚持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办学品质、“人文化”、“和谐化”办学的重要支撑。所有这些,都使棠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一朵明艳照人的教育奇葩!如今,棠外的心理教育更是稳健、长效地推动着师生健康成长。

  震后疏导及时

  为疏导学生在地震后造成的心理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棠外在心理咨询室进行数次5.12地震灾后的团体心理辅导。面对来自地震灾区绵竹、都江堰的学生,心理教师张怀建、张平秋、宋茜反复进行减压放松的训练和辅导。

  每位同学和老师都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便进入了正式的辅导。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位同学轮流述说灾难,回忆5月12日地震发生时的一切。在回忆述说的过程中,许多同学流下了眼泪,师生们谈地震前后各自生理、心理上变化,教师引导大家应该珍爱生命,珍惜活在世上的每一天。抒发悲伤后,大家“感谢棠外热情地接受了我们”,老师却亲切地安慰同学们说,不要让这些感谢变成自己的负担,“现在,一切都不用担心,你们只管安心学习,老师和学校都会照顾你们的。”

  老师张怀建就讲:“心理辅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将一直持续下去。相信伴随着心理辅导过程的,一定是美丽的心灵之花悄悄傲立枝头,娇艳绽放。”

  心理辅导结硕果

  的确,在今日的棠外,心理辅导已经悄然成为最普通的一项校本课程,学校先后获得了“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成为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确定的灾后学生出国疗养的培训基地,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三年一个跨越”的超常规发展。

  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使黄光成校长深知,心理是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应该承担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把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作为全校教师的必修课。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例会制度,定期讨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聘请了两位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走上了一个专职、专业的规范化发展道路。

  几年时间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硬件飞跃发展,已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办公室+咨询室+测评室+沙盘室+宣泄室”的成套体系;咨询辅导员已有6名;咨询理念和咨询技术上“辩证确诊,综合施治”,咨询效果明显提高,很多学生是“心事重重地进来,轻轻松松地出去”,在“助人、自助”中得到了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学生上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已达3000多节,自编教案40余万字;建立学生心理档案8000余份;接待学生心理咨询800余人次;开展专题讲座20余次;自编校本教材3本,分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手册》和《家庭教育艺术》;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心理专职教师参加如“第二届全国心理学家大会”接受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学术活动20多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学生异常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大幅降低,教师的教育艺术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中,棠外很好地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载体作用,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学生德育工作的载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和推动学校发展的载体。同时也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应:学生想学、乐学的“接受效应”、师生共同成长的“共振效应”、表里如一的“内化效应”、知、情、意统一的“和谐效应”等。

  棠外人坚信,“教育的一切手段都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学校把“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把“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要求教务处要注重学科教学“既教书,又育人”的原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政教处加强“德育”与“心育”的研究;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

  

〖信息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