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成(1946—2018),四川省双流区黄甲镇(原“双流县黄甲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原双流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原双流县棠湖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董事长、校长。
1972年,黄光成同志从温江地区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黄甲乡初级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而后历任教务处主任、校长兼乡教办主任。
1991年,黄光成同志受县委、县政府委派,领衔创办棠湖中学,棠湖中学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取得了“五年创省重、十年创国重”的骄人成绩,缔造了闻名全国的“棠中效应”。
2001年,黄光成同志开始探索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并于2003年成功创办现代化股份制学校——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原“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棠中、棠外发展迅速、业绩突出,均被评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文明单位”。 2004、2009年,黄光成同志两度受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
2018年10月31日16时28分,黄光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2岁。
噩耗传来,山河悲痛。为了表达对黄光成同志的哀思,中华全国总工会发来唁电——对黄光成同志的不幸逝世深表悲痛,向黄光成同志的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四川省总工会、成都市总工会、成都市教育局、双流区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总工会、区教育局、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华西都市报等单位以及黄光成同志生前好友同事等敬献了花圈。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纷纷撰文悼念,缅怀黄光成同志光辉的一生。
黄光成同志的一生,是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一生。他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有益探索,把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体现“共产党员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的价值理念。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卓越践行者,也是推动双流教育改革发展的功臣。
黄光成同志的一生,是高屋建瓴开拓进取的一生。在黄甲中学创办“中师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创建棠中、棠外,在全国率先实施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经费包干,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打造出公办、民办教育的典范。
黄光成同志的一生,是高山仰止厚德载物的一生。他忠诚奉献、敢于担当、勇于进取、惜才如命、豁达处事、善良厚道、仁义爱人、拼搏坚强、大爱无疆,是师生心目中的魅力校长,是家长及社会各界心目中的楷模校长。
英灵永驻,薪火相传。我们将牢记黄光成同志“承、诚、沉、成”的要求,传承棠中、棠外在发展中积淀的优秀文化和品质,诚信办学,沉思精研,成就卓越。始终坚定不移地围绕学校“开放、民主、求实、创新”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为师生的发展创造和谐环境,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仁、德、志、譞”的校训、“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审美,会健体,会创造,有特长”的育人目标,坚持以教育教学为重点、以质量为核心,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坚持观念创新和机制创新,坚持贯彻“修身教育”,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深度落实“精细化的教育教学、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的服务”,打造“爱心、关心、热心、细心、耐心、尽心”的“六心”团队,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跨越、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跨越、学科与课程建设的新跨越、特色内涵建设的新跨越、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跨越!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建设棠外,我们休戚与共;发展棠外,我们风雨同舟;成就棠外,我们众志成城。让我们秉承黄光成同志的遗志续写辉煌,团结起来众志一心,为棠外的未来而奋斗,为美好的生活而奋斗,为伟大的教育梦想而奋斗。
1946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黄光成同志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黄甲乡(现为“双流区黄甲镇”)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作为长兄,他从小便扛起家庭重担,经受困苦却不倒伏,志存高远映雪读书,先后就读于黄甲乡小学、华阳二中和温江地区师范学校(现为成都大学都江堰市分校)。
1972年,风华正茂的黄光成同志从温江地区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双流县黄甲乡初级中学任教。在黄甲中学,他默默承受住当时滞后的教育理念带来的负面评价,坚持不懈地倡导个性化的独立发展,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采用潜移默化的德育模式和“因材施教、分层教育”的教学方法。为满足社会的需求,他敢为天下先创新改革,在黄甲初中办起了“中师班”,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在黄甲中学坚持任教19年,革故鼎新之火种终成燎原之势,他创造出有目共睹的教育业绩。积微成著,他从实践中磨砺出高瞻远瞩的眼光、锐意进取的意识、精益求精的品质、经营擘划的理念、负重致远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1991年,在中教委发文强调基础教育工作的当年,筹建棠湖中学被提上双流县领导常务会议程,时任黄甲中学校长兼黄甲乡教办主任的黄光成,被推选为棠湖中学首任校长的不二人选。面对着仅有两万元办学经费和一栋尚在修建的教学楼的学校,黄光成迎难而上和县政府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校长负责制”,让校长享有办学自主权、决定权,并提出将棠中办为高完中的设想。为改善捉襟见肘的办学条件,他大胆地负债办学,在无数流言蜚语中守住理智,坚定向前。
1991年7月,棠中首届高中招生。棠中作为一所新学校,生源质量并不乐观。当年招生最高分247分,最低分仅90多分,居全县末尾。黄校长擘肌分理,采取招收2个补习班的策略,以补习班的成功迅速打响学校的知名度。县委县政府除了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外,在社会信任度方面也鼎力相助,政府干部子女纷纷入读棠中。
1991年12月,“黄龙溪会议”召开,黄校长在会上提出并确立了棠中发展的“三三设想”:第一个三年,以省重点中学的要求,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职员工的配备,达到合格高完中标准;第二个三年,进一步提高学校软硬件设施水平,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效果上达到省重点中学标准并跨入省重点中学的行列;第三个三年,形成一套有棠中特色的办学经验,争取成为“巴蜀名校”,后修订为“国家级示范性学校”。
蓝图绘就,黄校长在棠中开展了全方位的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三制一包”,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经费包干。通过采取创新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在工作上你追我敢、相互学习、共同进取的喜人局面,“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的精神和“有奖必争、有奖必夺”行动蔚然成风,在教育、教学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伴随发展,棠中进一步明确了“开放、民主、创新、全面”(后修改为“开放、民主、求实、创新”)的办学思想、“仁、德、志、譞”的校训和“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创造、合格+特长和优秀+特长”的“五会一长”的育人目标,形成了“改革意识浓、办学机制活、教育管理实、办学效益好”等办学特色,在“质量效益、社会效益、辐射效益、产业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业绩,受到社会大众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同。
黄校长秉承一位党员的公心,一位教育者的赤诚,带领棠中教师团结一心负债办学,事事身先士卒。在最为艰苦的日子,他写下这样一句诗勉励自己:淡泊一生办实事,不兴棠中誓不休。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棠中各项指标达到“四川省合格高中”标准。1996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学,结束了双流县没有省级重点中学的历史。2000年,棠中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提前完成“三三设想”。在此期间,棠湖中学先后荣获四川省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被省教厅评价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典范”,“棠中效应”闻名全国。
一个教育界的奇迹诞生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巴蜀大地上一张靓丽的教育名片,这是黄光成校长数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辛苦操劳的结果。在学校取得非凡成就时,黄光成校长却因劳累过度患上多种疾病。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曾钉着一颗钉子,这是专门用来挂输液瓶的钉子。每当医生劝他住院治疗时,他总是说:把药开给我就是了。于是,他时常在办公室边输液边伏案工作。熟悉他的人都说:“在黄校长的时间表上,从来就没有过寒暑假和双休日。”正是这样一位朴实的教育者,带领一支志同道合、道德高尚的团队在教育一线辛勤耕耘,才缔造了闻名全国的“棠中效应”。期间,凭借卓越的办学业绩,黄校长在1996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被成都市教委授予“优秀中小学校长”称号,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999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平凡者顺天应命,成功者造就时势。2001年,棠中十年华诞,在喜庆的背后,危机浮现。为突破发展瓶颈,黄校长带领全体行政召开了“毛家湾会议”,及时纠正了棠中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后,全校浮现出松懈思想的不良倾向,以办名校的潮流和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契机,提出了创办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简称“棠外”,曾用名“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的目标,探索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
2002年,棠外定址航空港,破土奠基白手起家,黄校长面临着比建设棠中更为艰巨的挑战。2003年,棠外开校,黄校长用智慧赢得了发展的契机,用诚信赢得了家长的信任,用品质赢得了社会的认可。2004年,棠外初具规模,黄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让教师共享发展的红利。教师有感于黄校长创业的果敢和毅力,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在学校发展不如意的阶段都毫无怨言,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毫不松懈,反而越发努力。在黄校长的带领下,老师们如同垦荒牛一般,奋力走出一条跨越式的发展之路,“求真务实、创新实践”的作风和“敢想敢做有担当”的行为在棠外蔚然成风。
2007年,为进一步凝聚人心,加快学校发展,学校召开了“楠木林会议”。会议上,黄校长提出了“一三五八”的发展思路,即“一年完成招生计划,三年考出优异成绩,四年突破发展瓶颈,八年实现良性运作”,让老师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和关键任务。人心凝聚,就是发展的动力;目标明确,就是拼搏的方向。
与棠中一脉相承的棠外,传承了“开放、民主、求实、创新”的办学目标和“仁、德、志、譞”的校训,并进一步明确了学部部训:幼稚园——养善益智,小学——明理好学,初中——厚德持义,高中——育贤培元。将“五会一长”的育人目标深化为“六会一长”,即“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审美,会健体,会创造,有特长”。
人本办学,儒者大成。在黄校长的带领下,棠外人众志成城使学校顺利度过了生存难关,实现了从零起步,从小往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战略目标。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实现了“分层教育、因材施教”的教学常态化,构建了全面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优秀稳定的教师队伍,打造出“国学教育、外语教育、科创教育、艺术教育、校园足球、校园电视台”等闻名遐迩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培养出一大批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优秀学生。学校形成了“幼、小、初、高”一体化的优势教育链,办学延伸至宜宾、巴中。
伴随棠外以疾风劲舟的姿态驰骋在教育发展的浪潮,黄校长也殊荣备至:
精细化——是花甲之年的黄校长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深刻体现,他“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召着每一位师生。他大力实施“精细化的教育教学、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的服务”,严格而不失宽容,刚强而不失温情,豪爽而不失细致,是师生员工心目中“具有人格魅力”的校长。他提出的“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他随时都做到以身作则,教育中突出“六心”:爱心、关心、热心、细心、耐心、尽心。
在黄校长看来“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比培养博学多识的人更重要。”为此,棠外始终把“培养勤劳、智慧的具有华夏传统美德的现代中国人;培养立志高远、意志坚定、勇于攀登的世界公民”作为办学宗旨。当棠外教学楼一幢幢矗立、教学设施一批批完善,当教师生活越来越好、学生前途一片光明,黄校长的黑发也渐渐霜尘尽染。虽然病痛缠身,但他在师生面前依旧表现得精神矍铄,挺立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让“宁静致远无所求,献身教育写春秋”成为人生的真实写照。
兢兢业业育桃李,勤勤恳恳为师表,跨越发展十五载,名动西南育雄才。在黄校长的引领下,棠外发展成为了一方兼具优美生态环境和深刻人文内涵的育人沃土。校门口巨大的“棠外精神石”,携刻着黄光成校长手书的“仁德志譞”四字校训,它是黄校长的为人之本,是棠外的发展之魂,是师生的成长之魄。厚德载物,黄校长带领着师生不仅创造了无数教育奇迹,也谱写了无数大爱篇章。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似一场噩梦撕裂了国人的心。在大灾难面前,黄校长怀着兼济天下之心,秉承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古训,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筹集善款100余万元,对口援建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同时学校无偿接收127名灾区学生在棠外接受优质教育,先后组织接待六批灾区学生赴国外疗养团。
在黄校长心中永远坚守着一句:大难面前,我们有大爱。在大地震颤的时候,他的心也在震颤;当哀号悲鸣的时候,他的心也在悲鸣。黄校长在组织筹备援救灾区的同时,“手电筒女孩”邓清清时时刻刻牵动着他的心。他被这个女孩在黑暗中独处三天三夜的坚强感动着,被她那种在废墟中用手电筒读书的生命动力震撼着。6月10日晚上10点,他强忍着高血压、糖尿病带来的病痛,亲自开车前往蓥华镇,把邓清清接到棠外就读,并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呵护与照顾。
2010年,西南地区爆发百年一遇的旱灾,作为一名心系祖国下一代、心存大爱的共产党员、教育者,灾难再一次牵动他的心。他带领全校师生筹集善款206370.40元,远赴云南捐赠给了最需要救援的群众。
2012年,在得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五星苗寨小学的境况之后,号召并组织师生多次赴该地开展爱心支教及捐赠活动,筹措捐赠校舍建设改善专项资金420000元,以及文具体育用品300多套。
学校生活教师刘永兰不幸患白血病,全体师生立刻向刘老师伸出了援助之手,筹集善款765439.40元,挽救生命于垂危……棠外人用博爱的胸怀铸就民族的大爱,用奉献的行动点亮生命的航灯,善行义举不胜枚举,见证了黄光成校长以仁德治校,凭志譞治学的高尚情怀。
噩耗传来梦亦惊,寝门为位泪泉倾。2018年10月31日16时28分,这位被媒体誉为四川“传奇校长”、中国“教育硬汉”、一代“教育巨匠”的黄校长,因病医治无效后逝世,享年72岁。亲朋友邻皆沉痛,门生学子尽失欢。
七十二载弹指岁月,在黄校长的努力奋斗与无私奉献中悄然流逝:临危受命,天道酬勤成就棠中辉煌;自强不息,儒者治校书写棠外成就;厚德载物,大爱无私谱写民族壮歌。
七十二年,他勤勤恳恳,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甘当教育改革拓荒的孺子牛。在教育这方厚重的土地里,他辛勤耕耘,无怨无悔,将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献给孩子、家长、教师和社会。他用汗水播撒祖国未来的希望,把赤诚奉献给党的事业,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他用忠诚书写着党性,书写着教育,也书写了不凡的人生。他感动着中国基础教育,也感动着身边每一位师生。
古谓乡之贤者,虽不为惊天动地之伟业,转乾坤而举玉宇,然德泽区邑,善行乡里,功惠黎民,其迹泣鬼神而为后人道也。方志记其事略,播其情愫,传其精神焉。
黄公光成,成都双流人氏,丙戌冬月生于黄甲镇文庙村。村镇于成都平原,突起一岭,相传为三国时刘备屯兵牧马之地,遂名牧马山。山上建文庙,乃孔圣之宇,黄公自幼耳濡目染,文经武略,儒雅风尚,遂得熏习。
清季民国,社会动荡,时局不稳,牧马山一带以张姓势力最强,后黄姓起以自立,渐至人丁兴旺超过张姓,是有黄甲之名。
初,公读书于乡里,后求学于华阳二中。其家祖辈务农,然地利文化传承,父母崇尚斯文,望子成龙,特为长男取名“光成”,寓“光宗耀祖,成功立业”之意。
时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新,学校尚处发展阶段,教学方法十分陈旧,课堂上公乃偷看杂书,尤喜《三国演义》等名著。夏日入夜,油灯如豆,蚊叮虫咬,仍孜孜不倦。受古典小说影响,潜移默化,遂铸就侠肝义胆心肠。某日放学途中,见一受伤麻雀被一顽童踩死,无名火冒,严训顽童后以土掩之。
黄公下有一弟四妹,父母长年累月超负荷劳作,加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三年灾荒,营养不良,照顾弟妹重担亦落在长兄嫩弱之肩上,十三四岁便干起繁重农活,其磨难难以尽述。单是饥饿,便叫家人日子难熬。公在校读书,尚有月供口粮,小弟小妹啼饥饿哭,光成便设法从学校把粮食退些回家,熬粥煮野菜,共度艰难岁月。
老三届学生,社会之谓最有能力的一代人,善于观察社会,读书善于思考。三年自然灾害后,某日,小光成随父推车去成都浆洗街卖竹子,往返几十里,父子俩忍饥受渴,精疲力竭,所得菲薄。而城里人对乡下人之冷漠傲慢刺痛光成,使之至今难忘。公见城里水果较贵,便劝说父亲砍去房屋周边竹林,改种柑橘,遂家境稍得改观。此事在“阶级斗争为纲”年代,实属不易,可见其眼光颇异于他人。
正值高考,不料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课,红卫兵运动骤起。所谓破旧立新,造反有理,横扫一切,致疯狂年代产生疯狂行为。光成一时不知所措,而自幼热爱读书竟让他不与派仗相干,一九六七年曾派到广汉搞“四清”,不久结束即回家务农。时置身运动却选择当逍遥派,非常人所能为。
文革初期某天,光成随生产队背公粮去双流县城,负重百余斤,走十多里路到粮店,工作人员戒备如敌,伸手抓起稻谷一握便说:“谷子不干净,降等过秤。”谷粒饱满且无杂质,怎么能说“不干净”呢?粮店工作人员不容申辩 此事深深刺痛了光成,让他认识到,只有改变命运才不受此种窝囊气。
一九七一年,国家政策调整,大中专院校恢复,公遂就读于温江地区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分到双流县黄甲中学任教。
当时的黄甲中学,两幢破旧小房,教学设施奇缺,但公因陋就简,克服重重困难,教学效果显著,名传乡里,声播全县。后连任该校教导主任、校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其间几次中考一跃而居双流县前茅。在黄甲中学工作十九年中,从学费到生活费,不知帮助过多少贫困学生,还多次为学生输血等。
孔圣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为不己与,默默耕耘乡间杏坛,遂至名传遐迩。一九九一年初上级委命创建棠湖中学,公之才能便得以施展。
棠湖中学,以址邻双流棠湖公园而名之。草创之初,县上定位初中,拨地二十七亩三分,启动资金两万。先生接手即下大宏愿,认为凡事不做则已,要做非至最好不可。遂以教育亦可做强一县之理说服领导,径直办高完中,并誓言创办一流学校,比肩历史悠久之双流县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建校仅三月,黄公召开第一次教工大会,广泛征求意见,报告题为“勤学习、勇开拓、抓管理、创一流”,集思广益,归纳梳理全体教工81人之21条建议,并逐一答复落实。
棠中当时只一片泥地,满目荒凉。要高起点办高质量、高效益之新型学校,目下问题之最大者当属资金匮乏,唯有痛下决心,斗胆向银行贷款巨资,借鸡下蛋,方能做成大事。为了棠中,黄公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苦口婆心,终于感动八方神圣,从大大小小银行贷款共五百余万,棠中建设遂得以支撑。
先是校主体工程完工而配套房屋不全,教师无宿舍,学生无食堂,更无厕所,唯靠搭简易房屋以解燃眉。为节约每分钱,黄公亲自组织师生参加劳动,搬运教室桌椅和教学器材,与师生同吃同住同甘共苦,直至熬过难关。
黄公既抓教学,又管基建;师生放假,又一处处前往寄住居民家教职工嘘寒问暖,无半日休息。棠中初成,仅两三年时间,校园扩建至一百五十九亩,并于省内学校率先开通校园网站。棠中即将成为双流县一张教育名片,而先生为此几乎累垮强健身体,时有疾病袭来,输液伏案,照常工作。至夜深人静,不得已以烟解困。为工作,先生吸烟一日三包,遂埋下肺癌之疾,苍苍青天可鉴。先生之劳苦,感人至深矣。
然则黄公以为办学之难,最难者犹不在身体之劳,而在上下齐心,统一思想。一九九二年黄龙溪会议,黄公提出“五年创省重、十年建国重”之发展目标,在场教师无不惊骇,以为草创之校,无法争胜于成都平原林立之名校,何谈省重国重?有位老师当场说:“你若把棠中办成了省重,我在手板心挖四两肉给你吃!”而先生审时度势,充分论证,信心满满,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认为方针正确、措施得当,只要敢为人先、永争一流,十年宏图断无不成之理。公之胆识,视三无(无档案、无职称、无工资)而不管,唯德才是用,招来全国各地名师,学校迅速走上发展之快车道。
既而定学校大政方针:“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环境,育一流人才。”首立办学思想:“开放、民主、求实、创新。”开放,是思想观念之核心。开放式办学,向高度信息化、教学多元化方向发展,要求教育者胸襟广阔,气魄雄伟,自信兼容。民主,是科学管理之钥匙。办学民主,治校民主,执教民主,以人为本,才得齐心协力,事业成功。求实,是履行职责之根本。重实际,说实话,做实事,措施落实,方能做到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教育,精细化教学,精细化服务。创新,是持续发展之关键。教育者,其办学机制、教育观念、教育手段与方法,皆当努力创新以适应形式发展之需要。四者相辅相成,方能为师生发展创造和谐环境,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
次定校训:仁德志譞。《论语》云:“仁者,爱人。”人之魂,人为本,本立则道生;学生成长,仁乃第一要义。《管子》云:“德者,得也。”凡所获得者皆守德而有,德乃人之行为准则,不可一日忽之。《孟子》云:“夫志,气之帅也。”人无志不立,气不聚不长,志气高而前程远。《说文》载:“譞,言之慧也。”学生求知识,智慧为要,智慧开则学有成。仁德志譞,融古今教育之旨,非独立思考,荟萃中外不能总结之。
再树育人目标:六会(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审美、会健体、会创造)一长(有特长)。具体实施:多元办学、分层教育,精细管理。目标与实施,一体两面。六会一长目标,乃学校教育之指南与方向,以多元办学方式分层实施于不同班级,构成学校教育独有特色。它既体现因材施教之古训,又融合个性培养之现代教育观。先生之教育理论,植根于国际国内先进教育思想,发源于深厚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取其精华,极具实效性与前瞻性。
且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先生要求全校教职员工须做好三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而校长必率先垂范。一九九二年,棠中建成首批教师住房,黄公将分予自之套房让与新招聘的教师;一九九六年,第二批住房建成,黄公又全部分给一线教师;一九九九年,第三批住房投入使用,棠中教职员工已基本解决住房问题,而校长自己于校内竟无一间宿舍,平时休息唯赖办公室小憩而已。
先生为棠中、为双流教育事业,忘其小家,且忘其自身健康。
一九九八年,高考前夜,特大暴雨骤然袭击双流,棠中考场积水深达一米有余,黄公不顾感冒初愈,顶瓢泼大雨,淌没膝洪水,组织全校教职工连夜转移考场。翌日清晨,考场布置妥当,待考生进入考室,先生两眼一花,颓然倒地不省,被送进医院,良久方醒。
不仅如此,黄公更实行开放式办学、人性化管理——民主掌权,民主用权于校。他认为:“现代化学校管理当实行三制,即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工资结构制;并实施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校长优秀否,由工会民主评议决定,教职工优秀否,由成绩考核决定,奖金工资亦相应配套;其间教职工有困难,校长应千方百计,义不容辞全力解决。
全校教职工戮力同心,协作奋进,即以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校园环境美、师资力量强著称巴蜀。棠中一九九四年首次高考便书写教学奇迹,学子上重点大学远超市县平均率,霎时良好口碑传誉省内外。之后中高考连续十年居成都郊县之首,办学效益日益凸显,顺理成章,一九九六年学校跃升省重,二零零一年荣膺国重,先生建校初之规划一一成为现实。时省上召开全省工作会,会上表扬黄光成校长创造了“棠中效应”,号召各行各业学习,佳话传出,震惊各界,黄公自然亦实至而名归。一九九八年先生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同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二零零零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即全国劳模)”称号,同年荣获“全国教育研究贡献一等奖”;二零零一年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二零零四年、二零零九年两度受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乡之贤者,获如此殊荣,区域百姓亦为之自豪。
常言“人生荣耀,功成身退”。然黄公自幼受国学教化,认为“孔曰成仁,孟曰成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年近花甲而深考国际国内之教育,观西欧各国顶尖学府皆民办,中国民办教育事业,方兴未艾,大有可为。察民办教育之优势,走特色发展、优质强校之路,先生决心为祖国教育事业再立新功,尽瘁毕身以报效乡梓。二零零一年,公深思熟虑,高瞻远瞩,选址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去双流国际机场五里之临港路一段,辟地近三百亩建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今名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学校于二零零三年竣工,当年教育便步入正轨,随后高考一炮而红。优生群集,学子上清北;分层教育,本科大丰收;多元办学,艺体显特长。
先生据民办学校招生之实际情况,于全省最早提出走体教、艺教结合之路,成立足球班、科艺班,设体艺社团,为人大等多所高校输送数百名足球与艺术特长生,学校足球队多次代表成都、代表四川参加全省、全国比赛,屡获冠军;并为国家队输送球员多人。先生亦极重视科技和创新人才培养,学校成立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多名学生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信息技术与机器人大赛更是屡获佳绩,多次赢得全国大奖。仅三五年时间棠外即跻身成都名校之列。二零一六年棠外以低入口高出口之优异业绩与修身教育之特色,被评为四川省首批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黄公再次书写教育奇迹。
然回溯棠外建校之初,学校无分文建校专款,采用全校教职工入股皆为股东之股份制办学方式,然学校所集股份委实有限,而银行贷款困难重重。二零零四年至二零零六年创业之最困难时期,民谚所谓“一分钱压死英雄汉”,每逢年底,先生无现款支付教师课时工资,无资金支付民工工钱,工人堵校门几致崩溃。先生请未回乡过春节之教工至其家中过节,以情留人。教工至其家,家无像样家具;临其景,景况农舍萧然,无不叹然。
之后先生千方百计,东筹西借设法付清工程款,先生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以人格担保,教师之工资福利会一分不少。在学校面临资金与生源困难之形势下,二零零四年黄公于机场附近楠木林组织召开行政扩大会,先生以坚忍不拔之意志、不惧困难之勇气感动与会同仁,老师们义无反顾愿与先生同舟共济。黄公力扛千斤重担,终至累垮强壮身体,亦换来棠外初创之惊人业绩,而后教师工资福利亦已兑现。然个中艰辛,千难万苦,万苦千难,非亲力亲为者不能道也。
话回二零零三年,棠湖中学如日中天,先生竟一心筹办棠外,如棠外办学不成功,公此前之一切荣誉必黯然失色。妻子担心,儿女揪心,先生不为所动。为地方教育、双流发展,公竟说服妻子儿女拿出房产,为投建棠外向银行担保,借支三百万以发放民工工钱;与此同时,又将当年儿子新婚所有礼金用于发放部分教师工资。至二零一零年,学校经济好转,还完所有贷款,这才将儿子新婚礼金偿还,不计一分利息。黄公与棠外同存亡共生死之此情此景,今若不道之,鲜有人知矣;今若不道之,又何时道之也?
犹记二零零五年棠外最最困难时,省教厅某领导出于好心曾介绍一巨商资助学校,该商人乘人之危,欲以四千万资金控股棠外。黄公以身家性命担保之棠外,岂容此趁火打劫?故断然拒绝。呜呼!棠外同仁,读此记略,唯记住历史,不忘初心,感恩先生及其家人矣!
黄公办学之事迹,因以震响巴蜀,波及省外,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教育导报、四川电视台、成都电台、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棠中棠外,学校口碑,传遍神州大地。今棠外在校学生七千余人,已大大超出建校初期之设想。
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盖深考棠中、棠外短时间内由小至大、由弱而强之跨越式发展道路,概而言之有二:一因先生博大胸怀与雄心壮志,二因先生科学管理与人性化关怀并兼。先生关爱教职员工事例举不胜举。为让教师安心工作,先生尽其所能解决老师后顾之忧,解决好住房、安排好家属。有工作者帮助联系调动,无工作者学校内部解决。凡教职工有经济困难或父母生病去世,乃至教职工家属生病及其父母去世,除学校帮助之外,先生还拿出个人积蓄以慰问。一直以来,黄公总是视下属为知己、视教职工为朋友,全校师生对先生无不敬仰,大家心向学校,主人翁意识极强,个个是教师、人人是校长,学校岂有不发展壮大之理乎?
棠中、棠外师高弟子强,黄公不断搭建师生发展之平台,曾投入百万资金供全校教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班进修。为了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先生将大学课堂搬进学校,教授定期来校授课。为了让部分贫困学生入读棠外,先生决定学校每年出资千万余元解决其学费与生活费,并为家庭困难无钱入读大学之优秀学子提供帮助。黄公爱心为人称颂,曾带领全校师生为患绝症之老师爱心捐款;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云南遇灾、贫穷地区建校,先生更是拿出工资大方捐助。汶川地震后,受俄罗斯邀请,灾区儿童被中国民政部送往俄罗斯疗养,先生将学校无偿提供予政府作为疗养前培训基地,学校亦因获得民政部与团中央的表彰。
繁忙工作,身心皆劳,先生透支健康仍马不停蹄,于做大棠外本部之同时,宜宾建翠外,巴中创巴外,棠外教育集团于川南川北声誉斐然。而先生又于此同时提炼总结教育理论,层楼更上,殚精竭虑,特立部训以形成棠外独有之教育体系。
幼儿园——“养善益智”。明是非,辨善恶,长智慧,乃启蒙教育之要义。小学部——明理好学。识自然之理,万物明焉;守社会之理,礼仪成焉;晓人生之理,观念备焉,明其理学方优。初中部——厚德持义。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厚而义持,方志于学。高中部——育贤培元。《说文解字》云:“元者,善之长。”见贤思齐,棠外高中教育之旨,在为高校输送具有活力与创新精神之复合型人才。
于学校而言,校训是纲,部训为目;于各部而言,部训是纲,学科课程为目。纲目并举,融合办学思想育人目标,遂构成黄光成先生棠外教育体系之大观。于此大观,尚有国学教育等必修课,贯穿于各部教学之中。
黄公一贯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屡道“童蒙养正,须从幼儿抓起”。《颜氏家训·教子篇》引孔圣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幼稚园之国学,当以故事或游戏形式将“善”“孝”行为融入幼儿心灵。小学国学以课外活动形式习《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与浅显传统诗词,奠国学之基。初高中开国学课,每两周一节,教材为《国学经典读本》,黄光成校长亲自主编,计十二册,分册于初高中十二个学期,书收录历代诗文精品,诸子百家无所不备,全套送学校每位师生,价值两百多元,分文不取。紧接着又组织编写了《蒙学精要》(全五册)作为小学语文的配套读本,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学之外,从小学到中学,先生还要求开书法课,学书以养性。棠外书法课不但固定有校内专职教师,而且还时常聘请省内外书法家来校授课。
先生同时强调全校必须开好修身班会课,此乃棠外办学特色之重要内容,身修以励行,方能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成为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之现代中国人。棠外之修身班会课特色鲜明,效果显著,曾作为省资助金重点科研课题,获得省政府一等奖;全省乃至全国,一直都有很多学校到棠外观摩学习。与此同时,先生又于校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创办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室。综上所述,遂构成黄光成教育思想之完整体系。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世上有不朽之德功言,必有不朽之人与事也。
人非钢铁,孰能无病乎?早年生活异常艰辛,后工作过度操劳,致使二零零七年、二零零八年,先后两次做心脏支架手术,两次经历生死考验,本当休息调整,然先生为棠外发展,竟不管身体安危,棠外初高中主体大楼刚建成,附小建设又破土动工;附小楼房屹立,幼稚园亦筹建奠基。工程一个接一个,病况一波连一波,二零一三年四月查出肺癌,六月做第一次手术,不成功。忽一日晨起昏迷不知人事,家人不敢开车送华西医院,直叫120,九月再切除二分之一肺脏,先生命垂一线。手术下来,华西主治医生亦担心先生难再起。竟不料公以超强意志,乐观对待生死考验,遵照医嘱与坚持自我调养,终战胜病魔,继续跃马扬鞭于教育战线前沿。
黄公身体稍好,又虑棠外在做大之时当如何做强。天不负苦心人,事不违远虑者,理不输实干家,棠外今已首批进入民办校省一级示范校行列,并成为成都市领航高中学校。然当黄公每回忆往事,艰辛困难之迹历历在目,坚强之人亦禁不住热泪盈眶矣!棠外须做强,居安应思危,后续之路尚长也。
黄公曾与笔者言:人之死,固为天命使然,生之日,当为事业尽瘁,有一日之光,必发一日之热。笔者写“记略”之今年即二零一七年十月,知先生前不久因感冒昏迷九天方苏醒,其子黄波道病发急送医院,医生讲“如晚来二十分钟就没人了”,笔者亦不禁眼泪纵横矣。
呜呼!乡之贤者,如黄公古来有几人哉!先生三番五次做大手术,次次要人性命,而公竟以坚强毅力与青年时代劳动筑成之体魄,一次次挑战疾病,迄今仍顽强屹立于双流教育之前沿阵地,孜孜不倦,感人至深矣。而今先生仍时时刻刻心系学校,多次于病房召开学校行政会议,制定棠外教育集团大政方针,紧抓不懈;病稍愈,带着吸氧机至学校指导工作,尽其身,毕其力,难为矣。黄公领导棠外与棠外教育集团走向更大成功,为双流教育事业忘我奋斗之精神,此情天地可鉴,此事日月可昭,无人不感慨系之。
今之为记焉,旨在不忘棠中棠外发展之历史,知创业之艰辛,成就之不易,激励后来者永葆棠中棠外教育之情怀与精神。感先生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之博大情怀与战胜病魔之坚强意志,学先生修身养德和大爱无疆之崇高品行,特拟联颂黄公:
修身教育千秋万代钦示范,
养德丰标四海五湖慕领航。
余冒昧书“黄公记略”以为学人共勖焉。
(邵培德执笔,周永孝于全文提出宝贵修改意见,特此说明)